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慶利
(遼寧省朝陽縣林業工作總站,遼寧 朝陽 122639)
遼寧地區分布著大面積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草甸草原,木本植物種類繁多,是天然的木本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遼寧省林業用地面積700余萬hm2,約占全省總用地面積的50%,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是該省全面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其野生樹種種質資源中許多是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其中許多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是重要的用材、經濟、觀賞樹種,在林業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由于認識和科學技術的局限性,目前還有許多樹種的經濟價值及潛在的開發利用價值未被人們發現和認識,保護好這些種質資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截至2007年底,我國已經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531個,總面積152萬km2,約占國土面積的15.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03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我國88%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7%的野生動物種群和國家重點保護的300余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主要棲息地、65%的高等植物,近20%的天然林和130多種珍貴樹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有效保護。我國已建立140多個植物園(樹木園),占地約24000hm2,收集、栽培了約23000余種中國區系植物,占全國種類的65%;其中屬于中國野生分布的有13000種。
目前,我國以中科院植物園為核心和骨干,廣泛聯系國內其它植物園,進而建立起植物異地保護網絡系統,把異地保存植物由現在的約17000余種增至30000種以上,并建立起“中國植物園植物異地保護信息系統”。
該成果在指導遼寧地區樹種選育、綠化樹種選擇、藥用植物馴化與繁育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遼寧野生木本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對遼寧地區的氣候等適應性強,一些觀賞價值高的植物資源還有待開發利用。遼寧海陽實驗林場利用本項目研究成果,對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種類進行分類,并篩選獲得具有觀賞價值木本植物,其中3種已在遼寧省海陽實驗林場苗圃進行栽植推廣,創造經濟價值10萬余元。
朝陽縣林業工作總站主要從事生態旅游開發,林下經濟作物引種與栽培等業務,利用本項目研究成果實驗栽培林下經濟作物與藥用植物2種,預計經濟效益1萬余元。
據不完全統計,在30余家使用本項目研究成果的單位中,有22%的單位已經產生了相應的經濟效益。
在使用本項目研究成果的30余家單位中,58%的單位為事業單位、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經本項目研究,基本摸清了遼寧省資源本底,確定了遼寧省重點保護植物及瀕危保護植物種類,為林業精準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經訪談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得知:該單位應用本項目研究成果,更清晰認識了本區資源,以及在具體林業生產工作中更有針對性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有效地保護了當地林業資源中的重點保護植物及瀕危保護植物,維持生物多樣,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創造了更高的生態效益。
經訪談省內相關林業局工作人員得知:該單位應用本項目研究成果,對當地的古樹名木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并建立相應檔案,對更好地保護古樹資源,發揮其生態效益,傳播生態文化,倡導生態文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社會效益顯著。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準確地選擇應用樹木進行林業及園林生產,不僅可以更好地遵循適地適樹原則,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森林景觀,還可以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城市景觀,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諧發展,陶冶人們的情操,為人們旅游、休閑、療養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調查,查清了現有遼寧省木本植物資源種類。共計73科,190屬,850種。其中,科內僅含有1個屬的為34個、含有1個種的科數有24個;含有1個種的屬數有94個。在植物調查過程中,針對1科1種、1屬1種的植物,各地區的林業研究部門都沒有加以保護,進行擴大繁殖,如果遇到逆境條件,這些種類植物很有可能消失。
通過對遼寧省野生木本植物資源價值進行了詳細地調查和研究。獲得可供開發利用的木本觀賞植物(觀葉、觀花、觀果)80余種、經濟用材樹種92種、藥用木本植物199種。在項目研究的過程中,這些有價值的植物開發了很少,能夠推向本地市場,并進行大量生產栽培的種類不多。大多以外地植物引種為主,而忽視了本地的野生資源。
通過項目的研究,凝聚了很多成果,如出版了新版的《遼寧樹木志》《遼寧古樹名木》《落葉樹木實用圖鑒》《遼寧常見易混淆樹種鑒別圖譜》和《林下經濟植物栽培》等相關專著和教材,這些材料可以成為基層專業人員的工具書,以補充在實際工作中知道并應用的人之不足。同時,本項目搭建了數字化網絡信息平臺,采用VR、FLASH和3D建模技術,創建了虛擬植物標本館,收錄了大量的植物圖片,這些現代化技術手段及數字資源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首先,完善地方野生木本資源的建檔工作,應定期開展普查工作,掌握本地區野生木本植物的生長狀況等基礎數據,建立檔案,做到本地資源心中有數。
其次,對遼寧省的古樹名木、重點保護植物及瀕危植物加以保護。可以通過設立圍欄、鋪透氣磚等措施來保護樹木生長環境,針對樹木實際生長狀況采取加固樹體、設避雷針等措施進行保護。同時,加強養護管理,對生長衰弱的古樹進行換土、樹干療傷、樹洞修補、整形修剪、埋條促根、化學藥劑疏花疏果、噴施或灌施生物混合制劑等復壯措施,盡可能恢復其正常生長狀態。在病蟲害防治中應加強巡查,預防為主,適時防治,保護好天敵,推廣和采用低毒無公害藥劑等。
最后,建立植物馴化繁育基地。有些瀕危植物比較稀少,且難以繁殖,而且有些是遼寧特有的種類,可以建設種苗繁育基地,對這些瀕危植物進行人工繁殖,挽救這些珍稀瀕危植物,保護遼寧植物資源的多樣性,維持遼寧植物資源的生態平衡。
野生木本植物是本區地帶性的植物,有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繁殖容易、長期穩定、效益明顯的特點。遼寧地區野生木本植物資源豐富,很多植物有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應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
對有價值樹種在生產養護技術上開展深入研究。研究在圃地氣候條件上生長良好的樹種,掌握這些樹種的生態習性、繁育栽培技術、養護管理技術,建立優良樹種栽培及撫育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團隊,編寫優良樹種的栽培技術規程和養護標準,擴大樹種的應用范圍,并向產業化發展。
由于樹木分布廣泛,只靠業務管理部門的保護和管理是不夠的,應大力宣傳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通過研究成果的推廣和宣傳讓人們了解樹木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提高保護樹木意識,擴大虛擬植物標本館的開放范圍,不僅限于教學,應向農林行業、地方企業單位開放,發揮其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