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顏樂天 張澤
摘要:自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而貿易全球化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在為世界各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安全和風險挑戰。我國相應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在高舉和平發展大旗的同時,致力于進一步促進和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為了能夠讓“一帶一路”戰略更加高效、有力地推進,實現通關便利化,快捷化已經成為我國海關亟需解決的問題。而推進經認證經營者(AEO)國際互認合作則成為了該問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文章則將在闡釋AEO國際互認合作機制的前提下,分析當下我國推進AEO互認合作機制存在的問題,立足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推進AEO國際互認合作的策略和戰略重心,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和國家的貿易發展。
關鍵詞:AEO國際互認合作;一帶一路;企業認證
一、緒論部分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在進一步加速貿易發展的同時,貿易安全也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蒙上一層難以抹去的陰影,全球經濟復蘇困難重重,促進貿易便利化與保證貿易安全性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而我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這一國家頂層合作倡議,在為我國及世界貿易市場帶來便利的同時,由于上述矛盾的存在,也帶來了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困難。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現AEO國家互認合作。
(二)研究目的
由于全球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轉移,全球的貿易格局波詭云譎,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在全球貿易鏈中舉足輕重。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的不斷崛起,我國的對外輸出總量在快速增長的同時,與世界各國的外貿往來也越發頻繁,而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提出,這種情況也愈發明顯。在新形勢下,我國與各國海關之間的AOE互認尤為重要。尤其是我國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為取得各國海關認證,耗費的各項成本是難以預估的。而我國企業一旦實現了AEO認證,就能獲得各成員國海關的認可,而這將在極大程度上為我國企業提供便利,不僅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還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通過分析當下國內外AEO策略及路徑,以及結合當下“一帶一路”戰略,闡釋AEO對國際間貿易的重大作用,預測其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及對國內外企業的影響。
(三)國內研究現狀
近年來,由于國內對外發展貿易的需要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海關在高度重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同時,如何實現海關通關便捷高效已經成為眼下必須解決的問題。因而國際互認合作的策略與路徑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眾多國內學者的重視。而我國對于國際互認的策略方面,中國海關總署已于2018年3月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辦法》 , 進一步構建了我國海關AEO制度, 成為目前我國AEO制度最重要的法律依據。而普華永道國際貿易服務部總監潘南山(2018)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20年前中國將與“一帶一路”沿線所有AEO合作意愿的國家完成互認,潘南山認為這一政策的落實將給予我國諸多高信用企業切實的便利與優惠措施。另一方面,就國際互認為企業帶來的具體福利方面,趙愛玲(2018)在其研究中指出,LINK AEO認證企業就目前而言,可享受國內通關便利措施,聯合激勵措施,自我完善及合規管理,享受互認國家之間的通關便利四項便利措施。而杜玉瓊(2018)就我國AEO制度的路徑研究報告中指出,就我國目前國情而言,推動AEO制度需遵循完善AEO制度設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利用電子化手段加強后續監管以及加強政府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這四條路徑。
(四)國外研究現狀
