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云南省瀘水市魯掌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瀘水 673200)
魯掌鎮位于高黎貢山半山腰,東以怒江為界,西與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壤,北于大興地鄉比鄰,南接六庫鎮,距州府六庫30 km,離省級口岸片馬60 km,國境線長達19.8 km,平均海拔1700 m。轄區總面積367 km2,全鎮轄有魯掌、魯祖、洛瑪、浪壩寨、三河、登埂6個村委會,64個自然村,110個村民小組,4190戶,人口12856人,林地總面積43.64505萬畝。鎮內聚集著傈僳族、彝族、白族、景頗族、普米族、怒族、納西族等7個少數民族。
截至2019年末,全鎮共有建檔立卡人口977戶3566人,其中未脫貧62戶231人,歷年來累計減少915戶3335人(其中,2019年脫貧75戶283人),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4.27%降至1.98%;全鎮4個貧困村,3個村已脫貧出列,剩余的1個貧困村將于2020年脫貧出列。
全鎮林地面積43.64505萬畝,保護區面積18.3698萬畝,天然林管護面積25.28425萬畝(國有林4.2146萬畝,集體商品林5.46021萬畝,退耕還林1.94308萬畝,生態公益林管護面積15.35749萬畝其中2019年新增9.48479萬畝),現有核桃面積6.65158畝(2019年產量1077 t)。森林覆蓋率85.5%。
魯掌鎮的資源優勢主要有:農副土特產方面主要是核桃、蘋果、生漆、茶葉、花椒、梨、李、桃、梅子、桔子、枇杷、各種蔬菜、草藥等;魯掌鎮屬深切割高山峽谷地貌,境內山高坡陡,地域差異明顯,地形氣候、地方性氣候十分突出,降水量充沛,是發展林果產業的好地方。
2016年12月前聘用公益林森管員、天保看山員20名,2016年12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國家級生態護林員80人,2017年7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省級生態護林員員74人,2018年1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國家級生態護林員35人,2018年10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國家級生態護林員166人,2019年8月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國家級生態護林員267人。截止目前,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622人,在貧困戶中占64%,基本達到戶均1人。全鎮共有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8個,發展社員163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100人。
在產業建設方面,魯掌鎮2018年實施核桃提質增效1.2萬畝,2019年實施核桃提質增效1萬畝,總投資1829.6017萬元,涉及農戶1338戶(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442戶,0.68萬畝);2017年實施陡坡地治理項目500畝,2018年實施陡坡地治理項目2840.8畝,2019實施陡坡地治理項目3668.3畝;2019年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426.5畝花椒種植。
在生態修復方面,魯掌鎮2019年實施蜜源植物建設700畝,2020年準備實施“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生態建設鞏固脫貧成果行動通過生態修復(傷疤地、通村組公路)、綠色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小型水利水保等基礎設施三大工程的建設4103.1畝。2019年共免費發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太陽能熱水器282套。
2018年,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以每月700元下發金額為193.62萬元;2019年,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下發金額為391.65萬元,兩年合計金額為585.27萬元。產業資金下放分兩步走:核桃提質增效資金(根據各合作社競標價)2018年為1060.2836萬元;2019年核桃提質增效資金為769.3181萬元。兩年合計為1829.6017萬元。2019年鞏固退耕還林資金(每畝補助1000元)為42.65萬元。惠農資金下放分四步走:退耕還林后續補助資金(每畝125元)2018年為47.47125萬元;2019年為30.8875萬元,兩年合計78.35875萬元。2016年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資金2018年為695萬元;2019年為417萬元。兩年合計1112萬元。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每畝補助10.00元)2018年為58.808萬元;2019年為153.5749萬元。兩年合計為212.3829萬元。陡坡地治理項目補償資金2019年為222.04萬元。
精準脫貧其完成及未來推進都具有艱巨性、繁重性、長期性。因此要堅定這一任務的完成決心[1],不斷發揮魯掌鎮林業資源在精準扶貧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資源條件,不斷鞏固之前所獲得的脫貧成效成果,并且為脫貧工作的進一步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要堅定精準脫貧必勝的決心,積極地從各個方面不斷深化脫貧進程[3,4]。
在脫貧工作中,要根據以往工作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整理、汲取經驗,不斷總結脫貧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已獲得的成功經驗。對于以往所取得的進步和經驗[2],應該及時地整理落實,這樣才能夠使之后的精準脫貧工作得到順利的推進,同時不斷反思以往工作中一些疏漏及不足,結合本地實際采取改進措施。在脫貧過程里存在的薄弱環節,要通過學習與本地情況相近的區域的經驗,對應所發現的問題,逐條逐項制定相關改進措施,將精準脫貧落到實處。堅持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改正的原則,及時補救,不斷跟進惠民脫貧政策[5~8]。
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首先是需要擁有鮮活、堅定的帶動力量以鼓舞開展脫貧工作的士氣。要想從根本上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決心,只有通過不斷加強脫貧活力及動力,加強本地精準扶貧力量的凝聚力。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通過開展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讓精準脫貧、林業脫貧的概念和目的深入貧困戶群眾的心里,同時組織和開展就近參觀學習,用身邊已經成功的脫貧群眾來激勵其他貧困戶,讓他們堅定脫貧的信心。
魯掌鎮當地具有天然的林業資源優勢,如何將這個資源優勢科學地運用到精準扶貧工作中是當地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應該合理運用本地農副土特產方面存在的資源優勢[3],通過精化管理、加強生產種植培訓,進一步加強本地農副產品的質量,使本地林果產業得到不斷壯大的發展,進一步造福本地貧困戶,加快脫貧進程[4]。同時應該深化林業一二三產業間融合,促進各產業間的協調發展,實現資源利用多元化。引進科技手段并合理運用,不斷壯大林業產業,促進林業產業的綜合利用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方面脫貧,增加產業附加值,深化產業鏈改革,進一步達成林業精準脫貧的中心目標[9]。
林業精準扶貧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在脫貧工作中應該堅持工作使命,克服脫貧過程中存在的艱難險阻[5],合理利用魯掌鎮當地現有的林果資源及林業優勢,促進林業產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做到科學、有效的精準脫貧。同時要堅定精準脫貧的決心,讓脫貧工作保持動力和活力,激勵貧困戶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目標。政府在精準脫貧道路上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探索和路徑,從而達到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