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摘要:人民調解作為化解民間矛盾糾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矛盾糾紛不斷涌現,給人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需要,進一步發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出新的貢獻,亟待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人民調解;矛盾糾紛;社會治理;社會穩定
一、新時期矛盾糾紛演變趨勢分析
新時期受利益價值取向的影響,民間矛盾糾紛正在突破以往的概念界定,逐步向多元化、復雜化、廣泛化、易激化趨勢發展,并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一是重點領域矛盾糾紛逐漸增多。民間矛盾糾紛逐步從傳統的家庭、鄰里糾紛向帶有經濟利益沖突的糾紛轉變,民間的主要矛盾糾紛發生新變化,呈多樣化、復雜化趨勢。
二是矛盾糾紛沖突性增強。農村群體性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許多糾紛形成快、易激化,少數群眾為引起政府關注而采取集體上訪形式,容易使問題趨于嚴重和復雜。
三是涉及利益關系的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主要發生在土地流轉和征地拆遷方面,隨著國家逐步取消農村各種稅費,實行種糧補貼,土地收益明顯增大,加上城郊土地征地補償數額逐年提高,受利益驅動,引發大量土地流轉承包、征地拆遷補償糾紛等。
四是矛盾糾紛傾向于參與人數規模化、參與主體多元化。群體性糾紛參與人數眾多,組織化傾向比較明顯,參與主體趨于多元化。參與者的合理訴求與不合法方式交織在一起,多數人的合理訴求與少數人無理取鬧交織在一起,群眾的自發行為和一些人的別有用心交織在一起,加大了處置工作的難度。
五是部分行為方式偏激或存在違法行為。個別當事人多次反復上訪,無理纏訪;有的當事人利用國家重大政治活動、重大節假日或政治敏感期,集體赴京、到省、市上訪,到區上有關部門纏訪鬧訪,給政府施加壓力,造成不利社會影響。
二、人民調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司法所人員兼職過多,精力難以集中。村上人民調解工作需要司法所指導,反映到鄉鎮一級的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大多數需要由司法所組織調處解決,而且耗時耗力,但司法所的實際情況是人員兼職過多,而且流動性大,指導工作并調處矛盾糾紛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一些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化解。
二是調解隊伍素質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隨著普法力度加大,公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提高,越來越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而基層調解員隊伍穩定性較差,素質參差不齊,司法所力量不足,新進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調解經驗和調解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是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建設程度還不夠高。部分村、社調委會還沒有相對固定的調解場所,軟硬件設施欠缺,制約了工作的開展。調解程序和制度建設不夠規范,調解協議的履行監督等程序還不完善,制度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四是人民調解工作經費落實不到位。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經費和調委會補助經費尚未落實,個案補貼經費不增反降,調委會規范化建設、辦公、調查、取證、培訓等經費仍然嚴重緊缺,很難適應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
三、做好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針對人民調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新時期矛盾糾紛演變趨勢,做好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應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大局觀念。從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對做好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牢固樹立“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自覺把人民調解工作置于維護穩定的大局來思考和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為人民調解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認真分析研判,掌握特點規律。當前,隨著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調整,矛盾糾紛日益凸顯,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因此,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要認真分析研判,從中探尋矛盾糾紛發生、演變的特點和規律,緊緊圍繞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提前制定矛盾糾紛調處預案,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調處攻堅戰。
完善網絡體系,發揮調解功能。建立健全以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導,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社調解小組為基礎,糾紛信息員為觸角的多層次、寬領域、規范化的新時期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織、功能較全的立體化人民調解工作格局,真正發揮“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工作力量。司法所和調委會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生力軍,在日常工作和調解糾紛過程中能與群眾面對面,直接向群眾了解社情民意,時刻真實地感受到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求,因此,要從人員選配、基礎設施、物質投入等方面加強司法所和調委會建設。
規范工作程序,確保調解實效。加快人民調解規范化建設進程,努力形成一套預防及時、排查有力、調處規范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完善人民調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規范人民調解工作程序、調解行為、調解協議書制作、檔案管理等內容,實行調解人員、調解原則、調解范圍、調解程序、調解紀律及當事人權利和義務公開,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
狠抓普法教育,營造法治環境。克服“重打輕防”的思想,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把增強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作為預防矛盾糾紛的最佳方法。繼續深化“法德進家”活動和“法律七進”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群眾自覺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法律范圍內解決矛盾糾紛,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宣傳,讓群眾了解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能、內容、任務及法律效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人民調解工作是一個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其方式方法沒有現存的固定模式。隨著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日趨繁重,我們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人民調解法》,抓住有利時機,鞏固和擴大已有成果,不斷改進薄弱環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人民調解工作在新時期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