國際互認不僅在國內受到了高度的重視,也受到了除中國外其他世界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高度重視。據國際調查有限公司(2015)公布的資料顯示,2012年5月4日,歐盟海關與美國海關正式簽署了AEO和C-TPAT(海關——貿易聯合反恐計劃)的互認決定。報告認為該決定在保障歐盟與美國國土安全的同時,也保證了貿易的便利化和供應鏈的安全。同時也為世界上其他各國、地區的海關事務合作樹立了積極的、可行的典范。而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對歐盟AEO立法實踐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201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歐盟海關法典》中,AEO制度變得比以往更為重要。有關AEO的主體確認比以往更具有廣泛性,相關內容的解釋與規定更加明了化。說明了在路徑上,歐盟增加和擴大了AEO的便利措施的趨勢。
部分國外學者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結合AEO制度進行專項研究,致力于發展本國對外貿易。無獨有偶,綜合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華爾街日報》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間所有涉及“一帶一路”與中國加速國際互認進程的新聞報道及評論文章,不難發現,美國媒體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中美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合作,以及美國是否也能借鑒中國的發展道路,推進AEO進程,發展對外貿易。
二、AEO國際互認機制相關理論闡釋
(一)AEO國際互認的涵義
所謂國際互認,是指當貿易關系超過國界以后,由于各國認證制度不同,認證制度應有的優點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供應商經常需要反復申請多國的認證,這就需要認證結果的相互承認及國際互認。而以任何一種方式參與貨物國際流通,并被海關當局認定符合世界海關組織或相應供應鏈安全標準的一方,就被稱作經認證的經營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以下簡稱AEO)。AEO制度由世界海關組織倡導,旨在通過海關對守法程度、信用狀況和安全水平較高的企業進行認證,給予企業通關便利。不同國家海關之間可以通過AEO互認,給予對方符合資質的企業便利。
(二)認證機制的分析
在當前國際貿易中,AEO的認證是需要經過一系列流程的。對企業而言,認證大致可分為如下階段。第一,AEO企業申請準備階段,在此階段,企業需要參照《海關認證企業標準》進行自我評估,并向注冊地海關提交認證申請及《自我評估報告》。第二,實施階段,相關企業會收到注冊地海關制發的《適用認證企業管理申請書回執》,如果初審通過,則由直屬海關企業管理部門進行復。第三,申請結果階段,在這個階段,直屬海關將會向通過審核的企業授予《認證企業證書》,適用海關便利管理措施。而與之相對應的,海關對于提出申請的企業,也會產生與之相匹配的接受企業申請階段、初審階段、實地認證階段。而海關判斷一個企業是否通過AEO認證,主要是檢驗企業能否滿足以下條件:可采信的對海關法規的遵守、具有對商業紀錄進行管理維護的相應能力、經濟可靠性、磋商合作與溝通、教育培訓及提高意識、信息的交換、取得及保密、貨物安全、裝運工具的安全、經營場所安全、人員安全、貿易伙伴安全、風險管理和災后重建、測評、分析和提高、自動化和科技發展。綜上所述,AEO認證機制較為嚴謹完善,對相關企業的判定也較為細致與客觀。但不能否定,AEO機制是21世紀適應全球化經濟浪潮的產物,它仍然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充滿了未知與不確定性,需要對它進行修正與革新。
三、“一帶一路”下AEO國際互認合作帶來的預期收益
在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通過AEO國際互認與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互相配合,互為補充,無疑可以享受到貿易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經過研究,本文認為AEO國際互認合作帶來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推進AEO國際互認合作有利于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節約時間,提高企業的效率,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讓企業走向國際舞臺,更好地實現企業創新發展。
2. 提升海關的現代化水平和與時俱進順勢而上的管理能力,刺激海關制度的健全和發展,提升貿易安全。
3. AEO國際互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貿易壁壘,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于緩解來自于國際貿易市場的強大壓力。
4. 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AEO國際互認合作的確立可以幫助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特殊條件下,更好地實現“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同時,沿線國家與我國的外貿交易也變得更為便捷高效,以往復雜繁瑣的程序、壁壘因為AEO國際互認的確立得意簡化和消除。
四、AEO互認合作機制發展現狀及面臨主要問題
(一)AEO互認合作機制的主要特征
1. 安全性:AEO國際互認,是世界海關組織(WCO)所制定的《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以下簡稱《標準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執行《標準框架》,提高了海關甄別高風險貨物的能力,加強了各國對國際貿易供應鏈的監管,保護了國際貿易安全的環境,從而進一步保護了各貿易國經濟與社會的安全。
