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英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哈溪自然保護站 ,甘肅 武威 733206)
使用“3S”技術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進行合理調查(GIS、GPS、RS),目的是借助合理化手段,降低各種人為因素對森林造成的破壞,有效提升整個自然保護區內森林資源的恢復能力,確保森林資源的穩定發展,使得經濟和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發展。
2008年法國使用SPOT5衛星進行分辨率全色數據定位和多光譜數據的集合,得到最真實和具體的遙感數據源,借助室內衛生影像判讀形式劃分好不同森林資源領域,再使用PDA方法進行驗證,最終可以確定地類基本屬性,從而可以實現圖形庫和數據庫之間的有效對接。
通過高精度掃描儀器以及ArcGIS針對地形圖進行合理掃描,并且將其轉化為SPH格式基本圖,通過幾何圖形校正工作處理后,得到最佳遙感影像,可以作為調查參照基本圖型。通常情況下可以使用3~5條線路進行分析,再使用GPS定位系統進行調查,在每一個線路上都要選擇不同種類和地類做好樣點調查工作,還要對現場調查工作做好記錄,結合調查因子,拍攝地面聚集體清理形成清晰照片,形成遙感影響和實地解譯樣片,再有效利用合理化方式將其轉化為一種DBF文件形式,通過加載后進入到GIS中,最終可以形成一種十分清晰的解譯判讀標志[1]。
衛星影像聯合計算機開展外業調查和區劃判讀工作,借助人機交互模式做好行政區域劃圖工作,有效界定保護站領域,結合《資源調查操作細則》實際需求進行合理劃分,結合作業設計以及檢查驗收等做好資料和解譯判讀工作,認真填寫適合屬性因子內容,最終可以形成區劃分數SPH文件,將其轉化為PDA調查文件形式。使用實測方法,做好實地考察、整修和編輯工作,再次使用臺式步驟完成基本工作,進而在計算機中自動生成一種軟件數據格式,做好森林野外數據采集和成圖工作,此種模式可以有效實現集成一體化發展[2]。
通過上述工作后形成調查因子數據庫的構建,使用背后存在的制圖功能,結合森林資源具體情況構建成林相圖,森林分布圖形等等,做好各項調查工作。使用軟件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完成各項數據后期處理工作,有效完成二類數據一次次查詢、檢驗、轉換和匯總工作[3]。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甘肅省境內祁連山北坡中、東段,地跨武威、金昌、張掖3市的涼州、天祝藏族自治縣、古浪、永昌、甘州、山丹、民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8縣(區),地理位置位于東經 97°23′34″~103°45′49″,北緯 36°29′57″~39°43′39″之間,總面積198.72萬hm2。功能區劃分為核心區50.41萬hm2,緩沖區38.74萬hm2,實驗區109.57萬hm2,設有外圍保護地帶666000 hm2。祁連山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300~3300 m的陰坡、半陰坡,常以帶狀或塊狀與草原、沼澤、水域等交錯分布,構成山地復合生態系統。主要森林類型為青海云杉林,還分布有大面積的灌木林和少量的祁連圓柏、樺木、山楊林等。現有林地87.4萬hm2,在林地中,有林地16.86萬hm2,疏林地1.41萬hm2,灌木林地57.49萬hm2,未成林造林地0.43萬hm2,無立木林地0.28萬hm2,宜林地3.99萬hm2,森林覆蓋率28.8%。
針對森林齡組結構等層次進行分析,在整個過程注重以齡林為主體,整體上成熟林占據面積比較多,幼齡林比例接近過熟林比例,幼齡林整體面積是比較小的,中幼林和成熟林面積整體比例為1∶1,中齡林逐漸減少,并且3種成熟林面積有所增加。
起源結構,調查結果限制內森林主要以天然林業為主,人工林業為輔主要特征,要保林地整體面積和蓄積量,占據的比例都是95%以上,天然林和人工林占據比例則為60∶1,和之前對比變化并不是很大,則說明祁連山保護區起源結構相對穩定,并未隨著時間產生變化,人工林比例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幅度增加,這一基本特征需要長時間進行,保證林業穩定性發展[9]。
森林資源保護一直沿用傳統的保護模式,目前尚未建立森林資源保護信息系統,技術支撐體系和推廣機制不夠完善,森林資源監測效率低、信息反饋不及時,沒有形成完備的森林資源預防監測服務網絡,與林業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4]。
現階段,大部分基層管理部門因為經費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監測森林病蟲害和防治工作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無法做到事先監測、有效防治,進而嚴重影響到林業生產,威脅森林生態系統健康[5]。
近年來,雖然上級主管部門切實加強了對林地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但是還有個別農牧民進行亂占林地、私自砍伐、放牧、采藥等行為,嚴重破壞了的森林植被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6]。
強化全面森林保護意識,結合《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深入人民群眾內心,更好的約束人們行為,借助豐富形式開展森林法規教育,增強人們森林保護意識[7]。
監管部門需要加大指導力度,制定長遠保護森林計劃,改變單一經營形式,改變人們濫砍濫伐私思想,有效利用森林資源,提升森林資源價值。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結合目前保護林業資源的形式,創建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針對違法行為做到違法必究[8]。
強化保護所在地和政府關系,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強力推進科技興區,保護區要注重使用人才區戰略目標,主動構建平臺,為人們創設良好工作環境,創新用人機制,優化保護環境人才成長環境[9]。
在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中,森林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需要堅持除治和預防并舉,堅持分類指導和分類實施的原則。集中物力、人力、財力,強化營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力度,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10]。此外,還需要做好預防工作,嚴禁使用帶有危險性病蟲的林木種苗,加強幼齡林和中齡林的服務管理,對已經感染病蟲的林木進行及時清除,對病蟲源進行及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