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兄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各方面的改革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農村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離不開規范的財務核算工作,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日漸顯現。財務會計工作改革不僅是當前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財務會計工作還涉及農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農村新的會計制度的亟需修訂、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的管理不到位、會計監督機制的不到位等問題正成為農村改革事業中“絆腳石”。文章探討農村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改善農村財務會計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村;財務會計;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中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就是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做到四個優先。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農村財務會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面臨著新情況、新挑戰,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與時俱進直接關系著農村各項改革事業的有效推進。
一、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改革的重要性
(一)當前執行的會計制度已不滿足對新的經濟業務的規范指引需要
當前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財務核算工作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會〔2004〕12號)于2005年1月1日施行,該制度一定時期內對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各項改革深入推進,新的會計對象越來越多,現有制度已明顯無法滿足核算的需要,其次該制度自推行以來,很多地方由于專業財務人員的缺乏,該制度實際并未得到執行,很多地方仍采用原有的記賬模式,農村財務核算工作缺乏全國統一性。
(二)有利于促進農村各項改革工作順利開展,更好的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在農村改革的大框架下,農村各項制度改革逐步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明確提出修訂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農村財務會計制度的改革不僅是當前農村改革中一項重要任務,同時農村財務會計的規范化核算也有利于促進農村各項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更好的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發揮作用。
二、當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原會計制度執行不到位
當前村財務會計人員中很大一部分人不熟悉當前執行的《村集體組織會計制度》,甚至不清楚有該會計制度的存在,其記賬全憑請教上任會計或模仿以前的業務處理方法,在具體的制度執行上由于專業財務人員缺少,村財務人員的財務核算習慣未得到質的改變,新的制度基本沒有得到執行。如制度明確村集體組織的會計核算原則上采用權責發生制,但大部分村集體組織的財務人員在記賬時實際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當前各地各村呈現出的農村財務會計報表也是“不倫不類”,隨著新的經濟業務不斷增多,各地自行增設科目,甚至部分科目被“濫用”,成為隱藏實際收支的手段,隨著村居環境整治工程的增多,村集體的大量相關支出長期掛賬“一事一議資金”或“應付賬款”借方科目。
(二)原會計制度規范無法為新的經濟業務提供指引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傾向越來越多,農村的新的會計核算對象越來越多。如新農村建設中政府投入資金建設的相關工程,相關的資產負債如何確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涉及的上級政府撥付的各項專項的扶持補助等經費(長效管護及無害化處理、化糞池補助、秸稈禁燒經費等),如何確認及規范化使用,由于無明確的經費使用財務規范要求,不同的村財務在對該經濟業務進行核算時,也是“五花八門”,隨意性很強。另外隨著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逐步成為合法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中去,在生產經營過程不可避免產生的各項稅的核算,在原有制度中無相關規定。
(三)財務會計基礎核算工作不到位
1.原始票據不規范。當前農村會計業務中存在較多原始憑證不規范的現象,如采購的辦公用品、村工程支出很多僅以自制的付款憑證作為支出依據,沒有收集相關的發票、協議等憑據。甚至有個別村級財務人員為了應付上級要求收集相關業務發票的要求,為了發票而發票,如發放的私車補助業務用出租車發票作為原始憑證,原始憑證之間互相矛盾。
2.長期掛賬的呆賬死賬未及時處理。當前農村財務賬簿上存在很多掛賬十年以上的往來款,農村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僅根據每年的業務進行記賬,無人去對這些掛賬往來款進行梳理,甚至無人說得清這些長期掛賬的往來原因。在財會人員的交接工作中,很多僅是交接業務憑證,對賬面往來資產情況,賬面實物資產實際存在情況無交接。
3.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管理不到位,部分資產游離于賬外。如村集體投入的林木資產以及道路、閘站等資產未確認,特別是由上級撥款建造的資產,在財務賬上只體現了資金收支情況,未確認形成的固定資產,相關上級撥款單位也未計相關固定資產。財務賬內的各類實物類資產從不盤點,也不計提折舊,甚至部分村賬面的固定資產數量明細表都無法提供,可以說資產基礎管理工作很不到位。
