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工作坊模式在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靜脈穿刺培訓的100名新護士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12月實施常規培訓管理措施,命名為對照組(n=50);另外2018年1—12月實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命名為研究組(n=50);觀察比較兩組護士對培訓模式的評價等情況。結果 在考核結果中顯示,研究組新護士的靜脈穿刺綜合能力評分包括靜脈穿刺能力評分、應急能力評分、溝通能力評分、人文關懷評分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護士的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護士的操作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工作坊模式在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提高知識掌握度,提高操作技能以及靜脈穿刺綜合能力,有重要作用價值。
[關鍵詞] 工作坊模式;靜脈穿刺;培訓;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c)-0112-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Workshop Model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GUO Meng-ya
The Fifth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workshop model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Methods 100 new nurses who received venipuncture training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mong them, routin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and named as the control group (n=50); In addition, the workshop model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named the research group(n=50);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by the two groups of nurse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venipuncture ability scores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including venipuncture ability score, emergency ability score,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ore, and humanistic care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had higher intravenous infusion-related knowledge scores than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operating skill score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w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workshop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venipuncture training for new nurses, improving knowledge mastery, improving operat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venipuncture are of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Workshop model; Venipuncture; Training; Effect observation
靜脈穿刺為護理操作技術之一,是比較常見的臨床護士日常工作內容,要求臨床護士能夠掌握較為熟練的基本功,從而使得患者的護理干預水平能夠逐漸提升。部分新護士的工作時間較短,對靜脈穿刺操作并不是十分了解,從而導致新護士還存在一定的穿刺失敗幾率,容易使得家屬不滿或影響臨床護理質量,甚至可能還會導致出現投訴等情況[1]。工作坊教學模式為綜合參與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相結合,且具備著較多優勢,如主題鮮明、時間緊湊以及形式靈活,因此其教學效果明顯[2]。另外,在開展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不但需給予患者提供專業基礎護理,同時還需要予以全方位全程護理干預。該次研究工作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100名接受靜脈穿刺培訓新護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工作坊模式在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接受靜脈穿刺培訓的100例新護士為研究對象,其中2017年1—12月實施常規培訓管理措施,命名為對照組(n=50);另外2018年1—12月實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命名為研究組(n=50)。研究組:性別:男性2名,女性48名;年齡:年齡最小19歲,年齡最大25歲,平均年齡為(22.05±2.50)歲;學歷:本科及本科以上有10名,大專有33名,中專有7名。對照組:性別:男性1名,女性49名;年齡:年齡最小19歲,年齡最大25歲,平均年齡為(22.10±2.35)歲;學歷:本科及本科以上有9名,大專有33名,中專有8名。兩組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院倫理協會已許可該研究。該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新護士僅實施常規培訓管理措施,常規培訓管理措施具體實施如下:由教學專職培訓老師負責具體教學,授課主題選擇側臥位,通過PPT開展培訓理論知識講解;待授課結束后,挑選一名新護士扮演患者,由教學專職培訓老師進行演示標準側臥位安置,其余新護士則觀摩操作;待完成理論培訓、操作演示后,新護士自由組合,并實施側臥位安置培訓練習;訓練完畢后,開展理論測評、操作考核。
研究組新護士則實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具體實施如下。
(1)召集培訓對象,培訓主持由小組組長負責,明確主要培訓內容、主要培訓方式及主要培訓目標,引導新護士具有明確培訓方向。
(2)理論講授由小組成員運用PPT形式講解,每課時間40 min,合計2課時;授課內容包括:①人體靜脈分布;②人體血流狀態;③人體血管分級;④穿刺針類型;⑤常見穿刺并發癥等。
(3)工作坊小單位以小組為主,模擬操作訓練主要參考人造外周血管穿刺訓練模型,一對一給予耐心指導,每課時間40 min,合計2課時。
(4)指導老師依據實際工作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情景作合理設置穿刺環境,以利于新護士盡早適應環境,同時積極尋找相應解決辦法;待結束后由團隊成員進行互相評價分析,并結合評價分析結果提出相應改進措施。
(5)小組老師評估新護士培訓情況,指導開展真人靜脈穿刺操作,引導并使其逐步獨立操作;培訓時間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對培訓模式的評價等情況,包括靜脈穿刺綜合能力評分[3]、應急能力[4]。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以及操作技能評分。
靜脈穿刺綜合能力評分包括4項總分,共計100分,4項包括:①靜脈穿刺能力評分(占40分);②應急能力評分(占20分);③溝通能力評分(占20分);④人文關懷評分(占20分)。
應急能力:分為優秀、良好、中、差,根據自制調查表進行發放、收取、統計、分析。
