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運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價值。方法 將2019年1—6月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10名護理工作人員納入對照組調查指標資料,實施傳統感染管理方法。將2019年7—12月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10名護理工作人員納入研究組調查指標資料,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實施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管理方法,比較沉降菌檢測結果及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室內空氣沉降菌檢測合格率、生物安全柜沉降菌檢測合格率、護理工作人員手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治療車沉降菌檢測合格率、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中選擇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展示良好管理作用。
[關鍵詞] 醫療失效模式;效應分析;靜配中心;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c)-0001-03
Application of Medic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Static Distribution Center
YUAN Ning-ning
Linyi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edic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applied to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intravenous drug distribution centers.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9, 10 nursing staff in the intravenous drug dispensing center of the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survey index data. This group implemented tradition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9, 10 nursing staff in the intravenous drug compounding center of the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urvey index data of the research group. This group implemented medical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work. Compared the test results of sedimentation bacteria and the nursing staff total satisfaction of management. Results The rate of qualified indoor air sedimentation bacteria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e qualified rate of sedimentation bacteria in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hand sedimentation bacteria in the nursing staff, the qualified rate of sediment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vehicle, and the nursing staff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study data cont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hoose medical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to demonstrate good management effects in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work of the intravenous drug compounding center.
[Key words] Medical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Static distribution center; Infection; Management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可簡稱為靜配中心,該中心為醫院各個科室供應靜脈用藥,若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感染管理質量不佳,可能會導致靜脈用藥被污染,而患者靜脈給污染的藥物之后會出現感染、發熱等,導致不安全醫療事件的出現[1]。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是通過明確引發因素、改善管理工作、積極規避不安全醫療事件的一種質量管理方式,該方法先明確醫療失效模式,再予以效應分析和明確改進計劃,促使管理質量加強[2]。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重視預防,有助于減少醫療風險情況[3]。該文分別選擇2019年1—6月、2019年7—12月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10名護理工作人員實施項目課題調查統計,探索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運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6月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10名護理工作人員納入對照組分析項目數據內容,將2019年7—12月該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10名護理工作人員納入研究組分析項目數據內容。研究期間該中心護理人員沒有調入調出等變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運用傳統感染管理方法? 參考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有關規定實施感染管理,主要做好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消毒工作,讓護理工作人員自覺做好自己手衛生工作等。
1.2.2 研究組運用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管理方法(1)構建管理干預小組:組建小組之后,對全部組員開展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針對性知識培訓,提升組員對應知識掌握度。(2)明確醫療失效模式:組織小組討論,依據頭腦風暴方式明確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相關感染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危險影響因素,分析具體引發原因,將S級、O級、D級評估指標制定,分析危險優先指數,分析引發感染管理未達合格標準,危險較高醫療失效模式。(3)效應分析和明確改進計劃:搜集有關文獻資料,分析引發因素,將改進計劃明確,具體描述如下:①嚴格遵循PIVAS制度,只有工作人員和經批準的人員才能允許其進入到潔凈區,有關人員進到潔凈區之后,應換上潔凈區專用鞋子,洗手,佩戴無菌口罩以及無菌帽子,穿上潔凈隔離服,佩戴無菌手套,進行藥物配置時盡量減少人員走動,非配置人員不得入倉;②定時對倉內環境予以徹底大掃除干預,每天調配工作完成之后,盡快清場干預,嚴格依據消毒相關標準操作流程,開展清潔處理和消毒處理;③依據六步洗手方法清潔手部等;④采取層流系統和紫外線照射干預方法實施嚴格消毒;⑤維持藥物儲存條件合格;⑥依據醫療垃圾處理方法予以對應處置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沉降菌檢測結果及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
1.4? 評定標準
沉降菌檢測合格:未檢出沉降菌[4]。
1.5? 統計方法
室內空氣沉降菌檢測合格率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分析結果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沉降菌檢測結果
