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高三是學生及家庭的重要階段,稍有不慎,人生軌跡就會有很大改變。面對高考的壓力,幾乎所有的考生會選擇埋頭苦讀,投入到書山題海中。我們的復習資料種類繁雜,學生眼花繚亂,毫無頭緒。這些資料如果不加以區分和篩選,甚至會事倍功半。一般來說,復習資料從種類上大致可以分為:課本、課標、參考書、筆記、高考真題等五大類。那么這些林林總總的復習資料是否有先后主次之分,考生在復習的時候又該注意哪些問題?以下將探討這一話題。
一、抓住根本:課本是高考命題和高考復習的依托
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誤區,他們每天疲于應對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忙碌而焦慮地完成一張又一張的習題,卻忽略了對課本的關注。他們不知道,課本上的內容是高考命題和進行高考復習的依托,不管考試的試題如何靈活多變,也無論試題難度究竟多大,其考查內容都來自課本。
(一)吃透課本的四大步驟
既然課本是一切考題的根本,那也就是說所有的考題都是以課本上的某個知識點為核心衍生而來的,吃透課本就能夠更加容易地發現解題的脈絡,從而快速解題。那么,究竟該怎樣吃透課本呢?
1.平時多多研究目錄。通過目錄,考生可以把每個章節的知識脈絡理清,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概的知識框架,然后逐步回憶每部分的具體內容。我們現在高考很多題目的范圍就是我們書本的目錄。如哲學中“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就是框標題,它代表矛盾分析法,如果方向不清,答題就會跑題,得不償失。還有些題目考查的就是宏觀上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對課本要非常熟悉,逐單元進行搜索,如經濟中的企業作為主體就要想到第四單元的對外經濟。
2.具體章節一字不落。在看各部分章節的時候務必要保證一字不落。只有這樣,才能理解每一個知識要素。同時,要把重點知識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來,以區分不同的理解難度。當然對于不同的知識要不同對待:正文是我們學習的主體內容,尤其是核心知識點要反復理解記憶,知識鏈接和專家點評大多是對知識點的拓展說明,綜合探究里是對單元知識的綜合與延伸,高考必考點,這是容易忽視的內容。
3.不同顏色做好筆記。不斷瀏覽書上做好標記的知識點,加深印象。這也是需要考生經常做的事情。怎么做筆記,這是一門學問,可以幫助你利用有限的時間。含義、要求、表現、核心知識點、疑難點要根據自己的習慣分別標注,對于遺漏點要醒目,提醒自己反復看,復習時間短時就看核心點、看體系,平時多關注重難點、遺漏點、混淆點。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比如含義我習慣用方框框起來,重點詞語加著重號,分述點用橫線等等。
4.看懂書本的圖例與事例。書本大多選用比較有深意的圖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明白書本的文字內容,如必修1的P21《重物質消費 輕精神消費》,讓你知道這也是不理性消費。P81的“一哄而上”,我們可以迅速抓住市場調節的弊端,并明確其不同的表現。P58的事例,讓我們想弄清楚這是個什么村,為什么這樣分配,激發我們對分配制度了解的欲望,加深印象。
5.沖刺階段回歸目錄。在具體知識點掌握的前提下形成整體感,做題的時候更加有全局性,而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知識盲區,抓緊補習。這種方法也用于每次月考考前復習,克服不知從何看起的茫然狀態,能讓自己靜下心來不緊張,調整好答題的狀態。
其實,不斷回歸課本說起來容易,但是真做起來卻不簡單。這還需要考生不斷地提醒自己,時時刻刻都能清醒地意識到課本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把課本完全吃透。
(二)研讀課本應避免兩大問題
研讀課本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缺乏新鮮感和跳躍式閱讀。關于缺乏新鮮感這一問題,考生可以在課本上不斷地做一些簡單的批注,把一些考題簡單地標記在課本上,這樣每次看課本的時候都會感到有新的收獲。
另外,看書的時候一定不能跳躍式閱讀,即遇到自己已經熟練掌握的內容就一字不看,這樣非常容易造成知識盲區。一旦考到了被忽略的內容,就會讓人措手不及。所以,在高考之前,一定要認真地研讀課本,把每個知識點都理解透徹。
二、掌握方向:高考真題是我們高考復習效果的試金石
高考真題是歷年高考的測試題,它是檢驗大家復習效果最有說服力的試金石,所以說應該注意真題的復習。做真題的過程中,一般建議大家在一輪復習后分單元做,二輪復習后做近三年的整套真題。即使每年題目的難度會有些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都是在一個度上來進行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基礎知識的復習。
真題的優點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考題基本上能夠把高考考點中所涉及到的類型都包括進去,盡管每年都會有一些新題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即使有一些變化,也是在原來老的題型上通過制造障礙,或者添枝加葉以后形成的一些題目,因此建議大家在考試中特別注重真題的演練。真題不僅反映了出題人口味和題目的難度、特點,而且和未來考試題目的難度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把握基本概念怎么演變成一個題目。所以說,由于它的這樣一個特點,我們在復習過程中,一定注意真題的復習和把握。
我們一般在高三一輪復習完之后就會做成套的高考真題,就是磨煉大家的答題技巧、答題速度及思維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真題。
三、查漏補缺:筆記和改錯本就是最好的補充能量
筆記一般是老師或者學生根據書本知識進行的章節知識體系,或者整本書知識的重新構建。這些主要是對知識的梳理,讓學生對知識點有各個不同角度的認識。主觀題的解答中尤其可以體現其價值。基礎好的同學一般都會自己構建,最后二輪復習時還會對熱點知識進行補充,是提高主觀答題水平的法寶。如《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分主體和小知識點構建,就能解決許多實際中遇到的主觀題,可以摸索出好的和快的答題方法。
一本好的“錯題集”就是自己知識漏洞的題典,平時要注意及時整理與總結,在政治復習時“錯題集”就是你最重要的復習資料,因為人的第一印象最深,容易一錯再錯,最初復習時一定要多回頭看,以后隔一段時間可以加長一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有時還可以依據自己的錯點做新題,查看自己掌握了沒有。雖然每位同學的“錯題集”不盡相同,但其他同學的“錯題集”中的優點是可以借鑒的,故同學們平時也要注意相互之間的交流。
教師也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做一個回頭看的錯題集,節省學生自己找題的時間,做針對性的查漏補缺,以此來提升班級的學習效率。
利用課本落實好基礎,讓高考真題把握方向,攜筆記和錯題集幫我們查漏補缺,高三學生如果在考前能把復習中這三項重要的任務落實好,高考我們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