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的總分6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靜脈輸液相關知識掌握度越高。
操作技能評分的總分6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操作技能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靜脈穿刺綜合能力評分
研究組新護士的的靜脈穿刺能力評分、應急能力評分、溝通能力評分、人文關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應急能力考核
研究組新護士的應急能力考核顯著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及操作技能評分
研究組新護士的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操作技能評分顯著低高于對照組新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新護士作為臨床護士隊伍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系統學習才能夠進入臨床崗位,同時,面對比較忙碌的工作環境下,需要適應由于突然轉變的角色、工作經驗的不足、自身管理不足、自身技能的局限、缺乏一定的人文關懷等因素,容易產生一定的護理差錯事件,進而明顯降低臨床護理質量。因此,需加強新護士操作能力[5]。在臨床實際工作過程中,臨床護理人員承擔的臨床操作工作量大,而且其操作水平高低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新護士作為重要的護士隊伍組成部分,雖然經過一系列系統性理論學習、規范臨床實習進入臨床護士崗位。但是,與真實的、忙碌的工作環境直接面對時,因為角色轉變、應變力不足、自身工作經驗不足、理論知識局限、操作技能局限、缺乏護患溝通技巧、缺乏人文關懷等因素影響,容易出現各種護理差錯,并明顯降低臨床護理質量。故此,如何有效提高新護士實際操作能力,引導融入就診患者護理中,是作為主要的臨床護理培訓目標。
靜脈穿刺是最為常用臨床護理操作技術,而臨床護理質量高低與護士穿刺水平高低“息息相關”[6]。傳統“灌輸式”講授方式對學習者濃厚學習興趣的提升較難,而且教學效果不理想。在臨床中,有一種較為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為工作坊模式,能夠在強調指導老師分享咨詢的同時,還可對新護士進行適當的多元互動強調,充分地進行思想交流以及觀點交流,更有助于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其主動思考能力等[7]。工作坊作為世界上目前越來越流行、國際慣用的學習模式,具備著互動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參與式學習。一般而言,工作坊的核心為某個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一名主講人,與其他成員組成小團體,并且在主講人專業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如短時演講、活動、討論等)共同探討某個話題[8]。工作坊屬于一種自我提升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靈活的形式使得護士的參與度較高,從而將理論以及實踐能夠較為緊密的結合,在進行教導的過程中,能夠激發護士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得護士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等,發揮護士的主管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護士的學習質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護士得到相應的尊重,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工作崗位所需要肩負的責任等,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創造一個較為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后續的情況打好基礎[9]。
從該次研究結果數據可知,研究組新護士的護理后應急能力考核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而研究組新護士的各項靜脈穿刺綜合能力評分、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評分及操作技能評分均更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表明,運用工作坊模式,將學習者作為管理重心,以有效改變以往的傳統被動灌輸方式,并使其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以深得喜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科學性有機結合,以使新護士得到全方位提升靜脈穿刺綜合能力[10]。工作坊培訓模式具有多樣教學形式,而且參與性、實戰性均較強,能夠有效提高新護士的技能水平,高效完成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的科學轉化、運用以及整合。工作坊培訓模式可以應用于臨床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工作內容中,從而實現實踐、探索及推廣[11-12]。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工作內容,給予實施工作坊模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新護士的靜脈穿刺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志紅.工作坊模式在新護士靜脈穿刺培訓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9):83-85.
[2]? 何榮華,彭瀟,方敏,等.特訓營模式在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中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1-2.
[3]? 楊書佳,秦鎖娣.新進護士靜脈穿刺水平降低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4):157-158.
[4]? 田維艷,張曉嬌,楊曉玲,等.護士對靜脈治療規范知識認知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8):1693-1696.
[5]? 劉巖,譚小平.以同伴互助教學(PAL)為基礎的靜脈穿刺培訓方法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5):493-496.
[6]? 邊珊珊,丁小娥,須懿.影響新護士靜脈穿刺失敗原因的質性研究[J].當代護士,2018,25(7下旬刊):119-120.
[7]? 黃秀碧,張亞真,蔡小萍.PDCA循環法在降低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血腫發生率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8,24(33):60-61.
[8]? 梁珊珊,俞群.專題講座培訓在靜脈輸液護士團隊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學報,2018,25(8):62-65.
[9]? 曹永,陳琳,吳英,等.工作坊培訓模式在外科低年資護士文書書寫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20,21(5):57-60.
[10]? 周玉梅,徐惠麗,彭劍英,等.三級綜合醫院護士科研能力培訓工作坊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20,35(4):60-62,73.
[11]? 高飛.工作坊模式在靜脈留置針固定專科培訓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20,19(2):73-75.
[12]? 郝洪梅.靜療工作坊護理團隊對PICC護理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46):328.
(收稿日期:2020-04-23)
[作者簡介] 郭夢雅(1987-),女,本科,護師,研究方向:中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