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麗宇 麥偉良 陳曉鳳


【摘要】 目的 探討腰方肌阻滯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蘇醒期的影響。方法 58例實施胃腸道手術的老年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 各29例。A組在全身麻醉下實施胃腸道手術, B組在全身麻醉聯合腰方肌麻醉下實施胃腸道手術。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相關指標和蘇醒期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B組蘇醒時間(25.5±4.2)min、拔管時間(31.8±5.9)min均短于A組的(25.5±4.2)、(31.8±5.9)min,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3.1±0.6)分及鎮靜-躁動評分(SAS)(1.3±0.3)分均低于A組的(4.6±0.7)、(2.2±0.4)分, 布魯格曼舒適度評分(BCS)(3.2±0.5)分高于A組的(1.3±0.3)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躁動發生率3.45%顯著低于A組的20.6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腰方肌阻滯麻醉下實施老年胃腸道手術, 能協助提高麻醉蘇醒期質量、降低麻醉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胃腸道手術;腰方肌阻滯;麻醉蘇醒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30
老年人群機體功能下降、器官功能減退, 具有較高手術和麻醉風險。胃腸道疾病, 如腫瘤、闌尾炎等需要手術治療, 隨著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中應用, 腹腔鏡下胃腸道手術廣泛開展, 能顯著降低手術創傷, 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 保障手術安全性[1]。但腹腔鏡下胃腸道手術需要沖入二氧化碳, 對患者術后疼痛控制存在一定爭議, 術后疼痛及手術創傷、麻醉藥物等因素影響, 患者在麻醉蘇醒期可發生躁動、惡心嘔吐等, 影響患者蘇醒期質量。研究指出[2], 麻醉蘇醒期減輕患者疼痛程度能提高蘇醒質量。腰方肌阻滯麻醉為腹部手術常用區域阻滯麻醉方式, 超聲引導下實施腰方肌阻滯麻醉, 對協助提高腹部鎮痛有顯著作用[3]。有研究在腹部手術患者中采用腰方肌阻滯麻醉輔助全身麻醉實施手術, 有效維持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4]。理論上分析認為, 腰方肌阻滯麻醉在胃腸道手術患者中輔助麻醉, 可提高對胃腸道神經阻滯效果, 減輕術中手術創傷應激、牽拉等引起神經刺激, 對協助提高麻醉質量有重要價值。本文選取58例實施胃腸道手術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究腰方肌阻滯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蘇醒期蘇醒質量和相關并發癥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本院實施胃腸道手術老年患者58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胃腸道手術指征及全身麻醉、腰方肌阻滯麻醉指征;②對患者病情、一般情況評估后, 患者麻醉ASA分級為Ⅰ~Ⅲ級;③向患者講解此次手術及麻醉方式、研究方法, 獲得患者同意。排除標準:①胃腸道急診手術患者;②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肝腎肺功能嚴重障礙患者;③穿刺部位合并有嚴重感染患者;④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酗酒患者;⑤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嚴重障礙患者;⑥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各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1. 2. 1 A組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實施胃腸道手術。進入手室后連接監護儀, 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開放靜脈通道。給予舒芬太尼0.003 mg/kg+順阿曲庫銨0.15 mg/kg+丙泊酚2.0~2.5 mg/kg, 靜脈推注實施麻醉誘導, 同時給予面罩吸氧90 s, 待患者意識喪失后氣管插管連接麻醉機, 以間歇正壓通氣(IPPV)持續輔助通氣。術中給予丙泊酚0.15~0.30 mg/(kg·h)靜脈泵入維持麻醉, 根據患者疼痛、肌松情況適量給予瑞芬太尼、順阿曲庫銨。
1. 2. 2 B組 患者在全身麻醉聯合腰方肌麻醉下實施胃腸道手術。患者側臥位, 超聲探頭置于髂脊上方, 腋中線到腋后線附近, 尋找橫突位置、腰方肌, 用22F穿刺針在超聲引導下進入腰方肌, 穿入腰方肌后方筋膜后, 在淺面注入0.33%羅哌卡因20 ml, 用冷溫方法判定麻醉阻滯區域。腰方肌阻滯麻醉后實施全身麻醉方法同A組。術畢后, 停用麻醉藥物, 等待患者蘇醒。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麻醉蘇醒質量相關指標 觀察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舒適性、疼痛程度、鎮靜-躁動情況。采用BCS評分評定患者的舒適性, 0分為疼痛持續性發作;1分為咳嗽或深呼吸時候疼痛劇烈;2分為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明顯;3分為深呼吸時無疼痛, 劇烈咳嗽時候稍有疼痛;4分為劇烈咳嗽時無疼痛[5]。采用VAS量表評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患者蘇醒后, 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0~10分標注在0~10 cm刻度尺上, 10分表示劇烈疼痛, 0分為無疼痛, 患者自行評定[6]。采用SAS評分評定患者的鎮靜-躁動情況, 0分為安靜;1分為輕度肢體躁動, 安慰后可控制;2分無刺激狀態下發生躁動, 具有一定反抗行為;3分為劇烈掙扎[7]。
1. 3. 2 麻醉相關并發癥 并發癥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壓、惡心嘔吐、躁動。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麻醉蘇醒質量相關指標比較 B組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短于A組, VAS評分及SAS評分均低于A組, BCS評分高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B組躁動發生率3.45%顯著低于A組的20.6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呼吸抑制、低血壓、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