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豪 江鐲 鎖鑫
摘 要:農村金融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完成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處。在全國各地著力于鄉村振興之際,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針對現今客觀存在的挑戰迎難而上,完成農村金融產品的升級、服務的優化,以更優質的金融體系助力鄉村建設是本文金融道路探索的立足點。在此希望可以借本文為鄉村振興大環境下農村金融發展道路的探索提供一些合理性意見。
關鍵詞:農村金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升級;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
黨在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它是當前推進全國小康社會構建、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協調建設重要步驟。而金融產業更是經濟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產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服務支撐。在中國社會對鄉村振興的實地探索階段農村金融機構有著極大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挑戰。對此我們應滿足現代化農村建設在金融服務產品上的需求,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和金融技術,為其提供優質的金融支持。
一、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意義
(一)推動綠色化鄉村產業建設發展造鄉村文化休閑產業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正處于由迅速增長化向保質發展化變革的重要階段,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更要減少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即產業發展趨向綠色化。對此,農村金融機構更應將構建綠色產業的理念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踐行:重點扶持農村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高效節能等產業建設,減少此類產業信貸利息并利用機構對農村產業經營方式的引導,加快農村資源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如通過加快畜牧種植業的無害化處理、低碳高產能技術的推廣改善鄉村環境、增大產業收益。同時對畜牧種植業、文化休閑游產業進行有機整合,推出鄉村特色旅游主題文化。在農村發展農家樂品牌、對農產品精包裝、以農村金融支持農特產電商行業發展,打造多方位一體的綠色休閑農業旅游鏈,將農業與文化教育、休閑娛樂行業深度融合,改善鄉村建設的總體風貌。
(二)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帶有區域化色彩,這不僅在城市化建設中有所體現,在鄉村建設中也尤為明顯。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農村金融服務供需嚴重失衡,金融需求尚不能得到充分滿足。這要求政府及銀行需要對農村發展薄弱的地方重點部署金融機構,增大產業扶持資金投入力度、并開展惠民延伸服務,建成覆蓋面廣、方位多元化的普惠金融體系。鄉村金融機構還應在當地普及金融常識,改善鄉村經濟環境,不斷開拓農民創業思想,推進鄉村經濟的增長。
二、鄉村振興環境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挑戰
針對上文所提到的鄉村建設中地域化差異明顯,有部分地區農村金融產品及服務供求長期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主持推進農村金融市場改革。2005年央行批準小額貸款公司在農村試營點,2006年銀保監會批準村鎮銀行建設,各地農村信用社也相繼組建農商銀行,成為農村金融服務建設的關鍵性力量,而在其中農村金融機構發展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首先,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的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各類產業升級開發都需要大量原始基金的投入,這些資金投入在短期內難以規模性收回,加大了金融機構的中長期信貸負擔。在當前國家政策環境下今后一定時期內,各地農村都要進行道路、通信等基礎產業的構建,還要對教育、文化產業進行升級改造,這些都需要金融機構對農業地區調動大量資金予以支持,調度范圍廣、數額巨大,需要對實施性進行合理的評估。
再者,當前國有銀行商業化經營顯著,為了追求更豐厚的市場利潤,部分商業銀行逐步從農村金融市場中取消自己的營業點,將銀行范圍轉至縣城內,這樣的銀行“去農化”傾向削減了農村金融供給力,惡化了農村地區本就需要發展的信貸資金行業。另外,由于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在近年來才開始逐步發展,在支農惠農上還有不足之處。由于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的改革發展涉及多產業鏈區域一體化建設資金數目龐大,農村金融合作機構所能提供的資金實力還有待提高。其次,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偏弱、科技知識儲備落后、開展互聯網電商營銷力度不足,這些綜合原因對農村的吸儲能力造成重要影響,難以尋找到合適的資金來源投入對農村項目進行產品開發。再者,特色化文化鄉村產業建設需要多維度一體鏈共建,故而導致農村項目投資大、見效慢、風險大的特點,對此類項目進行合理的評估從而確定是否進行信貸業務,這極大的增大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和投入難度。隨著銀行發展中的“去農化”趨勢,導致目前的農業金融機構缺乏一定的支農能力。雖然隨著近年來的發展,金融機構規模數量上發展不錯,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占比低、項目對象分散、貸款單筆業務額較低、短期內難以增強農貸款的可獲利性、業務集中于縣鎮和非農領域中是當前一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現狀。
三、鄉村振興環境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出路
(一)創新服務模式、完成金融產品升級
