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波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山東 東營 257500)
生態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威脅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嚴重制約著工農業的發展,其中澇、旱、沙風嚴重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生產和自然環境。為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在遵循三大原則的基礎上,保持水土、提高森林面積已經成為林業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
當前,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善的濕地生態系統,并且存在大量的泥沙,每年造陸范圍約為2萬畝左右,是我國最為年輕化的土地。在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有1626種,鳥類大約有368種,珍稀瀕危鳥類數量也在不斷上升[1]。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這里是鳥類遷徙的主要場所,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另外,保護區內還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植物大約有393種,野生種子約為277種,其中主要以鹽地堿蓬、檉柳和羅布麻為主,野生大豆也在此地分布,大約占地6.5萬畝,是我國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
黃河每年輸入 的三角洲泥沙量大約有1.05×107t,其中64%都在河道及沿岸地區,形成一個扇狀地形[1]。兩地區的地貌高于地面,兩區的主要位置在變質巖地基上,沉積底層較多,厚度高達萬米左右。地表主要是黃河沖積物,為河床-漫灘沉淀物。
兩地區在黃河河道沿岸,黃河主要是保持兩地平衡運轉,在濱海地區,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巖類孔隙水,微咸,含礦化也較高[3]。由于地理位置較近,兩地的氣候較為相似,為大陸性氣候。
本文以東平湖滯洪區安居工程為例,對于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下游防洪安全,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本質就是要促進林業的長久發展,利用林業資源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就需要將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相結合。根據林業區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造林方式,才可以將造林成本控制在最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在現階段地區并未妥善解決好林權歸屬問題,使得諸多農民投入大量的資金,卻并未得到林地的使用權和經營權,由于權利歸屬問題而產生林地糾紛,嚴重影響當地的社會秩序[4]。除此之外,由于農民的投入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回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群眾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
部分農民群眾只注重眼前經濟回報,卻忽視林業生態建設長久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對林業生態建設并未有足夠的了解,導致邊建設邊破壞情況相當嚴重。再加上頒布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詳細規劃(2014~2020年)》,控制了伐木行為,使得林業發展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雖然近幾年加大對林業生產建設宣傳,但農民群眾對林業生態建設關注度并不高[5]。另外,一些地區對林業生態建設未有足夠的重視,前期應付上級部門檢查,后期管理松懈,林木成活率較低,建設進度受到影響,質量也不高。除此之外,管理人員的素質也較大的區別,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保護區的開發和管理問題方面,管理標準不明確、責任不清楚。
現階段,隨著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視度的提升,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林業生態建設。但監理制度尚不完善,從浪費國家資金,而且還容易出現貪污腐敗問題[6]。另外,在退耕還林中,苗木的購買費用未給農民群眾,全部都是由國營單位亦或者個體苗圃一手訂購苗木,農民群眾沒有自主選擇苗木的權利,且苗木質量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些地方為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為農民群眾購買低價苗木,使得林業質量較低,每年需要購買大量的苗木補種,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另外,保護區農民群眾居住分散,管理面積較大,在宣傳和貫徹《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要依靠法律規范林業權屬,妥善解決好林權歸屬問題,明確農民的使用權和經營權。加大投資力度,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設置專項資金,吸引各開發商的資金投入。制定報賬制度,明確開銷,邀請農民進行監督,這樣不僅可以激發農民建設林業生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可以為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人力保障。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應將科學規劃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采取科學的規劃方式和管理方式,保障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基層政府應要加大惠民政策,加強基礎建設。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對工程進行指導,保障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符合可持續發展觀。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做好當地農民群眾的教育工作,重點講解退耕還林的重要性,使農民意識到只有生態建設效益與經濟效益相互協調,才可以更好的發展。
林業生態建設是山東省生態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山東省生態快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當地農民的生產方式。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完善現有存在的監督管理制度,從專業的角度,將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設置政績考核制度,提高監督和管理力度,促使工程能夠按時、按計劃完成,進而保障工程質量。另外,林業生態工程管理部門也可以從思想和行為兩個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來辦事人員進行約束。還需要向農民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推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的貫徹落實。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有保障水土平衡、富有水源、凈化空氣等功能,但由于建設林業生態工程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這就需要加強林業建設,促進生物多樣化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以保障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