對照組:室內空氣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90.00%(9/10);生物安全柜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90.00%(9/10);護理工作人員手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80.00%(8/10);治療車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80.00%(8/10)。研究組:室內空氣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100.00%(10/10);生物安全柜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100.00%(10/10);護理工作人員手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90.00%(9/10);治療車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是90.00%(9/10)。研究組以上指標優于對照組(χ2=10.526、10.526、3.921、3.921,P=0.001、 0.001、0.047、0.047<0.05)。
2.2? 觀察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
對照組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是90.00%(9/10),研究組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是100.00%(10/10),研究組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優于對照組(χ2=10.526,P=0.001<0.05)。
3? 討論
靜脈藥物集中配置中心是醫院的一個重要科室,靜脈藥物集中配置中心主要負責對靜脈使用藥物實施配置、下發等[5-6]。靜脈藥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重要意義,當靜脈藥物集中配置中心發生感染事件時容易引發群體性感染情況,可能會影響靜脈用藥患者機體安全性及生命安全性[7]。所以,進一步加強靜脈藥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感染管理質量非常關鍵,有助于維持醫院不同科室的靜脈用藥安全性[8]。
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參考數據將質量改善方案制定,屬于新型質量管理方法之一,重視調動工作人員主觀能動性,促使管理質量得到積極改進[9-12]。該醫院在感染管理工作中選取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管理方法之后,室內空氣沉降菌檢測合格率、生物安全柜沉降菌檢測合格率、護理工作人員手沉降菌檢測合格率、治療車沉降菌檢測合格率得以提升,從90.00%、90.00%、80.00%、80.00%依次提升到100.00%、100.00%、90.00%、90.00%,護理工作人員對管理情況滿意度得到增加,從90.00%增加到100.00%。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經由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危險因素予以研究,將改善措施予以制定,比如,依據PIVAS制度,僅允許工作人員和經批準的人員進入到潔凈區,而且有關人員需及時更換潔凈區專用鞋子,做好洗手工作,戴上無菌口罩、無菌帽子、無菌手套,穿潔凈隔離服等,同時,對倉內環境開展大掃除,參考消毒相關標準操作流程,予以清潔處理以及消毒處理干預,參考六步洗手方法清潔手部,依據層流系統和紫外線照射干預方法,予以消毒干預等,有助于提升管理工作質量情況[13-16]。
綜上所述,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中選用醫療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方法體現出較優管理作用,有助于增加室內空氣、生物安全柜、護理工作人員手、治療車等位置沉降菌檢測合格情況,促使護理工作人員滿意情況增加,充分保證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質量,展示出重要管理干預優勢之處,并表明重要推廣使用于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干預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群芳.PDCA循環在我院靜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0):167-169.
[2]? 黃水湖,方水涼.靜配中心附專用溶劑藥品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7):110-112.
[3]? 張善存,熊飛,宋沛然,等.PDCA循環法降低靜配中心不合理醫囑漏審的應用研究[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6):186-189.
[4]? 滕曰英.細節管理在靜配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2):31-32.
[5]? 龍芳.靜配中心規范化管理對降低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4):170-171.
[6]? 姬利紅,袁曉龍,劉海冰,等.靜配中心藥師不合理醫囑干預現狀分析[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7):185-188,192.
[7]? 杜彥秋.靜配中心輸液配送限速因素分析及改進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3):10-12.
[8]? Liu Juan,Liu Xiaopan.Analysis of common solvent errors of anti-tumor drugs in Jingjing Center[J].Northern Pharmacy,2018,15(4):179-180.
[9]? Chen Ping,Liu Yong,Wang Yan,et al.Application of medic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in reducing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of medical staff in sharps disposal[J].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2020,38(1):11-14.
[10]? 沈偉曄,曾明,張文香.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模式在優化骨科成批傷急診急救流程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4):412-414.
[11]? 張春興,高建雄,鄭比男,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腹股溝疝患者日間手術及術后社區康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9,40(12):2930-2931.
[12]? 藍華娟.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心內科病房高危藥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21):142-143.
[13]? 何靜,陳引娣,石麗嬌.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深靜脈置管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1):132-134.
[14]? 經升琴,梅思娟.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預防PICC固定致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效果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9,18(9):77-81.
[15]? 張繼芝,張偉,徐玉芝,等.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住院患者口服給藥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6):53-55.
[16]? 聶世俊,侯利民,李頌.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模式在優化骨科成批傷急診急救流程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19,41(12):1590-1593.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簡介] 袁寧寧(1980-),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