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泉
2020年7月29日舉行的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回顧總結今年以來的全省工作,根據形勢變化對下半年任務再明確、再部署、再推進,對深入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做出安排,動員全省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思想,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不斷推向前進。此次省委在關鍵時期召開的關鍵會議,既提氣鼓勁,又為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把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全省全局性工作和高質量發展“最迫切”的任務加以推進。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多次就交通運輸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多次親臨交通發展一線指揮、調度、推動重點工作進展。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引領性行業,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力以赴穩增長、促發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交通力量。
面對“十四五”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我們將始終堅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自主規劃,繼續強化交通運輸先行引領作用。“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開啟新征程,“十四五”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諸多新的特征,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區域協調發展和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將更加多元。對標交通運輸現代化要求,對表歐美發達國家交通運輸現代化程度,對照“為全國發展探路”的使命,交通運輸必須始終堅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自主規劃,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當好先行引領。我們將積極爭取國家上位規劃支撐、緊密跟蹤國家規劃工作最新進展,積極爭取江蘇重大交通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同時將全面加快進度,高質量完成《江蘇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50年)》、“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高質量開展指導市縣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編制工作。重點圍繞“十四五”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要求,進一步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
面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將進一步加快構建省內、國內、東亞、國際綜合交通運輸循環體系。今年以來,黨中央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的江蘇而言,“十四五”期間更為重要的是暢通省內、國內循環,以省內循環為牽引,支撐國內循環、推動東亞循環、促進國際循環。江蘇省委、省政府強調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并將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交通運輸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一環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必須提升交通運輸集聚高端資源、支撐產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的綜合效應。當前全省公鐵、鐵水等多式聯運體系還不夠完善,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整體偏高;近洋、遠洋航線等密度較低,對國際貿易的支撐保障能力不足。立足全省,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省內全域高效協同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建立公鐵水空深度融合的多式聯運體系;著眼全國,我們將加快國家級通道和樞紐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快速流動;放眼國際,我們將著力加密與東亞等地區的近洋航線,穩步開拓遠洋航線,積極提升中歐班列質效和國際航空運輸能力,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國際運輸聯系,支撐國際貿易發展。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縱深推進,我們將加速省內全域一體化進程,努力將江蘇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在江蘇交匯疊加,既是江蘇謀劃“十四五”發展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升江蘇整體區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難得機遇。推動國家戰略加快落地,需要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進一步放大省域東西雙向對外開放的格局,進一步彰顯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合作中的比較優勢。需要進一步強化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引領效應,進一步深入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需要進一步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逐步推進“一市三省”的戰略協同,城市群、機場群、港口群實現科學布局和優勢互補,特別是要在推進省內全域一體化進程上進一步加大力度。縱深推進三大國家戰略實施,均給交通運輸提出了全新發展要求,我們將進一步加快“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加快建設以連云港海港、徐州陸港、淮安空港為主體的蘇北“物流金三角”;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加快構筑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進一步加快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好重點工作推進,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加快省內全域一體化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一步加快推進交通強國試點省份建設,按照“一年出亮點、兩年見成效、三年出經驗”的原則,加快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成果。