2. 便捷性:通過實施國際互認,提高了海關的效率,加速了貨物的放行,降低了運輸和儲存的成本。
3. 可靠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透明度,信息的交流與傳遞更為普遍,各成員均使用相同的風險防范方式。
(二)AEO互認的發展歷程
自2005年《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在WCO理事會年會予以通過后,大部分海關成員國表示了實施《標準框架》的意向。據不完全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已有166個WCO成員簽署了實施《標準框架》意向書,約占成員國總數的五分之四。其中中日韓等27個經濟體海關已經建立了AEO制度。巴西、埃及等十個經濟體海關已經建立了與AEO相似的海關便利制度,AEO國際互認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之間進行著。
(三)我國的AEO國際互認發展現狀
自我國實施“一帶一路”的開放發展經濟戰略后,為進一步拓寬我國的貿易合作交流范圍,與沿線各國乃至世界各國進行友好的商業經濟往來。我國已經和新加坡、美國等9個經濟體、36個國家實現了AEO互認。在2018年我國便與日本、白俄羅斯、烏干達、烏拉圭、以色列達成了AEO互認。其中,歐盟的水平較高,通過AEO互認,為我國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益。
(四)我國AEO認證機制面臨的主要問題
1.部分企業對于AEO認證缺乏正確的認知: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是否執行一項戰略取決于該項戰略能否為企業帶來效益。然而,面對當下情況,不少企業只是將AEO互認當成一種任務完成,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更多的中小型企業,由于其風險厭惡性,采取觀望的態度,期待AEO政策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2.缺乏專業AEO認證團隊的指導:早在2014年,我國海關就出臺了大力支持AEO落實的《信用管理暫行辦法》,但由于AEO互認機制的歷史較短暫,我國海關缺乏指導企業進行AEO認證的專業團隊。導致不少企業對認證標準缺乏理解與認知,生搬硬套,缺乏靈活性,想要通過機制實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更是難上加難。反觀國際,不少國家,如韓國日本等已經具備了指導企業進行認證的專業團隊。
3.部分中小企業尚未達到認證條件:AEO國際互認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對獲認證的企業有較高的要求與標準,認證企業需要對其商業記錄有較為完整的、全面的管理與維護能力,要擁有企業獨立的數據存檔;要求企業相關人員具備較為全面的AEO專業知識;要有較好的保密措施等等,而目前我國部分中小企業顯然是不合格的。
五、“一帶一路”下全面推進AEO互認合作的建議
(一)加強落實AEO認證制度
全面推進AEO國際互認,首先應讓各企業單位充分了解AEO認證機制,各地政府、所轄海關應該加大對AEO制度的宣傳、教育力度,可考慮將其納入對企業的檢驗考核之中,派遣專家向各地企業講授國內外AEO互認合作的典型案例,讓企業認識到AEO互認合作所能帶來的巨大便利與經濟效益。
(二)培養專業的AEO認證團隊
鑒于當下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要讓我國企業更好地通過AEO國際互認機制“走出去”,就要著重培養一批熟知《標準框架》與認證經驗的專業團隊,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更好地了解AEO互認體制,運用AEO國際互認機制為自己服務,走向國際市場,樹立中國特色的企業形象。
(三)推進AEO互認合作要與當下國情結合
一種政策或戰略的實施能否為企業乃至國家帶來效益,除卻政策或者戰略本身,也與一國的國情密不可分。我國正處于大力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特殊時間段,我國的企業比以往歷史上任何一個時刻都更像也更有可能“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我國要在短時間內全面推進AEO互認仍然是不切實際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發展還不夠充分,公司的硬件配備和軟實力等還無法達到《標準框架》中對AEO企業的要求。目前的重點應該放在綜合實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上,不少企業已然具備了AEO認證所需滿足的條件,只是出于各種方面的原因還未能實現海關AEO的認證。政府應該鼓勵并幫助這些大中型企業先實現海關AEO的認證,讓它們先登上更廣闊的舞臺,帶來更大的效益。再以案例為指導,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AEO的認證,讓更多的企業享受“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參考文獻:
[1]趙愛玲.中國加速推進國際AEO互認進程[J].中國對外貿易,2018(12):20-21.
[2]杜玉瓊.我國海關AEO制度實施的困境與路徑[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6):183-189.
[3]魏鶴婷.“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與與沿線國家貿易的影響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8.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Y18C015)。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