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生,謝 釗,覃 毅,吳儒華,黃瑞斌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西 防城港 538021)
金花茶林下養雞技術是在傳統的養殖基礎上發展革新,并尋求多元化、扁平化的養殖新模式,追求用更低的成本,創造出更高的效益。金花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的市花,也是防城港市集醫學、觀賞、經濟三重價值為一體的特色植物[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對肉質食品安全、優質、無藥劑殘留、綠色環保等要求越來越高,而林下養雞具有無公害、品質好、綠色環保等多項特點,正好符合人們對高標準生活質量的需求。金花茶林下養雞既能增加農民的收入,也能控制金花茶的病蟲害,并且促進金花茶更好的生長,實現養雞和金花茶的共生共榮[2]。
本文重點研究防城港市金花茶林下養雞的可行性,是以在防城港市生長的金花茶各種群落為對象,分別進行以下4個方面的研究:一是林下養雞對金花茶的影響,主要包括養雞對金花茶生長的影響,對植物病蟲害和肥料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二是林下養雞時間選擇及天敵防范,闡述金花茶下養雞時間的確定以及如何去防范雞生長中的天敵,保證雞的正常生長;三是雞品種的選擇及喂養和安全,探討如何選擇合適的品種,并介紹飼養的流程;四是經濟效益分析,從多個方面闡述金花茶下養雞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
金花茶林下養雞,金花茶對雞沒有任何吸引力,雞不會啄食金花茶的任何部位,可以說雞對金花茶無任何危害,不會影響金花茶的正常生長。對于金花茶來說,能維持這種綜合養殖模式的前提就是兩者能互利共存,既然雞并不以金花茶的任何部位為食,那么這種模式就有了可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防城港市金花茶不同群落的蟲害有10種,會受到柑橘潛葉蛾、同型巴蝸牛、茶黃硬薊馬、茶二叉蚜、茶長卷蛾、矢尖盾蚧、瓢蟲、茶翅鱔、茶籽象鼻蟲、茶尺蠖這些蟲害影響,威脅著金花茶植株的正常生長[1]。這些害蟲主要危害金花茶的葉、嫩芽和果實等,對金花茶的危害特別大,嚴重影響其正常生產和產量,造成茶農減產。而雞喜食昆蟲,昆蟲能為雞提供充足且豐富的動物蛋白質,促進雞的正常生長發育。這些對金花茶有害的昆蟲皆為雞所喜食的昆蟲。利用林下養雞在減少金花茶蟲害的同時,還控制了殺蟲劑的使用,維持了周圍生態環境的平衡與穩定。而且,金花茶是喜陰植物,金花茶生長的地方也適合蚊蟲、白蟻等動物的生長,林下養雞能有效地控制這類害蟲的生長和繁衍,為金花茶的正常生長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3]。
用木糠作為雞舍的鋪墊,每一個月更換一次木糠,此時木糠中夾雜著許多的雞糞,把更換出來的木糠進行堆肥處理,放置自然發酵一個月后,便成為高效的有機肥,將其施于金花茶下,對金花茶生長提供了優良的肥料,促進金花茶的快速生長,有效提升金花茶的產量,增加農民的收入。
5~10月份是適合養雞的月份,原因是這期間氣溫高、濕度低,能放養的天數多,且雞消耗的飼料相對較少。雞的活動時間多,其抵抗力也相應提高,所以,可以選擇5~10月進行金花茶林下養雞活動[4]。
自然界中的蛇、黃鼠狼和鷹都是雞的天敵。在金花茶林下養殖活動中,要注意防范雞的天敵,可以在養殖場周圍建設一些具有保護作用的圍欄,阻止這些天敵的進入,另外還可以在周圍噴灑一些預防蛇類的藥物,保證雞禽的存活量,阻斷天敵對雞群生長的影響。
雞品種選擇傾向于防城港市特產的三黃雞、山雞,這兩類雞是鄉土品種,適應了防城港市的環境,生長比較穩定,肉質也好。
除了自然界的昆蟲外,還需給雞喂食米糠或玉米和水。雛雞每天喂食3~4兩米糠或玉米即可,一般的成雞每天喂食5兩米糠或玉米即可。在育肥階段的成雞每天喂食0.5 kg米糠或玉米[5]。
