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海霞
摘要:民生問題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問題,解決民生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富裕、美好、優質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的根本目標。對此,在城鄉統籌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加強對民生保障制度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根據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要求,進行不斷完善與改進,促進制度作用建設與應用的最大化發揮。
關鍵詞:統籌城鄉;民生制度;人民利益
習近平在多次實地考察中明確指出“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與此同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要求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任務“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對此,有必要認知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的重大意義與根本要求,不斷探索發展路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進程。
一、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重大意義分析
堅持與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需對其意義具有全面認識與了解,從而樹立“堅持與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意識,并在該意識驅動下,明確制度建設方向,指導制度建設行為。
1. 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已經進入到新時代發展階段,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根本需求,在進行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應加快解決不均衡不充足問題。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是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圍繞民生問題(教育、文化、醫療、就業、生活等)制定的制度。能夠充分發揮制度指導、約束、調控、激勵、規范等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從而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 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有利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內在邏輯,是基于社會體制改革進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的總體規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至2020年已經進入到第二個百年目標奮斗階段,強調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十五年奮斗完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然而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其本質在于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實現改革成果在全體人民群眾中的共享。而統籌城鄉的民主制度,以縮短城鄉差距,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核心,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教育問題、健康安全問題、養老保障問題、就業創業問題等)出發,給予科學、合理、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制度要求促進形式公平向實質公平轉變。因此,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有利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3. 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有利于推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保障。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過程中,面對城鄉統籌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提高,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全面實施,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進行逐步完善。隨著統籌城鄉民生制度體系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將與其他制度并軌,從而促進我國社會治理體系的完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現代化建設進程。
二、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內在要求分析
在明確認識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重大意義后,有必要對其內在要求具有準確把握,以保證統籌城鄉民生制度發展的正確性、科學性、有效性。
1. 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發展動力所在。它要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群眾奮斗過程中,應始終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從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問題出發,進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因此,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全面保障為宗旨,從而更好服務人民。
2. 以依法治國為根本,詮釋黨治國理政初心
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屬于我國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不斷完善與發展過程中堅定治國理政初心不動搖,從而讓民生保障系統更完善、更科學、更系統。《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策》)明確指出:“國家治理應注重人民意志的體現、人民利益的保障、人民創造的激發,讓人民能夠依法積極參與到各項事務、事業管理中”、“社會制度與治理體系的建設,應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面發展提供保障”、“注重全體人民對改革成果的公平共享”等。在《決定》部署與安排下,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應有效詮釋黨治國理政初心,依法改善與解決民生問題。
3. 以社會矛盾為切口,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以社會矛盾為切口,促進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的有效滿足是統籌城鄉民生保障制度完善的硬性要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解決城鄉人民溫飽問題”、“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強體育強國建設”等為民生保障制度完善奠定良好基礎。統籌城鄉民主制度應在此基礎上,把握《決定》精神,加快加深發展。
三、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實踐路徑分析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主制度作為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求、促進“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進程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深刻領悟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主制度意義,清晰掌握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主制度內在要求的基礎上,應不斷探索其實踐路徑。
1. 加快加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讓民生保障根基更牢固
加快加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水平,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此過程中:一要加強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頂層設計,讓民生制度完善更具系統性、科學性、可操作性。例如,根據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城鄉居民對養老保險的需求,促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要求在民生保障制度體系建設中的貫徹落實;以城鄉統籌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強失業保險、工商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的省級統籌規劃,明確統籌管理原則與要求。二要增強社會保障體系豐富度、層次性,提高民生制度保障性,增強民生制度服務水平。例如,面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城鄉經濟主體變化,完善企業年金制度;根據新時期我國社會養老模式變化,制定多樣化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企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養老保險體系。三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靈活性,讓社保待遇調整機制更具科學性、實用性。例如,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調整城鄉居民社保待遇水平,并根據城鄉差異,遵守公正、公平原則,建立養老保險基金調整機制,讓養老保險待遇計算與發放方法更具合理性、操作性。
2. 創新民生制度功能,讓就業問題得到高質量解決
就業問題是當前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在堅持與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時,應加快提高就業質量與效率的民生制度建設,讓就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例如:第一,樹立“就業優先”發展理念,從而在民生制度建設與完善過程中,加強就業優先制度研究力度,并推進其在經濟建設中的落實與執行,增強就業穩定性、高效性。第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如“山東技工”、“上海家政”、“東北廚師”等培訓體系,為企業員工崗位集中培訓、再就業群體專業知識學習、特殊人群創新指導等提供支持,一方面提升人民群眾就業、從業能力,另一方面依托群眾智慧水平提升,促進產業專業化、科學化發展。第三,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機制,給予就業、創業人員一定的經濟扶持與經驗指導,技術支持。第四,以服務區域經濟增長、社會建設、鄉村振興等為目標,結合區域人才需求情況,開展“高新技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鄉村技能人才”工程建設活動,實現高素質高能力人才有效輸出。
3. 關注民眾生命安全,讓民生制度更好保障國民健康
“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等發展戰略的提出,使國民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問題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其提供優質健康服務成為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民生制度建設關注與思考的重點問題。在此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力度,縮短城鄉醫療衛生水平差距,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更全面、合理、便宜、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加強基層疾病預防管理,提升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預警能力。此外,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慢性病協調防治制度,提高民眾健康防護意識與能力。
4. 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讓民生制度更好維護民眾權益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對此,應加快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設與完善速度,讓民生制度更好維護民眾權益。例如,抓住全面信息化建設機遇,善于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構建勞資糾紛調解系統,形成多樣化解機制,更好幫助廣大人民群眾解決各種勞資糾紛,增強群眾信訪滿意度。又如,依托企業誠信機制建設,加強企業管理力度,讓企業能夠在發展過程中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使企業與企業員工之間建立良好雇傭關系。
5. 促進民生制度與其他制度的有機結合,強化民主制度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綜合性、系統性,決定統籌城鄉民主制度在建設與完善過程中需要與其他制度有效銜接,從而更好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例如,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結合,能夠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改善民生,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與先進文化制度有機結合,從而讓文化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讓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品質得到有效彰顯。
四、結語
總而言之,堅持與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根本要求,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解決民生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在明確認知統籌城鄉的民生制度重大意義的基礎上,應立足民生制度建設實際情況,圍繞民眾所需、所求加強基礎性、普惠性、保障性民生建設,完善民生制度體系,提升民生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詹成付.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J].旗幟,2019(12):15-16.
[2]劉曉川.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J].黨課參考,2019(23):61-69+2.
[3]張克俊,杜嬋.從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到城鄉融合發展:繼承與升華[J].農村經濟,2019(11):19-26.
[4]徐雷,楊勤,毛正強.生態移民、防災避險與精準扶貧協同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成都市統籌城鄉發展的視角[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06):58-64.
(作者單位:中共鹽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