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玲
(玉溪市新平縣農業機械安全監理站,云南 新平 653499)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有力支撐,但我國山區農機化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加大對山區資金投入的力度,加快山區農機化發展進程,對促進山區早日實現富裕奔小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為例,探討了我國山區農機化的現狀,并提出了今后發展的策略。
新平縣是典型的山區地形,縣境山區面積達4139.6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98%。近年來,新平縣以農業購機補貼為契機,加大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力度,一些諸如旋耕機、拖拉機、打谷機、碾米機、收割機等高性能農業機械在當地逐步得到推廣和普及。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為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新平縣積極協調調動全縣大中小型農業機械投入春耕生產,共投入大中小型農業機械8293臺,其中深松機械25臺,微耕機5780臺,農用運輸拖拉機716臺,完成機械整地234655畝。雖然新平縣在農業機械化推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地理條件和土地家庭分散經營等因素的制約,當地農業機械化的整體推廣率依然較低,農作物耕種收割綜合機械化水平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與山區農機化發展的自身特點不無關系。
山區農機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山區現有農業機具大部分屬于小型的農機具,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大中型機具;農業機械中大多數是動力機械,而配套農具的數量比較少;農業機械主要為單一的作業機具,很少有復式的作業機具;農業機械中種植業機具的數量比較多,而其他農業作業機具的數量非常有限。目前,我國山區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還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農業機械化的裝備結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地進行優化和調整。
我國山區地帶主要存在地塊小、地形復雜、坡度陡、不連片、農機通行不便、作業面積窄小等特點。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對山區農機化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力度較小,缺乏對機耕道建設的足夠重視,同時,山區農民收入水平不高,缺乏建設機庫棚的資金能力,作業機車存放、轉移不方便,實際作業的時間較短,空轉作業的時間較長,在閑置不用時農業機械會遭受雨淋日曬風吹,容易使農業機械出現老化和故障,無法正常發揮農業機械的效能,對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和作業效率造成了嚴重影響。通過調查發現,山區農機作業成本比平原地區高出20%以上,這對農民發展農業機械的熱情和積極性造成了一定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2019年新平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7元,比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低7275元,而一些貧困村的可支配收入就更低。目前,小型的農機具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元,大中型的耕種收農機具價格則更貴。山區農民添置一臺農機具,往往要花費農民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在部分村子里,甚至連一臺農業機械也沒有,除小部分耕地通過租雇其他村的農機手進行耕作以外,剩下的耕地都依靠人力畜力進行耕作。由于缺乏農業機械和勞動力,導致部分土地被荒廢,處于無人耕種的狀態。
新平縣在農業機械化方面僅有少量的財政投入,且沒有將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考核范疇。相較于其他地區,新平縣對農業機械化投入的財政資金較少。比如,同樣以山區為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山地面積約占當地總面積的75%。為提高山區農機化水平,廣西區政府開展了水利現代化、經營規模化、作業機械化、品種良種化的發展戰略,每年每個縣的財政投資達1000萬元,實現了分批分期整縣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加快了城鎮化、工業化發展進程,出現了大量勞動力的轉移,山區農村知識水平高的人員或者青壯年大部分已到外地打工,真正留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部分是年老體弱者或婦女,他們體能和知識水平都不高,很難全面掌握現代農藝農機技術,也很難轉變家庭式生產方式和傳統耕作習慣,不易接受新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山區農機化的應用和推廣。
全面落實國家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制定的有關完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定,把農機維修網點、農村機耕道、農機合作社的農機停放車棚(停放場)、公益性作業服務組織,全部列入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范圍,全面加強山區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特別是增加在農機產品質量檢測鑒定設備、農機化示范基地、農機化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投入,不斷提高山區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山區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機化發展工作,強化領導,將發展農機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首先,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促進農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盡快制定出臺有關農業生產用電、農機作業燃油等方面的補貼政策;結合山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的現狀,對購置農機具采取優惠政策,增加補貼的比例,擴大補貼范圍,把建設機械倉庫等也列入補貼的范圍。其次,還應強化對農機生產企業的監督,確保農機生產質量,加強對農機的售后服務工作。再次,要結合山區具體實際實施農機補貼政策,不能只局限在純農業的范圍之內,只要能促進山區經濟發展、符合經濟規律的農業機械都需制定相應的鼓勵措施,讓扶持政策惠及每行每業。此外,還應加大對農機經營專業化、公司化的支持力度,發展農機規模化經營不但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機械效能,還有利于節約資源,更好更快地促進農機化健康發展。所以,國家要在資金和政策上加大對農機規模化經營的扶持力度。
(1)應扶持山區縣建設一批輻射范圍廣、配套技術裝備水平高、影響力大的專業化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服務網點,重點開展機械化作業、農機具租賃、技術培訓、技術試驗示范、維修農機具等專項服務活動,把服務網點打造成山區機械化生產的先鋒隊,推廣技術的排頭兵,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播種機,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影響和推動山區農機化水平健康快速發展。
(2)加大對山區農民的培訓力度,結合“新型農民培訓”、“陽光工程”、“科技示范縣項目”等活動,積極開展對農機專業技術和農機一線操作人員的專項培訓,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加大對國家農業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利用“送科技下鄉”、農機專業技術培訓、農村大集等多種方式,及時向山區農村宣傳有關農機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他們對農機化的重視程度;二是給山區農民普及和傳授有關農機化方面的知識,促進農藝農機相結合,將農機保養使用維護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逐步提升山區農民的農機操作技術水平;三是向山區農民宣傳農機安全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給農機手傳授有關農機規范操作的知識,增強農機手安全操作意識,提高農機手的綜合能力和業務素質,確保農機生產安全,提振農民對農機使用的信心,加快山區農機化普及推廣的進度。
受山區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山區農機化水平還不高,需要不斷加大農機化應用推廣力度,加快山區農機化發展進程。為此,可以采取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機購買補貼力度、完善服務網點建設、加強農戶培訓等有效措施,加大山區農機化發展力度,促進山區農村現代化農業快速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盡快實現山區農民脫貧奔小康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