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臣

【摘要】 目的 探討手法復位聯合接骨七厘膠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價值。方法 2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10例。兩組均實施手法復位處理, 研究組加行接骨七厘膠囊治療。比較兩組消腫、止痛時間, 總愈合情況, 腕關節恢復功能。結果 研究組腫脹消退用時(6.25±1.25)d、疼痛消失時間(7.35±1.45)d, 短于對照組的(11.55±1.75)、(12.05±2.14)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932、5.7496, P=0.0001、0.0001<0.05)。研究組總愈合率為90.00%, 高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進行為期1~2年的隨訪。兩組均未出現醫源性神經損傷、血管傷害等情況。研究組腕關節恢復功能優良率80.00%(8/10)高于對照組30.00%(3/1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復位聯合接骨七厘膠囊治療, 有利于骨折患者預后恢復。
【關鍵詞】 橈骨遠端骨折;手法復位;接骨七厘膠囊;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69
作為臨床多發的一種骨折類型, 橈骨遠端骨折主要是在距離橈骨遠端關節2~3 cm位置出現的松質骨折, 也是老年人中常發生的一種上肢骨折[1]。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多實施手法復位和石膏固定等, 但是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后少數患者可能出現不適反應。相關數據分析[2], 手法復位聯合藥物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也可以成為此病治療的首要選擇。本文將針對于此, 重點分析手法復位聯合接骨七厘膠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 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10例。研究組中, 男6例,?女4例;年齡20~76歲, 平均年齡(54.52±11.51)歲;高空墜落3例、車禍傷7例;對照組中, 男5例, 女5例;年齡21~74歲, 平均年齡(54.50±11.17)歲;高空墜落4例、車禍傷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滿足《中醫病癥診斷標準》[3], 經過X線檢查確診;均為新鮮閉合性, 無血管損傷。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滿足診斷依據;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可遵照醫囑。排除標準:①年齡<18歲;②無移位;③開放性、陳舊性、病理性骨折;④對膏藥過敏。
1. 2 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均實施手法復位處理, 復位前經過核實X線片后均實施局部麻醉或者臂叢阻滯麻醉。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仰臥位, 肘部屈曲90°, 前臂呈現為中立位。由助理把著患者手上的肢前臂近端, 醫師兩個拇指放置在骨折遠端背側, 其余4個手指放置在腕部, 握緊大小魚際肌, 和助手進行持續對抗牽引, 等待重疊移位糾正后, 遠端旋前應用牽引力, 雙手拇指往下壓, 猛烈抖動后, 復位處理。復位完成后, 應用石膏固定。固定后進行X線檢查了解復位情況, 注意松緊度以及末端血液循環等基本情況。研究組加行接骨七厘膠囊(湖南金沙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0053999 ?規格:0.26 g×12 s×2板)治療, 口服, 2粒/次, 2次/d, 溫開水或黃酒送服。7 d為1個療程, 連續服用4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消失時間、腫脹消退時間, 骨折愈合、骨性愈合和腕關節功能情況。腫脹以及疼痛時間記錄為:每天進行查體記錄患者消退情況, 詢問患者疼痛感反應。治療4個療程后進行正側位X線片檢查, 判定骨性愈合情況。判定標準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其中臨床愈合主要為患者的局部沒有壓痛感或者叩擊疼痛;局部沒有異常活動狀態;X線檢查骨折位置出現連續性的骨痂, 骨折線處于模糊狀態;拆除外固定后, 上肢體能夠舉大概1 kg的重物, 持續60 s;記錄2周骨折位置沒有變形。骨性愈合:滿足愈合標準, 經過X線檢查骨小梁已經通過骨折線。評定依據Werley評定[4],?其中少量畸形狀態為0~3分;尺骨莖突判定為1分, 掌傾畸形判定為2分, 橈偏畸形狀態為2~3分。主觀評定判定為:0~6分, 沒有疼痛反應、殘疾或者運動受限情況, 伴隨腕部關節乏力為4分;疼痛以及活動有顯著受限, 判定為6分。客觀評定中, 最低分為0分, 最高分為5分, 背伸缺陷<45°判定為5分, 尺偏缺陷<15°判定為3分;旋后缺陷<50°判定為2分, 掌屈缺陷<30°判定為1分。橈偏缺陷<15°判定為1分;環形運動丟失為1分;下尺橈關節疼痛判定為1分。并發癥判定:最低分為0分, 最高分為5分, 如果關節炎性變化屬于輕度狀態, 則判定為1分;關節炎存在輕度的炎性變化, 伴隨一定疼痛感判定為3分;中度關節炎反應為4分;重度關節炎變化判定為2分;如果存在嚴重反應判定為3分, 伴隨疼痛判定為5分。腕關節恢復功能:優秀:≤2分;良好:3~8分;尚可:9~20分, 差≥21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消腫、止痛時間比較 研究組腫脹消退用時(6.25±1.25)d、疼痛消失時間(7.35±1.45)d, 短于對照組的(11.55±1.75)、(12.05±2.14)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932、5.7496, P=0.0001、0.0001<0.05)。
