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敏
午飯后,趁著閑暇,還蘸有紅墨水的手指笨拙的滑動著手機屏幕,和年輕老師一樣我努力地刷著手機上的新聞。不時,我停下了動作,扶了扶眼鏡,標題為“青年畫家×××”吸引了我,似曾相似的一個名字跳入眼里。讓我想起了當年那個同名的學生,畫畫很有天賦,但吃飯喜歡搶不會謙讓,一年級就考30分,因為沖撞當了一個星期熊貓眼的學生。哎,也不知道他畢業了在干什么,應該考不起大學哦。”點進去看了看,啊!!!什么!!!真的是他啊。給辦公室的老師們說:“×××,還記得不?當年2班的學生,總是拖平均分那個,竟然這么有出息了,不容易啊,當初被留下來哭了好多次哦”說著說著自己也感慨了起來,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我們這些小學老師,記不記得他背4×8這句口訣背了多久……
然而事實是在辦公室,下午4點半,這位同名的同學正一字一句吃力地念著有關平均分的應用題。我也并不是教齡幾十年的老教師,僅僅是一個剛參加工作不到3年的年輕教師。幻想著這位“被上帝關了一扇門卻開了一扇窗”的學生今后的路;擔憂著怎樣對待他這樣的學困生;思考著我怎樣能捧著這顆一視同仁的心而不放下……
此刻,從他焦急、坐立不安的表情我知道他坐不住了。我說:快回去了吧。他掩飾不住高興卻又小心翼翼的態度問道“明天還來嗎?”心理暗自苦笑的我強擠出笑容說“剛才你表現的很好,這個糖給你吃,明天你自己決定,但是這個星期內我們要把這個任務完成”。頓時,我看到了一朵花洋溢在他臉上,伴隨著如釋重負的清脆童聲“謝謝老師,老師您今天辛苦了,老師再見”和輕快的腳步聲,他小跑出了辦公室。
有無數個類似的場景出現我和他的身上。你可能想說不就是一個學困生嗎?不值得這么小題大做。但是我想說他有認讀障礙,三年級了還得手指著一個一個字的“念”,別人朗誦一句話只要幾秒,他可能要花幾分鐘先讀通順。因為不認識字而不是不會做,他語文有一次只考了9分;你可能會笑留下來還給糖吃,他又不是3歲。為什么要給東西吃呢?因為有次他在辦公室做題,另一個老師在獎勵同學棒棒糖,然后我檢查他本子的時候看到了口水。從那以后我發現用吃的來安慰他就特別管用,尤其是他著急的時候,而我也特別享受他拿著吃的蹦蹦跳跳出去并說著謝謝的那一刻,可能那一刻讓他覺得老師像奶奶一樣愛他吧;你也可能會問為什么不直接拿出老師的威嚴,讓他聽話一點呢?我想說他有一個絕招:你越逼他他就會愣著什么都不做,寧愿哭寧愿發脾氣摔東西就是不做。他的父母奶奶也很無奈。所以哄他、表揚他是最好的辦法。
他也會送自己手工做的花給老師、畫特別漂亮的畫給老師、把自己僅有的東西分享給最好的小伙伴、能在課堂上一次又一次的大膽表達自己不管對與錯、會主動問老師自己不懂的知識……他有缺點的同時也有很多優點。以前的我總是看他的缺點,一次次生氣為什么作業又是亂寫、苦惱為什么他又闖禍了、煩躁為什么升旗做操他不能乖乖的保持一分鐘。所以讓自己也時刻處在爆炸的邊緣。現在的我會更多的去看他的優點,抓住一切機會去表揚他。讓他覺得老師在時刻關注他,他才會有更多學習的自信。我不期望他能考到90分,但欣慰他通過自己努力進步到了53分;我不希望他為了完成作業11點才睡覺,但卻高興他為了自己的愛好和奶奶商定做半個小時作業畫10分鐘的畫;我但愿他能永遠保持這份自信,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被學習困難羈絆。我希望自己作為老師能一直保持這份發現的眼光去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的優缺點,讓自己的愛在小事中潛入他們的心中,滋潤他們的心田。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衡,于出頭處謀自由”。我想不可能每一位學生都能被培養成森林中最參天聳立的那一顆大樹,但他們需要的是一片愛的沃土自由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