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方麗萍 時成芳


[摘要] 目的 探討追蹤方法學在新生兒肺部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質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7—12月在新生兒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管理中應用追蹤方法學,改進護理流程,提高護理內涵,比較實施前(2018年1—6月,n=54)及實施后(2018年7—12月,n=49)新生兒肺部感染呼吸機無創呼吸支持護理質量、患者呼吸支持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 實施前基礎護理評分、整體護理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分別為(84.2±4.7)分,(87.6±4.2)分和(89.2±3.8)分,實施后基礎護理評分、整體護理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分別為(97.4±1.6)分,(95.1±2.1)分和(97.9±1.5)分,實施后基礎護理評分、整體護理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高于對實施前(P<0.05),實施前呼吸機支持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89.2±11.4)h和(14.6±3.4)d,實施后呼吸機支持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48.6±12.7)h和(10.2±2.4)d,實施后患兒呼吸機支持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實施前(P<0.05)。結論 追蹤方法學能夠提高新生兒肺部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質量,具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追蹤方法學;新生兒肺部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質量;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c)-0028-03
Application of Tracing Methodology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Neonatal Lung Infection by Non-invasive Ventilator Ventilation
LIU Qing1, FANG Li-ping2, SHI Cheng-fang1
1.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Pingy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Pingyi, Shandong Province, 273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ingy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Pingyi, Shandong Province, 27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racking methodology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of neonatal lung infections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ventilation. Method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8, the tracking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neonatal infection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o improve the nursing process and the content of nursing. Compare before implementation (January to June 2018, n=54)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July to December 2018, n=49), the quality of 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care for neonates with lung infections, respiratory suppor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Results The basic nursing score, overall nursing score and nursing document score before implementation were (84.2±4.7)points, (87.6±4.2)points and (89.2±3.8)points, respectively.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basic nursing score, overall nursing score and nursing document score were (97.4±1.6)points, (95.1±2.1)points and (97.9±1.5)points, basic nursing score, overall nursing score and nursing document score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 ventilator suppor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before implementation were (89.2±11.4)h and (14.6±3.4)d, respectively. The ventilator suppor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48.6±12.7)h and (10.2±2.4)d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ventilator suppor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as short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tracking methodolog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ventilation care for neonates with lung infection, and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Tracking methodology; Neonatal lung infec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ventilation; Quality of care; Nusing management
肺部感染是新生兒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抵抗力低,呼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而且新生兒呼吸力量較弱,發生感染后容易導致呼吸窘迫,甚至發生窒息,引起嚴重后果[1]。因此對于肺部感染較重或呼吸微弱的新生兒,多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以改善患兒的肺部通氣功能和肺部的換氣功能,改善患兒的肺部功能,避免嚴重低氧血癥的發生[2]。新生兒組織結構及呼吸道防御功能都較為薄弱,在呼吸機支持過程中的護理與成人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促進患兒的康復。該院2018年7—12月在肺部感染49例患兒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支持護理管理過程中采用追蹤方法學提高護理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新生兒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管理中應用追蹤方法學,實施前后護理人員無變動,護理單元共有護理人員11名,其中主管護師4名,護師3名,護士4名;護理人員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31.2±4.6)歲;其中本科學歷7名,專科學歷4名,選擇實施前(2018年1—6月)患兒為實施前組,選擇實施后(2017年7—12月)患兒為實施后組,患兒入選標準:①足月新生兒;②肺部感染診斷明確且行無創呼吸機通氣支持;③新生兒體重>2 500 g。