張 培
(北京圣海林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園林設計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綜合學科。設計與表達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1],設計表達中的視覺語言在本質上與語言文字是相同的,都是信息傳達的有效載體,在此基礎上實現設計與環境的良性互動[2]。園林表現圖的本質是一種用于交流的技術語言[3],由于專業的特殊性,設計人員需具備較好的繪畫功底,孟兆禎在《顧后瞻前——1952級造園專業新生談風景園林教育》中提出,園林設計專業“需以繪畫作為表現的手段”[4]。設計師在進行設計表達的過程中,往往通過一些小的表現“意外”來修復自己的設計思想,從而迸發出新的設計創意,完善設計理念。
隨著社會關注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園林設計行業中。一些院校不再將繪畫技能作為入學必要條件,雖然在課程設置中將基礎繪畫作為專業課納入課程體系,但在設計的表現技法方面,往往與具備繪畫基礎的設計師存在一定差距。隨著設計表現軟件的多元化,軟件操作更為便捷,技法表現途徑種類豐富,素材網站不斷推陳出新,設計師能夠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為廣泛,降低了因繪畫技能缺失帶來的制約。
任何一種表現技法,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傳遞信息,準確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將設計師的設計意圖通過圖形、符號等方式,由無形轉為有形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往往因表現技能的不充分,導致表現效果無法完整表達設計意圖;或因想法過于天馬行空,表現效果超出設計師的設計意圖,表達效果過于“完美”。諸如此類,都有可能成為設計意圖表達準確性的阻礙因子,影響設計成果的認可度。
園林景觀是設計師思想過程的綜合體現,其表達效果需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設計師靈活運用各種設計語言,通過色彩選擇、明暗對比、線型變化、虛實關系、元素搭配等多種途徑,突出主題,使表達內容相得益彰,將設計意圖充分、明確的展現在僅有的表現空間,使人一目了然。
設計表達是建設單位對設計預期的判定依據,需將合理性作為重要準則,避免出現違背自然規律或人的行為方式的現象,既有益于對設計成果的理解,也利于后期工作的安排與重點把控。
在設計工作中,設計師對于設計成果的預期往往較其他人更加理想化。為使表達效果看起來更加完美,往往導致過度美化、超乎常理,建成實景與設計效果差異甚大。致使業主產生極大的預期落差,對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心存質疑。
設計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過程,其各個組成部分均體現了設計師的思想脈絡,設計表現是將創意與思想轉化為可視形象的過程,分為元素基礎、構思演化、設計升華3個階段。轉化的過程需設計師思路清晰,符合邏輯。反復的邏輯性思考也對設計方案的深化與完善具有重要作用,推動設計創意在“推敲”中得到升華與發展,達到完美的狀態。
美觀性是表達技法的重要原則,具有高度美觀性的設計文件可有效提升作品美感,利于被接受。園林設計表現的美觀性需設計師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追求“用”與“美”的和諧統一。對于具備繪畫基礎的設計師,可利用自身美術技能實現。如缺乏繪畫技能,則需大量汲取已成型的優秀作品,通過臨摹、演化,轉變為自己可運用、可掌握的表現技法。
我國古典園林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好意境,人文性易于烘托設計情懷,引起對設計作品的共鳴,從而推進設計理念的傳播和情景的帶入。在園林設計中,設計內容與表現方式的獨特性均圍繞設計靈魂與個性展開。將設計師所表達的人文理念貫穿到表現技法中,對于烘托設計意圖起到積極作用。
園林設計師在自身成長過程中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設計表達作為溝通的手段和媒介,目的在于“說服”設計受眾接受設計,確保所表達的產品由虛擬概念轉化為現實產品,使設計表達以信息的有效傳達為價值取向,視覺語言的形式運用服務或服從于這一目標[5]。針對表現技法原則解析,分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設計師、建設者、項目類型。
設計師是設計活動的主體,需具有清晰的設計思路,明確自己的設計意圖與設計主題。表現技法需合理、準確的表達設計內容,并具有自己的表現風格。
良好的繪畫基礎有助于設計師美感的提升,如線條的柔美性、色彩搭配的和頤性、設計元素的組合與拓展等。而大部分設計師的繪畫技能存在一定缺失,表現技法受到阻礙。主要體現在:透視角度、色彩搭配、圖元比例、構圖均衡等方面,往往通過不斷嘗試,收效甚微。針對以上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嘗試解決。
(1)三維制圖軟件輔助。利用三維軟件將平面導入,選定所需視角,標定參照物,將所需圖元按照參照圖形依次設置,降低透視角度與比例的誤差,強化視覺效果的合理性。
(2)常識積累。效果圖的表現,需設計師在日常過程中多接觸、多觀察、多積累。如:小型汽車尺寸、花壇綠籬體量、玻璃或樹木光影效果等,諸如此類細節需設計師用心觀察,才能使效果圖的表現更加“完美”。
(3)案例的借鑒。對視覺感官良好的案例進行收集;針對不同項目類型,收集不同種表現風格范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經多次實踐、補充、篩查,找到最為滿意的色彩搭配與構圖方式,通過積累,為項目做儲備。
人的審美意識,不僅是個人意識,而且還是社會意識的組成部分,經濟狀況、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生活經歷、文化修養等等社會條件相類似的人群,其審美觀就比較相近,社會條件不同的人群,其審美觀就大不相同[6]。項目業主可概括為:機關、企業、個人,結合不同的社會條件,審美傾向不盡相同。
對于政府型項目,設計表現需側重于圖元信息的準確、色彩的穩重、線條與構圖的簡潔、標識的清晰。色彩的運用,多選取飽和度較高的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分析類圖所展現的圖元符號強調中規中矩,顏色搭配效果明艷不失穩重;效果圖的表達則更傾向于寫實的表現形式。
對于企業,畫面更側重商務感,顏色、圖元表達、圖形組合都需要展現簡潔、高效、創新的視覺效果。如大量冷色調的運用,可使顏色更為清新明快;或通過調整顏色透明度,將各元素組合疊加,形輕盈通透之感;或在排版中設置同色系標識、文字等,形成具有關聯性且層次豐富的圖面效果。
對于個人,則需考慮個體的一些個性經歷,如工作內容、社會背景等,從而不論是從設計還是表現均能找到適合的突破口,形成一份主題突出、有溫度、有感情的設計文件。
隨著園林項目的多元化,不同類型設計項目具備了相對獨特的個性信息。如:兒童活動場地在設計表現時,多以色彩明快、形象卡通等為個性元素;城市廣場類型設計項目,更側重穩重、清新、都市化的視覺效果;農莊類型項目,需具備田園氣息,借助詩文、古詞,讓人在翻閱設計文件時獲得放松感。因此,合理選擇適合項目主題的色彩搭配與表達元素,對項目設計內容的烘托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園林設計表現技法的學習途徑紛繁復雜,變化多樣。以手繪技法為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溝通誤差。針對不同項目環境、不同人群喜好,還是需要加入一些應變能力,通過調整表現方式來滿足不同的表現重點,多渠道獲取表現技法能力,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