為了推動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金融機構首先需要考慮如何增加自身在農村市場的競爭力,努力使自己的運營模式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對此,作為金融機構理應率先運用科技完成金融服務方式的創新。對待“三農問題”,最大的狀況是農村建設和城市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我們應合理利用大數據科技通過真實的數據和客觀的描述將農村狀況展示在項目投資者前,為鄉村振興戰略爭取更多的資金扶持。農村金融機構現已將辦理點部分遷至縣鎮內,對此針對縣內銀行業務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應合理利用互聯網手段對業務內容渠道進行整合,發揮信息化時代信息處理的便利性,并努力簡化業務審核的程序,加快信貸業務的辦理,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水平。
其次,信貸相關金融產品服務與國家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銀行部門。更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切實把握政策內涵,關注政策中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期限、信貸額度、抵押貸款期限份額的相關內容,不斷推出優質金融服務產品,把國家的惠農政策傳遞給廣大農村群眾。
最后,鄉村振興建設是圍繞農村綠色生產結合地區區域性優勢打造的多元化經濟鏈。針對此趨勢,金融機構應對鄉村振興產業的經營在生產、加工、營銷層面上分別提供金融支持。對不同環節不同需求的客戶判定其風險管理和風險定價水平,精確化定價使利率水平處于群眾能接受的區間之內。同時產品制定應和實際情況相符,例如農產品存在季節性特點,對此我們應在不同季節針對產品特性推出特色服務。例如在春季種植時期,農村金融機構推出的業務應以資金支持為主,保障農民新季度產品的種植。在秋收階段,農民手上擁有一定可用資金,金融機構應在農村群眾中宣揚金融理財業務,引導農民正確理財,提高農村群眾經濟素養和總體實力。
(二)放松農村金融創新的政策約束
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服務的創新發展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路徑,更是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市場中爭取市場份額的競爭力保障。農村金融改革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要求,那么規避金融風險創新和完善農村金融制度便需要政府立足于農村現今的金融發展需求健全和優化金融監督制度。關于這一方面,不論是曾經的“四位一體”金融體系,還是前一段時間推出的“五位一體”農村金融體系都沒有對制度的安排做出合理解釋。在當前鄉村振興,鄉鎮產業追求可持續化綠色產業發展的道路探索中,政府應提供寬松的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政策、農業金融機構需明確金融創新各個環節的主體部分、定位好自身的優勢功能和產品特色,在各方合作下構建一個執行力強、覆蓋面廣、可持續化發展的新型農村金融體系。農村地區都在積極推動“五位一體”機制的構建,將政府、銀行、農業金融機構包括其中,降低信貸風險。農業金融機構可以與商業銀行展開深度合作,以金融機構為總體單位,匯集農業用戶各類信貸需求和信貸資產,向商業銀行申請擔保基金,為農民貸款提供更多貸款。從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狀況來看,農村金融機構正不斷開展產品創新、服務優化工作,建立更切實可行的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促進農民的實際增收。
(三)發展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
當前社會處于互聯網信息高數發展的科技化時代,移動通訊逐步遍布全國。大數據技術可以和互聯網結合起來開展一系列的惠民便民服務。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便是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運營而生。結合當前時代潮流在農村發展較為落后的區域,我們應不斷推進移動基站、通信設施建設,從而在農村推廣普惠金融網上運營平臺。在這樣一個平臺內,農民可以在家完成生活繳費、金融支付、信貸、理財等各項服務,方便農戶的生活。這在全國范圍內已有多處開展,具有較大的可行性。但是因為部分農村地區移動通訊業務發展還不完善,對此各區域應加強農村信號基站的投入,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完成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對稱性獲取和電商營銷平臺的發展,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的推廣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提供重要戰略意義。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出與實施表明政府將社會化建設攻堅的著力點轉移至鄉村地區,農村地區經濟產業的發展地域文化特色明顯差異性顯著。合理地運用好農村金融力量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農村金融機構應因地制宜合理運用互聯網科技手段針對當地金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仔細剖析、完善風險控制體系。主動尋找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優化的途徑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和農民在取得收益后的理財保障,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更為優質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何貴東.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探討[J].知識經濟,2020(18):32-33.
[2]張樂,趙越.金融科技背景下“五位一體”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研究——甘肅例證[J].生產力研究,2020(05):31-35.
[3]張樂,趙越.金融科技背景下“五位一體”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研究——甘肅例證[J].生產力研究,2020(05):31-35.
[4]曹玲玲,劉悅.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金融供需均衡發展路徑分析——基于宿遷的調查[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6).
作者簡介:李詩豪(2000-)男,漢族,安徽省池州市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江鐲(2000-)女,漢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