面對“美麗江蘇”等全新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我們將主動適應國土空間布局和開發強度,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建設美麗中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布局的重大舉措,全面展開美麗江蘇新實踐是美麗中國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集中展現。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把美麗江蘇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作為新形勢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突出省域空間融合發展,努力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走在前列、成為典范。交通運輸作為國土開發利用的先導,是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一環,必須在美麗江蘇建設中展現作為。我們將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國土開發利用先導作用,統籌集約利用好綜合運輸線位、交通樞紐、跨江通道、港口岸線等資源。建立公共交通導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推動綜合交通樞紐與周邊用地的一體化開發,提高單位用地面積的交通運輸周轉量。支撐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建設“四好農村路”。以“水運江蘇”助力“水韻江蘇”建設。優化以江河湖海為脈絡的交通運輸空間格局,系統謀劃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打造交通綠色生態走廊。通過土地節約及再生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舉措,建立交通干線沿線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積極推進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等建設,構建交通綠化生態廊道,將“美麗江蘇”串珠成鏈,全面彰顯“美麗江蘇”的形態、韻味、溫度和質感。
面對“新基建”等突出機遇和安全發展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加快交通運輸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行業現代治理能力。“十四五”時期是全省創新發展的加速推進時期,產業智能化特征鮮明,“新基建”將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牽引。省委、省政府要求著力打造數字產業高地,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與未來產業集聚發展支撐體系,推進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先進科學技術與設施網絡建設、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的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賦能、新興產業育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基建”的幾大領域都與交通運輸密切關聯,把握“新基建”的突出機遇,我們在提升交通科技創新水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一業帶百業”的加持效果、培育更多的行業新增長極上還需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催生并促進了快遞行業和無車無船承運等新業態的發展,我們將加強對快遞行業和無車無船承運等新業態的引導,更好培育“運滿滿”等新業態獨角獸企業,促進市場變革和運輸質效提升。“十四五”時期也是體現更高水平安全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我們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確保完成“一杜絕、雙下降”的目標任務。
面對沿江沿太湖產業向沿海轉移的全新產業布局,我們將加快沿海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更好支撐沿海地區全新增長極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談及海洋強國建設,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貢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江蘇沿海地區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后發優勢,具備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再上一個臺階提供支撐的發展可能。當前省委、省政府正聯動推進沿江地區產業優化升級與沿海地區產業布局調整,促進產業有序升級轉移。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必須積極搶抓海洋經濟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江蘇海洋資源優勢,強化“以我為主、系統謀劃”,著力將沿海地區打造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增長極、對外開放的高地、產業轉型的要地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地。當前江蘇沿海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還不完善,沿海港口總體效能不強,集疏運體系還不健全。我們將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沿海發展中的先行作用,積極做好發展海港經濟的文章,形成沿海地區“兩大出海口”發展新格局,提升全省港口發展能級;做好對外開放的文章,提升國際運輸能力,建設國家級大通道;做好產業轉型的文章,提升區域運輸能力,支撐港產城融合發展。
面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深入實踐,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客貨運輸服務品質,更好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中“百姓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民群眾創造其所期盼的、更高品質的生活,也是江蘇“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應有之意。“十四五”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持續興辦民生實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著力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擴大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供給,不斷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民生根本與社會和諧基石。交通運輸既關系高質量發展,又關乎高品質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運輸的發展目的是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作為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交通建設只是基礎,行業管理是手段,運輸服務才是目的。“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全面推進提供更高品質客貨運輸服務再上新臺階,加快建立高品質、多樣化、人性化的出行服務系統,推動“人悅其行”;加快建立全鏈條、一單制、一體化的貨運物流服務系統,促進“貨優其流”,從而以更加優質的運輸服務支撐人民群眾更高水平的生產生活。
面對奪取“雙勝利”、開啟新征程的復雜艱巨任務,我們將持續提升黨的建設治理,不斷增強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戰斗力。高質量的黨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我們將全面總結交通運輸系統“三個在一線”“五抓五促”“兩保一強”等黨建活動經驗做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把黨建優化轉化為治理優勢。我們將切實增強“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的政治意識,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講話指示精神,明白什么是黨中央關心的、強調的,做到想問題、做決策、抓落實對標對表、緊跟緊隨。我們將更大力度建強戰斗堡壘。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結合新的形勢要求,進一步規范基層黨組織的設立和運行,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為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我們將強化狠抓落實的頑強作風。保持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作風,在“急”“重”的基礎上再突出“緊急”“特急”事項,加強督促,加快辦理。我們將切實提高履責擔當的本領。通過持續深入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不斷提高應對變局、服務大局、開拓新局的能力水平。
(作者系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