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
摘要:2020年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及迅速蔓延,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小企業紛紛停產、倒閉。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2020年廣西高校畢業生約27.4萬,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發現,畢業生就業形勢受新冠影響較為嚴重,主要表現為部分專業就業率連續走低、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層次偏低、畢業生就業范圍趨于區內,對此,廣西做出一系列措施“穩就業”“保就業”,打好畢業生就業服務組合拳。
關鍵詞:疫情防控常態化;畢業生就業;就業質量
2020年是 “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脫貧攻堅戰的達標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保就業、穩就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體現,也是經濟工作的底線所在。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這種特殊背景下,強化就業工作,并將重點聚焦于高校畢業生重點群體,實際上即是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綱。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現狀及問題
根據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畢業生就業數據顯示,截至當年的7月31日,廣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總人數達到217662人,受疫情影響,較2019年同期降幅較大。總體就業質量出現了部分學科專業連續三年就業率偏低,畢業生就業單位層次不高,畢業生就業范圍狹小等問題。
(一)部分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
從表1、表2的本專科各專業初次就業情況來看,畢業生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專業中,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前三位的專業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音樂學(音樂教育),后三位的專業是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空中乘務方向)。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前三位的是小學教育、臨床醫學、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后三位的專業是法律事務、金融管理和烹調工藝與營養。
(二)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單位層次偏低
從表3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與層次分布來看,私營企業吸納畢業生人數最多,為115259人,占就業總人數的64.79%。而專科生在私營企業工作居多,占專科生就業總人數的70.62%。畢業生在國有企業和中等初等教育單位就業的比例分別位居第2和第3位,分別占就業總人數的10.64%和7.5%。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層次不高,大型國有企業與行政事業性單位的比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畢業生就業范圍趨于區內
從近幾年情況來看,廣西2020屆高校畢業生主要以廣西區內就業為主。2020屆畢業生中區內就業人數為124504人,占總就業人數的57.2%,其中主要流向前三位的區內地市為:南寧、柳州、桂林。此外,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人數為21995人,占就業總人數的12.89%。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提高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部門聯動
一是系統推進部署。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多次批示,提出任務要求。自治區政府負責同志到高校和雙選會現場開展就業專題調研,做出具體部署。自治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多次會議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進行統籌部署、明確分工、強化聯動。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堅持早行動、早謀劃,教育部門對接人社部門建立畢業生就業協調聯動機制和就業研判常態化機制,聯合開展2次畢業生和企業招聘需求專題調研,堅持定期會商,及時研究部署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畢業生就業“校長工程”,建立和完善校領導主抓、部門統籌、院系為主、全員參與的工作體系。實施末位約談機制,對簽約率排名靠后的高校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三是創新政策措施。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廣西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聚焦穩崗、擴崗目標,從落實基層就業服務項目計劃、擴大就業見習規模、促進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等10個方面,推出支持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具體政策措施。四是開展就業專項行動。教育、人社、國資等部門啟動“留桂就業計劃”,通過實施“筑夢廣西.未來有你”政策宣講行動、國企招聘專項行動、新注冊企業免費招聘服務行動、優質企事業單位崗位推送行動、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行動、廣西青年見習計劃行動、廣西青年創業引領行動等七大就業專項行動,力促全區高校畢業生穩就業。
(二)拓展就業空間,擴大崗位總量
一是落實好就業項目招募計劃。加大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力度,落實好“先上崗、再考證”政策,補充義務教育教師2.58萬名。擴大基層就業項目規模,“特崗教師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城市社區黨建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組織員”等可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1.1萬個。引導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就業,幫助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征兵部門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各高校把大學生征集工作納入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系,完善獎懲激勵制度,持續優化大學生征集規模結構,加大力度推進精準動員、精準征兵,把征集畢業生作為今年大學生征兵工作的重中之重,征集不少于3300名應屆畢業生參軍入伍。指導高校依托科研平臺、科研項目,最大限度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二是落實好升學擴招計劃。加快推進研究生擴招工作,落實19000多個研究生招生計劃,計劃數比去年增加26%。充分挖掘我區高校承載能力,重點向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專業傾斜,全面完成24000個專升本招生計劃,計劃數比去年增加42%。積極推進第二學士學位教育,增設更多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點,重點安排在國家急需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電子信息、能源動力等相關專業招生,力爭完成1500個左右的計劃。三是落實好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小微企業主渠道作用,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或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或社會組織,按照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帶動就業補貼,并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三)優化就業指導,強化就業服務
一是統籌抓好線上線下招聘。創新“互聯網+招聘+就業”模式,引導畢業生參與“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組織發起“廣西2020屆高校畢業生線上招聘季”,聯合人社、扶貧、工商聯舉辦“助力圓夢”扶貧濟困網絡招聘月活動,將崗位信息直接推送給學生,指導學生精準選崗、盡快簽約。截至7月31日,累計舉辦各類線上招聘會130場,提供崗位42.7萬個。按照“科學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原則,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線下招聘,穩妥有序恢復線下招聘會。指導高校恢復舉辦小型校園現場招聘活動,引導高校主動對接用人單位到校選才,緊抓畢業生離校前求職關鍵期,提供最大資源供給。6月6日,舉辦全區中小學教師現場雙選會,各設區市教育局組織253所中小學參會,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6月17日、18日、20日分別舉辦了3場全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現場雙選會,參會單位近500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4000個。二是加強就業指導與教育引導。創新線上服務方式,開設“空中就業指導課堂”,提供個性化線上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準確認識就業形勢、合理確定預期、積極主動就業,共吸引20余萬名畢業生參與。三是優化就業服務。建立就業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廣西畢業生就業網等平臺整理歸集就業崗位信息,精準送達各高校各學生。指導高校做好延遲畢業的應屆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報到接收、檔案轉遞、落戶辦理等工作。推動廣西高校畢業生網上辦理就業報到和實名登記,在線完成自助報到手續。
(四)聚焦特殊群體,強化精準幫扶
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行動”,建立“就業咨詢—就業培訓—就業推薦”一體化幫扶機制,以“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為抓手,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建立幫扶檔案,對有就業意愿但未落實就業崗位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至少為其提供3個以上就業崗位信息,并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落實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設立的2000個“專升本專項計劃”。加大湖北籍畢業生就業幫扶力度,對生源地為湖北的高校畢業生發放求職創業補貼不少于1300元/人。
參考文獻
[1]吳桂彬.經濟新常態發展趨勢下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析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8):416-417.
[2]張美玲,趙子涵冰.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67-73.
[3]馬寧,劉家豪.經濟新常態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10-11.
[4]蔣麗平,劉宇文.大學生“慢就業”現象本質解析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4):64-66.
[5]劉宇文.當前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0):69-75.
[6]韋立干,時宏明,陳志強 ,疫情對廣西當前就業和社保方面的影響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20(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