2. 2 兩組總愈合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愈合率為90.00%, 高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腕關節恢復功能情況比較 兩組均進行為期1~2年的隨訪。兩組均未出現醫源性神經損傷、血管傷害等情況。研究組腕關節恢復功能優5例, 良3例, 尚可1例, 差1例, 優良率為80.00%;對照組腕關節恢復功能優2例, 良1例, 尚可3例, 差4例, 優良率為30.00%;研究組腕關節恢復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505, P=0.0246<0.05)。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發生后會導致患者前臂的旋轉功能以及腕關節運動受到影響。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橈骨遠端骨折的解剖構造, 降低組織傷害, 從而恢復腕關節狀態, 調節患者的預后情況[5]。臨床中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法復位處理, 一般情況下均可達到較好的復位狀態, 同時操作簡單、快速, 降低了手術對人體的傷害, 患者普遍易接受, 同時費用也相比于手術更低, 患者滿意度也有所增強[6]。
手法復位作為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最多見的一種方法, 主要是吸取了中醫技術的精髓, 在牽引的模式上加行復位, 手術人員雙手握住患側肢體的大小魚際, 兩個拇指保持平行放置在骨折遠端的位置, 達到拔伸牽引的價值, 從而進行復位, 最后進行石膏固定, 通過這一形式的復位處理, 依據骨折的類型進行矯正畸形處理后能夠達到一次復位的價值, 降低反復復位給患者帶來的傷痛和醫療糾紛率的提升。
骨組織的生長機能質量一般由血液供給的效果決定[7]。一般情況下骨折愈合的速度均由骨折斷端的血液供給程度決定, 在骨折愈合的早期階段中治療多以活血消腫處理, 在中醫學角度中, 骨折在愈合的早期階段最主要病理變化為血瘀證, 通過本文數據證實, 研究組加行接骨七厘膠囊治療, 達到強壯筋骨、祛風行氣的作用[8]。通過藥理的相關研究闡述, 接骨七厘膠囊消腫止痛, 清熱解毒, 達到標本兩治的效果。通過本次研究證實, 研究組腫脹消退用時(6.25±1.25)d、疼痛消失時間(7.35±1.45)d, 短于對照組的(11.55±1.75)、(12.05±2.14)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0.0001<0.05)。通過此數據進一步說明, 兩組均行常規的手法復位和石膏固定處理, 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是綜合情況下, 患者口服接骨七厘膠囊后能夠提升成骨細胞的活性狀態, 加速骨痂的形成, 降低骨質疏松率, 提升骨折愈合效果, 降低臨床并發癥發生。同時研究組經過為期4個療程治療后, 研究組總愈合率為90.00%, 高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數據提示接骨七厘膠囊加速了患者愈合速度, 其中接骨七厘膠囊能夠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程度, 降低炎性反應的生成以及紅細胞的外漏, 調整血液流變學狀態, 加速血腫的吸收。
本文研究中, 兩組均進行為期1~2年的隨訪。兩組均未出現醫源性神經損傷、血管傷害等情況。研究組腕關節恢復功能優良率80.00%(8/10)高于對照組30.00%(3/1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505, P=0.0246<0.05)。
綜上所述, 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法復位聯合接骨七厘膠囊治療, 有利于骨折預后恢復, 操作簡單, 相比較于手術更具有無創性, 保護人體機體器官, 同時價格低廉, 加行口服用藥, 促進患者消腫時間的縮短, 但是考慮到本文研究例數和年限存在一定局限性, 建議在后期的分析中擴大病例樣本, 增加隨訪時間, 以此為臨床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兵, 王振繼. 手法復位小夾板與石膏外固定對老年橈骨遠端骨折預后的前瞻性對比研究.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9, 40(9):1083-1086.
[2] 高駿, 金德富. 活血酊外敷聯合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療效分析.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20, 26(1):122-126.
[3] 楊振武, 李木清, 毛滔, 等. 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聯合活血止痛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研究. 陜西中醫, 2020, 41(1):115-117.
[4] 鐘林寬, 吳信仿, 毛飛. 中醫手法復位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質量與腕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9, 16(5):251-254.
[5] 吳海洋, 吳軍豪, 桂璟. 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療效的系統評價及Meta分析. 河南中醫, 2019, 39(12):1890-1897.
[6] 陳耀宗, 孟祥奇, 朱金琨, 等. 吳門醫派正骨手法復位塑形紙夾板固定治療兒童尺橈骨遠端干骺端雙骨折. 中醫正骨, 2019, 31(11):67-71.
[7] 譚景超, 戴戈榮, 王廣偉, 等. 手法復位超腕關節夾板聯合石膏托固定 治療Salter-HarrisⅡ型兒童橈骨遠端骨骺骨折. 中醫正骨, 2020, 32(2):69-72.
[8] 李勇, 戴勇華, 靳西勇, 等. 云南白藥膠囊聯合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治療橈骨遠端骨骺骨折的臨床價值分析.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9, 31(10):89-92.
[收稿日期: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