4.財務會計檔案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完善的財務檔案管理制度。農村基層財務檔案管理一般由財務人員擔任,沒有專門的財務檔案管理人員,這些財務人員僅是將所有涉及記賬有關的資料作為原始憑證,形成一種“在賬上就行”的概念,無財務檔案管理的概念,很多財務事項有關的各類經濟合同、會辦紀要、影像資料等未入檔,也未裝訂成冊也沒有和財務賬簿等資料一起保管。
(四)農村財務會計監督機制不到位
當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由鄉鎮經管站統領,同時又尤其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審計監督,這種管理和審計監督由同一單位負責,起不到實質的監督效果。此外,鄉鎮經管站又隸屬于鄉鎮政府,經管站的審計結果需要向鄉鎮政府匯報,而鄉鎮政府又與村級單位有著如“父子”一般的關系,出于各種原因,即便發現什么問題,有可能也不按照相關規定去依法嚴格處理。另外鄉鎮經管站在審計時,更多的是針對村級在履行鄉鎮規定的財務程序方面的檢查,檢查質量不到位。
為體現村民自治,推進農村基層的民主化進程,當前各個村實行的民主理財制度、村民代表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很多流于形式,民主理財人員往往不認真履行職責,在很多村的財務賬列支民主理財人員的勞務支出,加蓋的民主理財章真正成為了一種純粹工作“程序”;村級事務中涉及的需要村民代表決議的重大事項,非事前會議形成,由村工作人員在業務發生后為完善手續而自制的相關材料,再由村組長找相關人員簽字;財務公開制度往往是選擇性公開,公開內容單一簡單,即便張貼在公布欄,村民也無法真正解讀其含義。
三、加強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建議
(一)提升農村財會人員任職要求,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
當前大部分農村財務人員未經過專門的財務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等形式從事農村財務工作,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改革進程的加快,原有的財務人員在新的形勢下已很難勝任,應逐步選拔一批具備專業財務知識的人才擔任農村財務會計工作。另外由于當前農村財務基礎的薄弱,各地可以以鄉鎮為單位,和當地高校或專業的社會機構訂立咨詢合同,由高校專業人員或社會專業機構對各村的財務會計工作提供輔導服務,指導各村完善基礎賬務工作,建立各項財務會計制度,逐步完善當前村財務會計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村改革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修訂會計制度,針對新的經濟業務增設會計科目
對原制定的會計制度中部分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根據新的情況進行修改或擴充,如繳納村干部社保的核算,可以在原來的“應付工資”科目中擴充;對原定義的固定資產中涉及的“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的條款可參照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內容進行修改;針對上級撥款建造的資產涉及的內容在相應的資產科目中進行擴充;對應收款項參照企業會計制度擴充相關壞賬準備計提的內容。對已經脫離歷史舞臺的業務也應及時刪減,如“農業稅附加及返還收入”科目。對新的經濟業務增設新的會計科目,如上級政府撥付的補助專項用途經費,應增設“專項應付款”進行核算;農村新的經濟業務中涉稅業務,應增設應交稅費科目;土地流轉業務(先由農戶和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再由村委會和租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的業務),應根據權責義務在原有收支科目進行擴充或根據業務實質進行重新定義。
(三)制定詳細的會計核算操作制度
當前由于農村財務人員水平普遍較低,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僅以會計制度作為指引無法規范財務核算工作,需要對會計制度中的會計核算要求提供更詳細的操作規范指導財務工作。如針對原始票據,需要統一各項自制報銷單據、對外填制的收據的格式,以及票據內容填寫的規范,審核人員要加強對原始票據的審核。針對應收應付往來款項,財務人員應每月核對應收未收和應付未付的款項,形成應收應付月度核查報告,并在月度例會上匯報,由例會落實清收及付款責任人,財務人員跟蹤落實情況;針對固定資產管理,首先應在財務軟件上增設固定資產核算模塊,對每一次新增固定資產應根據卡片要求填制完善的信息,其次根據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制定不同的盤點制度,對道路設施等資產可以一年盤點一次,對電子設備,辦公桌椅等資產可以按月抽盤,按年全盤,并將每次盤點報告作為財務檔案歸檔。針對檔案管理,首先要對財務人員及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樹立正確專業的檔案管理理念,最后要完善檔案設施設備的建設,沒有相應的設施,檔案管理也就無從談起。所有上述詳細的規范制度的落實,重要的是對制度規范的每一項要求落實總負責人,具體負責人,經辦人以及對制度落實的考核工作要到位。
(四)加強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審計監督
鄉鎮應組建獨立的審計部門對農村財務進行定期的審計或不定期的專項審計,尤其針對各村的每年的重大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由審計人員對其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遵守各項制度的情況進行審計,審計不僅查閱相關財務資料,更要實地走訪和相關人員廣大群眾進行溝通了解,督促農村基層財會工作真正落實到位。地方鄉鎮也可以聘請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開展對村居的審計工作和內部審計形成村級財務會計的審計制度。另外農村財務會計監督制度中的民主理財人員、村民代表應該經過適當的培訓,不僅是業務能力的培訓,還包括思想意識、職業道德的培訓。
參考文獻:
[1]趙銀萍,王萍,沈廷金.關于修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制度的建議[J].中國農業會計,2019(06):25-27.
[2]柳新英,侯家太,井立義.從基層視角看農村會計制度修訂[J].農村財務會計,2019(07):15-18.
[3]朱穎.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問題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35):49-50.
【作者單位:蘇亞金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鹽城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