首先,這種養殖方法不是將雞封閉在廠房中,雞可以在金花茶林中自由活動,這就使得雞只更加健康,肉質更加緊實,更受市場歡迎;其次,雞糞堆積會產生氨氣,氨氣如果不能及時的凈化,就會對雞的健康產生影響,解決通風問題在傳統養殖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投入。但由于金花茶林下養殖是在開闊的金花茶林中,這就使得雞糞產生的氨氣等有害氣體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凈化,能夠做到基本排除此類因素對雞只健康的影響,以減少在疾病方面的投入。最后,對雞只來說,林下養殖的方式食物來源更加豐富,優質的牧草、昆蟲、土壤中的有機質等都是雞只喜采食的天然飼料,有了更豐富的食物來源,對雞只的精飼料投放就可以適當的地減少,以降低成本,雞只也能在放養中更充分地攝取和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有更合理的營養結構,有利于提高雞只的肉質和營養,減少疾病的發生,提高雞只的體重和飼料轉化率,提高經濟效益[6]。
言天久等人[7]經研究調查后發現,家庭養雞的成活率為95.45%左右;如果將果樹林作為雞群的養殖場地,成活率可以保持在95%以上;而采取金花茶林下養雞的模式可以將雞的成活率提高到98.18%。并且,言天久等人[7]在研究中還總結出:林下養殖的方式,能夠影響到雞群的成活率、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成活率的提高,加上此種養殖方式對雞健康的正面影響,減少疾病投入以及農林業有機結合的養殖方式,使得金花茶林下養殖的收益能遠高于傳統養殖和家庭養殖。
金花茶林下養雞的方式,使得雞攝入的食物營養結構更完整,種類更豐富,沒有添加劑;活動在廣闊的金花茶林中的雞肉質會更加緊實,口感會更好,品質更優異,應激也少;這種養殖模式產出的雞肉雞蛋等產品營養豐富,綠色無公害,完全符合現代人所追求的綠色健康的生活需求。孫寶盛的研究中表明,50日齡放養組雞只胸肌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楊玉等研究發現,密度為100只/畝(1畝≈667 m2),補飼量為70%時林下養殖的雞產蛋性能最佳而且蛋黃膽固醇和全蛋膽固醇含量會有明顯的降低。由此說明,林下養雞可以產出更優質、質量更好的雞肉和雞蛋等產品,大幅度提高了林下養殖模式下肉雞和蛋雞的生產競爭力[8]。
防城港市是近海城市,獲取海產飼料的成本低廉,使用海產飼料喂食的雞羽毛鮮艷有光澤,并其雞肉和雞蛋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較多,同時林下養殖死亡率較低,金花茶林下養雞相比于傳統方法養殖成本更低,養殖成活率、出欄率更高,肉質更加鮮美,獨具風味。這樣就使得金花茶林下養殖的雞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金花茶林下養雞后,雞的糞便進入到土壤中,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加速了金花茶植株的生長,促進了金花茶的開花結果,提升了金花茶的產量。除此之外,通過養雞,雞群可以食用金花茶中的害蟲,有效的預防了金花茶發生蟲害,幾乎沒有發生蟲害,保證了金花茶的健康、穩定生長,既節約了噴灑藥劑的費用,還有效的提升了金花茶的產量和品質。
防城港市金花茶林下養雞項目通過生態養殖引導農民,可以對金花茶資源進行保護,同時又能促進民眾的收入,改善民生。發展林下養雞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農業增效的一種重要方式,林下養雞又可以通過利用天然形式減少周邊地區有害昆蟲的生長,控制林業蟲害的發生,從而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對保護金花茶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維護林木生長都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因此金花茶林下養雞項目具有可行性,值得大力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