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器官系統感染;②合并先天性肺部或心血管系統疾病。實施前組患兒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齡2~26 d,平均(11.4±3.6)d,實施后組患兒49例,患兒年齡4~25 d,平均年齡(11.6±3.4)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成立追蹤檢查小組:科室成立追蹤檢查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兩名主管護師擔任組員,要求組員均接受過追蹤方法學相關培訓,了解相關流程,熟悉相關調查方法。(2)個案追蹤:對護理個案進行追蹤調查,自入院至出院,對整個護理過程進行追蹤分析,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護理文書缺陷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并對患兒家屬及責任護士進行訪談,內容包括護士對患兒家屬的宣教情況,健康指導相關內容的知曉程度。對主管護士訪談相關的護理措施掌握程度、護理措施落實情況、手衛生依從情況等。追蹤結果:①護理措施落實不到位。②手衛生依從性偏低,手衛生指征掌握不準確。③護理文書記錄不及時,部分護理操作缺乏可溯源性。④患兒家屬宣教情況尚滿意,患者對疾病認知、呼吸機支持的必要性以及患兒呼吸機支持階段的風險等有充分了解。(3)系統追蹤:對因肺部感染的病例進行系統追蹤,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是否有新生兒呼吸機支持的標準護理流程;②是否有相關的培訓制度及落實措施;③是否有相關的考核措施。追蹤結果:①科室有相關的標準護理流程。②有相關的培訓制度,但落實情況不滿意,培訓時間間隔和培訓內容缺乏計劃性,隨機性較大。③存在相關的考核措施,但是措施細節欠缺,不能全面評價護理過程。(4)持續改進針對患兒個案追蹤及系統追蹤結果,改進護理措施,修訂流程及制度。①嚴格落實護理措施,修改護理記錄表達,每次護理記錄有簽名,交接班對護理內容有核查。②每月進行定期手衛生培訓及考核,加強手衛生管理,增強手衛生意識。③定期進行新生兒呼吸機支持的標準護理流程及護理措施培訓,提高護理的實際操作和理論水平。④修訂護理考核措施,增加條目,確保能夠覆蓋新生兒肺部感染呼吸機支持護理全過程等護理內容。通過對追蹤結果中問題的改進,不斷提高護理管理的措施及水平。(5)效果追蹤評價:連續進行6個月的追蹤方法學改進,對實施后6個月及實施前6個月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追蹤護理質量的改進效果。
1.3? 評價指標
采用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對護士基礎護理、整體護理進行評分。并比較患兒住院時間及呼吸機支持時間。
1.4?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追蹤方法學實施前后護理質量變化
追蹤方法學實施后基礎護理評分,整體護理評分及護理文書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追蹤方法學實施前后治療情況
追蹤方法學實施后患兒呼吸機支持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部感染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的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而且呼吸肌力量薄弱,發生肺部感染后,不僅肺泡容易塌陷,而且分泌物不容易排出,易堵塞呼吸道,發生呼吸窘迫及呼吸衰竭的風險極高。在新生兒肺部感染的治療中,呼吸支持是重要技術手段,呼吸機支持不僅能夠改善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而且能夠維持肺泡的張力,減少肺泡塌陷的風險。新生兒呼吸機支持過程中,雖然能夠改善患兒的乏氧狀態,但是仍面臨呼吸支持帶來的風險,諸如呼吸機相關肺損傷、呼吸機相關感染等,不僅影響患兒的康復,而且也可能造成附加的損傷,甚至影響患兒的順利康復,也可能成為患兒不良預后的原因。在呼吸支持過程中,對呼吸道進行合理的管理,能夠減少呼吸支持對呼吸及循環系統的不利影響,對于提高患兒呼吸支持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呼吸支持過程中,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兒的預后。因此在患兒的治療過程中,提高護理質量對于改善呼吸支持的效果,促進患兒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作用[3-4]。
追蹤方法學是針對工作中某一問題進行追蹤,發現根源進而提出解決辦法,是醫院管理評價的重要工具,也是實現質量持續改進的常用方法,在醫院管理、醫療流程管理及護理質量改進中被廣泛應用。在對肺部感染無創呼吸機通氣護理質量的提升過程中采用追蹤方法學進行改進,通過個案追蹤、系統追蹤等方法[5-6],發現新生兒肺部感染呼吸機呼吸支持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護理質量的因素,如在護理過程中流程的不完善,采用針對性的措施改善護理流程,避免差錯時間的發生[7-9]。再如護理過程中存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手衛生意識不夠,通過強化手衛生意識訓練提高手衛生依從性,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感染的發生,加快患兒呼吸功能恢復的進程,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再如在護理文書管理上由于流程不規范導致護理文書漏簽字、漏記錄等情況有所發生,通過改進護理文書書寫流程和責任制提高護理文書的質量。并且針對培訓不足等情況,完善培訓制度,提高學習頻率,提高護理人員在整個新生兒呼吸機支持的過程中的護理能力及對病情的觀察能力。實現在制度、流程、技術培訓及個人護理能力各個環節上的提高,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治療效果和患兒的預后[10]。在對實施前后護理質量的比較發現,實施追蹤方法學后基礎護理及整體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文書質量也較實施前明顯改善。而且患兒的呼吸機支持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說明通過追蹤方法學不僅能夠提高護理質量,也能夠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肺部感染呼吸機支持通氣護理中,采用追蹤方法學能夠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邵蓮濤.新生兒肺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綜合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0):167-169.
[2]? 林丹,徐麗君,黃麗君.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2):1606-1607.
[3]? 王佳麗.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74-1377.
[4]? 郭冬梅.追蹤方法學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2):146-147.
[5]? 金麗萍,王寧,寧永金,等.追蹤方法學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2012,16(5):47-49.
[6]? 郭冬梅.追蹤方法學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2):146-147.
[7]? 蔡賽紅,謝浩芬,陶慶松.追蹤方法學在放化療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維護的臨床實踐與效果[J].中華臨床營養雜志,2017,25(6):387-390.
[8]? 孫旭,鄧多,韓璐,等.追蹤方法學用于醫療安全與質量管理中的效果[J].當代醫學,2020,26(2):121-122.
[9]? 張艷,楊金鳳.追蹤方法學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交通醫學,2019,33(4):376-377,381.
[10]? 孫巧莉,姚艷飛,張玉容,等.追蹤方法學聯合PDCA循環管理在重癥靜脈治療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7):124-126.
(收稿日期:2020-04-21)
[作者簡介] 劉青(1975-),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新生兒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