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艷
(云南省安寧市連然街道辦事處生態環境和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昆明 650300)
根據安寧市2019年林業有害生物調查,全面了解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等情況,確定該市主要森林病蟲害為松毛蟲和云南切梢小蠹蟲,并有少量的松墨天牛零星分布。其中,松毛蟲作為主要食葉害蟲,分布于安寧市9個街道,在縣街、草鋪、溫泉、八街和太平等街道辦事處危害較大,發生面積約為18800畝。云南切梢小蠹屬于危險性蛀干害蟲,對云南松、思茅松、華山松、高山松等均會造成危害,主要分布于安寧縣街、草鋪街道辦事處,發生面積大約為4000畝。松墨天牛是松樹的重要蛀干害蟲,也是松樹的毀滅性病害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媒介昆蟲。在松材線蟲的擴散和侵染的過程中,松墨天牛起著攜帶、傳播和協助病原侵入寄主的作用,安寧市2020年松墨天牛預測發生面積約為4000畝。
當前,存在病蟲害防范意識薄弱,缺乏有效監管,蟲害預防部門不能發揮作用,不同部門配合不緊密的問題。同時,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也沒有設置相應的檢驗檢疫站,不能及時開展疫情檢驗工作,技術水平較低,加上科研資金不足,影響了農藥的研制,病蟲治理效果不佳,環境污染也進一步加劇[1]。
為有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還需提前了解病蟲害發生狀況。但是,當前監測預報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不重視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工作重心在于治理,導致監測工作被忽視。第二,森林病蟲害監測技術不成熟,直接影響了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的有效落實,很多地區都是在發生森林病蟲害后再著手采取措施加以處理,影響了森林病蟲害防治效果。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綠化工程建設工作,各地林業經濟結構也相繼得到優化,特別是天保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工程的開展,造林面積不斷增加。但是,森林多樣性并未得以體現,造林樹種多為單一樹種或少類樹種,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弱。由于生物多樣性低,使得林木幼齡階段的生態系統十分薄弱,往往更容易遭受森林病蟲害。
為了方便統一種植、管理和利用,造林往往會傾向于采取同一樹種進行種植,這就為病蟲提供了繁衍生長的環境,往往容易導致大規模病蟲害的發生。因此,在新造人工林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現有林場的保護,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先選用良種進行壯苗,積極營造混交林[7],并采取工程造林與集約經營等措施,在整個林業生產的過程中深入貫徹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混交林的種植,能夠提高空間與營養的利用效率,不同樹種彼此相互促進,共同抵御病蟲害的侵襲。在混交林種植過程中,專業技術人員務必要確保各種樹木比例不低于10%,保證搭配合理,能夠提升森林生長量,對于光能以及土壤水分與養分,能夠達到充分利用,生長速度也比較快,病蟲害蔓延速度會進一步加快,不斷調整森林組合布局,提高森林物種多樣性,減小病蟲害的發生率[4]。
為推動林業生產與發展,還應立足于當地地理與氣候因素,分析在當地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因此,尚未進行林木生產前,應當做好調研工作,認真分析林業生產力狀況,合理制定造林方案,保證人工造林工作的有效推進。當前,還要加強對林業生產方案的分析,科學把握林業布局、合理選種,提高造林成活率。不僅如此,還應加強修地整地工作,確保土地及時得以修整,及時除去灌木及雜草等,做好土地翻墾工作,強化肥水管理,改善土壤生物性能,優化樹木生長環境。
同時,做好幼林撫育工作,具體包括整枝修剪、林木密度規劃、去除雜草及灌木叢、林木翻墾,使土壤通透性得以改善,加速林木生長。到了每年5月中旬,就要做好松土與除草作業,有條件地區可推行機械除草作業,確保林木獲得足夠的水分與光照。然后分別在7月份和9月份進行撫育管理,一般應當持續3 d。
(1)重視生態林業發展,對林業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大力發展人工林,做好良種壯苗工作,使森林資源的抗逆性得以增強,科學利用集約式經營和人工造林的方法,提升病蟲害防治工作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在早期預防技術方面加強研究,使林業資源能夠有效抵御病蟲害。
(2)嚴格農藥選用關。依照國家用藥的有關規定,禁用高毒高殘留要求,比如說氧化樂果、甲胺磷、福美胂等,首選高效低毒的綠色農藥,如植物性與礦物性農藥,盡量降低對水源及環境造成的污染。
(3)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持續控制病蟲災害的有效途徑,無污染,能夠保護有害生物的各種天敵,促進生態平衡。如管氏腫腿蜂對于青楊天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落葉松尺蛾對于核型多角體病毒能夠進行有效防治。同時,為了加強天牛蟲害的防治,可采取人工招引啄木鳥的方法,因此,生物防治技術值得大面積推廣[3]。
(4)做好科研與技術推廣工作,一方面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上加大科研力度,另一方面加強生產技術推廣,如各種引誘劑與誘蟲燈、利用粉劑加強對食葉害蟲技術等,提高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8]。
為著力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成效,應加快構建相應的預測預報機制,以便在第一時間內發現病蟲害,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林業主管部門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針對區域內的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動態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還要安排專人,合理劃分其管轄地塊,做到及時調查及時防治,盡可能地降低病蟲害造成的危害[9]。
安寧市十分重視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建立長期監測機制,在出現病蟲疫情時能夠及時進行預報,并將外來與本土有害生物撲滅在萌發階段,減少危害,降低經濟損失,避免了病蟲害的擴散與蔓延。此外,加強對轄區內病蟲害的調查與觀測,掌握大量的基礎資料,加快構建病蟲害資料數據庫,借助于高科技與監測處理系統,以便有效地開展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5]。
安寧市應嚴把檢疫關,所有外地調進種苗,花卉,繁殖材料,以及包裝物品等,都必須進行檢疫檢驗和復檢,方可調進該市投入生產。
(1)為有效增強群眾法治觀念,積極開展林木檢疫宣傳,就包括《植物檢疫條例》在內的眾多政策法規進行有效宣傳,確保其能夠意識到林木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對檢疫活動表示理解,并給予積極支持[2]。
(2)加強根源治理,大力開展產地檢疫活動,在各個干線路口,應當設卡加強林木檢疫檢查,對過往運輸森林植物及其有關產品車輛進行嚴格檢查,一旦檢查發現車輛帶有疫情,則應禁止其進出本轄區。如果設站檢查難以進行,檢疫檢查站數量不足,更應加強產地檢疫工作[6]。
(3)禁止從林木疫區向本地區調運森林植物及相關產品。凡是進口的林木產品,都必須經過進出口岸檢疫機構嚴格檢查,以免對境內林木造成感染。
(4)強化檢疫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林業有害生物的鑒別與除治工作對技術與操作的要求比較高,為了落實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就要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培訓,增強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確保其能夠勝任外來與本土有害生物的檢疫、監測以及除治工作。
為了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認真分析當前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合理種植混交林、增加資金投入、強化森防科技支撐、完善預測預報機制、加強檢疫管理等,確保森林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進而推動森林生態建設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