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修良 魏秀娟


[摘要] 目的 分析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該院急診科工作的護理人員58名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58名護理人員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護理人員均為29名。對照組護理人員行常規管理,實驗組行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7.58%)高于實驗組(3.44%)(χ2=15.471,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5.658、2.588、6.254、4.258、7.354、3.545,P<0.05)。結論 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顯著降低護理人員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風險管理;急診科;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c)-0058-0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O Xiu-liang1, WEI Xiu-juan2
1.Department of Surgery, Wuli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lian, Shandong Province, 262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Wul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Wulian, Shandong Province, 26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58 nursing staff who work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58 nursing staff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grouping,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29 cases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group. Nursing staff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manage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risk management.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7.5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44%)(χ2=15.471, P<0.05). The scores of nurses' risk assessment, emergency treatment, dispute avoidance, medical record writing, nursing operation, and basic nurs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5.658, 2.588, 6.254, 4.258, 7.354, 3.545, P<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nursing staff, improve risk assessment, emergency handling, dispute avoidance, medical record writing, nursing operations, and basic nursing scores, reduce nursing risk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ersonnel's nursing quality, 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Care quality
急診是針對重癥患者開展的一項高密度的急救工作,對于一些患病比較嚴重的患者,通過急診治療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提高治療的安全性[1]。目前來看,多數急診科護理人員面臨巨大的心理負擔,在這個過程中,醫院要加強護理工作,通過改善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恢復環境,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縮短治療周期[2]。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對急診工作危險因素的分析力度,準確判斷治療過程中患者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容易患的各種并發癥類型,并采取預防措施,通過風險管理提升治療安全性[3]。該次研究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該院工作的急診科護理人員58名為研究對象,分析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該院工作的急診科護理人員58名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58名護理人員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護理人員均為29名。對照組29名護理人員中,男性護理人員為15名,女性護理人員為14名;護理人員年齡均在22~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43±1.14)歲;其中內科疾病護理人員為12名,骨科11名,手術外科6名。實驗組29名護理人員中,男性護理人員為12名,女性護理人員為17名;護理人員年齡均在22~4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43±1.16)歲;其中內科疾病護理人員為9名,骨科11名,手術外科9名。所有護理人員均在該院工作,且自愿接受該次調查。經對比,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結果具有真實可靠性。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行常規管理,實驗組行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
1.2.1 對照組護理人員行常規管理? 常規管理主要內容為:主管護師要定期檢查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并對其工作質量進行評分。此外,主管護師還要及時與護理人員溝通,了解護理人員的實際需求,進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護理人員的問題[4]。
1.2.2實驗組在常規管理基礎上行風險管理? ①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知識宣傳。醫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風險管理知識宣傳,要向護理人員普及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為其提供詳細的培訓方案,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將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降到最低。對于一些特殊病癥的患者,護理人員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及時監測護理人員的各項生命體征,對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5]。
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所有急診科的護理人員要定期開展研討會,針對護理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展開討論,分析不同病癥的護理風險,掌握常見疾病的護理措施。還要鼓勵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演練,并進行技能考核,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
③建立質控小組。醫院要建立質控小組,完善急診科的各種風險管理制度,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對于一些意外事件,要有專門的急救方案。主管護師要進行工作問題分析,1次/d;抽取30 min總結前1 d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減少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6]。
④改善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護理人員要定期匯總自己的工作成果,同時還要改善自身的服務態度,要做到對患者負責,多與患者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時還要做好風險規避工作,全面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通常是1名護理人員要對好幾個病房的患者進行看護,因此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在護理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情緒和服務態度惡劣的情況,從而引發醫患糾紛。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正視自己的服務態度,將患者的安全隱患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并心平氣和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和心理疏導,使患者及患者家屬能夠配合完成護理工作,同時護理人員之間應該進行相互監督,從而保證護理環境的安全性。
⑤做好護理記錄。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定期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各項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變化,要及時向主治醫生匯報,及時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對比,主要從投入、差錯、缺陷進行對比。發生率=(投訴人數+差錯人數+缺陷人數)/該組調查總人數×100.00%。②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主要從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6個方面進行評分,單項最高分為100分[7]。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對比
對照組護理人員投訴、差錯、缺陷率均高于實驗組,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7.58%)高于實驗組(3.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471,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
實驗組護理人員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有重要作用,這種管理模式突破了傳統護理模式的束縛,全方位為患者服務,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近年來,這種管理模式被臨床不斷應用,降低了護理風險,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恢復環境[8]。就風險管理的本質來看,主要是針對潛在的風險進行管理,準確分析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為臨床護理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參考意見。該次研究結果: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7.58%)高于實驗組(3.44%)(χ2=15.471,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5.658、2.588、6.254、4.258、7.354、3.545,P<0.05)。與房欣[8]對安全管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研究結果相似: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5.77%)高于實驗組(1.68%)(χ2=12.347,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5.624、2.524、6.214、4.297、7.324、3.542,P<0.05)。表明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顯著降低護理人員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風險評估、應急處理、糾紛規避、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基礎護理評分,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滿意度[9]。對比兩組結果可知:對護理人員實施風險管理能夠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降低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提高總體護理水平。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定期匯總自己的工作成果,同時還要改善自身的服務態度,要做到對患者負責,多與患者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時還要做好風險規避工作,全面提高護理質量[10]。將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告知護理人員家屬,使其配合自身工作,護理人員之間要相互監督,為其提供更加安全的護理環境。提高責任意識,出現任何問題要及時向主治醫生匯報,及時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顯著降低護理人員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降低護理風險,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敏霞.護理風險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1(12):117-118.
[2]? 章粉連,朱亞敏.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7):60-62.
[3]? 馬澤萍,黃秀玉,張峻莉.風險評估單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1(5):57-59.
[4]? 張慧,曾玲.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護理風險管理在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3):56-58.
[5]? 張文霞.精細化管理在骨傷科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8):3717.
[6]? 俞霞,葛國芬,金紅,等.骨科手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5,32(8):33-36.
[7]? 袁江帆,陳偉,陳秀麗,等.我國骨科醫療風險監測機制構建初探[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22(10):919-921.
[8]? 房欣.安全管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6):250-251.
[9]? 張燕.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2):6-7,10.
[10]? 陳寅鳳,盧佳,楊翠琴.護理干預在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7,16(3):273.
(收稿日期:2020-04-22)
[作者簡介] 莫修良(1974-),男,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