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楚瑜,文 霜,吳濱洋
近年來,在傳統視頻觀看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僅滿足于簡單地進行視頻觀看,而是渴求一種能使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充分表達的形式。因而,“彈幕”應運而生并逐漸發展壯大。最早的“彈幕”指的是當觀看者的評論數量較多時,炮彈似的評論內容就會不斷地在屏幕上方劃過,就像密集的陣地炮擊一般。隨著這一詞匯的流行,目前單條評論也可以被稱之為“彈幕”,觀看者可以通過發表實時評論來表達個人的思想與情感。
彈幕視頻在某些期刊上也稱作“彈幕影像”,主要包含與其相關的電影、網絡視頻、電視、在線視頻等,其中以視頻網站中搭載彈幕播放器的網絡視頻數量最為可觀[1]。現下,不少視頻網站都具備了發送彈幕的功能,例如Acfun(A 站)便是國內最早興起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B 站)則是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彈幕視頻網站。此外,傳統視頻網站如優酷、騰訊、愛奇藝,短視頻平臺如斗魚、熊貓秒拍等也紛紛引入了“彈幕”這一新元素。
在彈幕視頻中,網友發布的評論內容形形色色,表達形式也多種多樣。與傳統的只能在固定的評論區進行“建樓式”評論不同,彈幕視頻內的交流是一種即時性、互動性更強的交流方式。在彈幕視頻里,觀眾的所思所想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發布展示并得到其他觀眾的反饋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
以經典的“意大利炮”梗為例,它出自于曾經大火的電視劇《亮劍》,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有B 站“鎮站之寶”之稱《魔法禁書目錄》中的“飛踢售貨機”梗也風靡一時。除此之外,經典彈幕如“今天的風兒好喧囂啊”“前方高能”“風太大了我聽不清”等,使觀眾的情感表達具備了新的形式。由此可見,彈幕視頻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受眾的觀影質量,趣味化了受眾的觀看過程。
在智能手機使用頻繁甚至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不少人與自己的親朋好友的交流漸少,在網上卻很活躍,這種情況愈加催生了即時交流的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講,彈幕視頻的產生是新媒體時代下“快餐文化”盛行,人們精神世界日趨貧瘠的必然結果。
彈幕視頻的“即時性”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觀眾可以隨時接收新觀點并做出評論回復;彈幕視頻的“流動性”實現了不同地區不同觀看時段觀眾之間的交流,使觀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滿足;彈幕視頻的“匿名性”也使得彈幕成為了觀眾釋放壓力、滿足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徑。可以說,彈幕視頻的成功,恰恰是因為它以獨特的在線互動形式開辟了一個更符合大眾需求的擬態空間。
彈幕視頻網站在創建之初多是吸引和聚集對二次元有著濃厚興趣的用戶,然而,隨著技術的改進,彈幕逐漸被拓展和應用到除游戲及動漫以外的其他領域,至此,彈幕視頻呈現爆發式生長。也是在其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彈幕文化。
在獨特的彈幕文化中,受眾跨越時空的限制,對問題進行爭辯,就雷點進行吐槽,用搞笑幽默的方式與人溝通交流,進而產生共鳴和歸屬感。在觀看彈幕視頻的過程中,用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更是作品的再造者。彈幕發展到現階段已是深入人心,很多觀眾在觀看視頻時已習慣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彈幕上,當彈幕文化氛圍濃重時,甚至能夠有感而發,用精辟的點評或出其不意的回答讓自身的獨到觀點成為產生于作品之中但又獨立于作品之外的另類經典。像用來指表情嚴肅但是說話不在理的“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就源于彈幕視頻用戶對日漫《約會大作戰》開場旁白的吐槽,在此之后廣為流傳并成為年度熱詞。
需要看到的是,彈幕視頻固然極大地滿足了用戶的社交需要,擴大了受眾的知識面,創造出多彩的彈幕文化,但同時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彈幕視頻不受時空限制的特性使用戶可以實時地對視頻本身及他人發表的彈幕進行解讀、評論或者回應。隨著用戶對其體驗要求的不斷升級,現階段彈幕互動指向性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由于彈幕不受時空的限制,不同用戶在不同時段發射的彈幕可以累積在一起,這一特點使得彈幕視頻呈現出多人同時觀看的熱鬧假象,但其實真正在線實時觀看的人可能寥寥無幾。如何讓用戶更好地通過彈幕實現無障礙在線互動交流但又不影響他人觀看視頻,是彈幕視頻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UGC 模式的大量應用也使得彈幕視頻的質量難以保證,呈現出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的趨勢。除此以外,由于媒介素養的缺失,在彈幕視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各種不文明語言和針對性攻擊,不僅嚴重影響了受眾的體驗效果,還傳播了低俗的網絡文化,尤其容易給思想還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帶來負面影響。
當下部分年輕觀眾認為,視頻如果沒有彈幕就等于沒有靈魂。但是部分人群諸如老人等并沒有適應彈幕的存在,對他們而言,彈幕會影響他們的觀看,因此很多時候他們選擇直接關掉彈幕。目前,彈幕網站已經實現了兩種模式之間的自由切換,使廣大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但除此以外,彈幕視頻也需要去尋找賦予觀眾更多選項的可能性,不斷提升觀看效果,如僅播放百分之五十彈幕、僅播放精辟彈幕、一鍵過濾無意義評論等。同時,彈幕視頻平臺方也應當進一步完善內容審核機制,除了采用智能電子技術,也需要進一步加大人工審核的力度,堅決抵制和打擊低俗的網絡文化,攜手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在2019 年,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對短視頻的發布者和平臺方提出詳細要求,其中一大亮點是將“彈幕”劃入“先審后播”的范圍,進行實時管理[2]。而在嚴格遵守國家對于短視頻行業監管的政策法規外,彈幕視頻也應當建立起一套嚴格的用戶監管體制。對于頻頻發布不正當言論的用戶,平臺需要表明態度,對其進行一定的懲處,予以警告、一段之間內限制其發射彈幕、封號等都是有梯度的可執行的舉措。當然,提高門檻、落實準入制度也是從源頭拒絕惡意用戶、引導用戶遵守“彈幕禮儀”的重要舉措,如B 站設置的“彈幕禮儀測試”就是為了給用戶發射彈幕的權限進行一定限制,唯有通過測試者才能發彈幕。另一方面,彈幕視頻平臺也應努力引導用戶生產高質量作品,提高整個行業的水平。面對UGC 模式中作品質量低下的困擾,平臺方可以成立官方賬號專門從拍攝技巧、作品構思、選題內容等多方面進行教學,引導用戶生產優質作品[3]。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道:“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隨著彈幕文化在我國的崛起,其影響力不斷擴大,如果我們使用彈幕只是為了搞笑、娛樂,花大量時間沉浸在彈幕的碎片化評論中而沒有去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最終將難逃娛樂至死的噩夢。針對這樣的情況,除了加強管理,堅決抵制和打擊庸俗、低俗、媚俗彈幕視頻,警惕不良思想的侵蝕外,也應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在視頻和平臺中著意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用戶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嚴守道德紅線,進而保證主流價值觀的深入人心。
新媒體時代下,彈幕視頻打破了傳統的“回顧式評論”的制約,滿足了受眾的交流需要和社交需求,形成了獨特的彈幕文化。然而,我們也需看到彈幕視頻盛世下蘊藏著的危機。只有立足受眾多方位需求,尋求技術突破,謀求多領域合作,提升用戶的媒介素養和辨別能力,彈幕視頻才能夠在新媒體時代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強大的競爭力和無限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