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雪瑩
【摘 要】水彩風景畫歷史悠久,早在古埃及時期就已出現。18世紀歐洲水彩畫興起,到19世紀末水彩畫已經發展出完整的體系。這一時期的英國水彩畫壇名家輩出,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水彩技法,大大地豐富了水彩風景畫的表現力。從此,水彩風景畫漸漸達到藝術頂峰。本人通過對英國水彩畫的歷史發展狀況及特征進行研究,探尋其藝術表現形式和技法,充分展現英國水彩風景畫的藝術魅力,讓觀者能夠真正欣賞英國水彩風景畫的藝術真諦。
【關鍵詞】英國水彩畫;風格;藝術欣賞
中圖分類號:J23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2-0150-02
在生活中,人們需要美的東西來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水彩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把人的內心情感和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通過鮮明活潑的色調來觸動觀者。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以彩度變化去層層重疊,即使是最淺、最淡或明度最高的色塊,都能增加美妙的厚度與質感。最動人心魄莫如水分與色彩交匯的擦撞,時而流蕩相容,時而排斥分離和沉淀。進入畫作的世界,撥動作者內心深處的“情弦”,激發創作者的熱情。水彩畫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擁有巨大的潛能和不斷發展的空間。縱覽18、19世紀英國水彩風景畫,用自身獨特的魅力展現了水彩藝術的光芒,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收獲了豐碩的成果。這正是現代藝術家不斷探索的原因所在。
一、英國水彩畫的發展歷程
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水彩畫被越來越多的資本家喜愛和欣賞并購買用來裝飾家里。16與17世紀早期的英國水彩畫是以碳墨線條造型,略施淡彩記錄地貌的風景畫。這一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在城市的富裕商人家里,常用地形圖風景畫作為裝飾。這一新趨勢意味著地形圖水彩風景畫是一種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同時,還有一種地形解釋、說明的功能。之后,畫家們通過不斷地實踐與探索,水彩畫的表現力增強。原來只為輔助素描的地圖水彩畫,很快成為輕快活潑、清新透明的獨立藝術。創作題材從描繪風景發展到人物和故事性的作品。18世紀中期,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出現新的浪漫主義思想,主張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性,畫家們開始對懷古持著批判的態度。這種作為浪漫主義思想影響著畫壇,畫家對家園、鄉土景觀的喜愛,贊美大自然和鄉村景色,技法上干凈利落,筆法冷靜果斷,以情寫景。他們重視色彩的重要性,表現技法更趨于完善,使英國水彩不僅在當時的歐洲獨樹一幟,而且對世界畫壇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十九世紀中期是英國水彩畫全盛時期,無論風景、人物、動物和花卉等各種題材上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透納與吉爾丁,使這一時期成為英國水彩畫的全盛時期。
二、19世紀英國水彩畫的特征
在這一時期,水彩畫體現了三個鮮明的特征:一、對自然界的提煉和概括。英國受來自海洋濕潤空氣的影響,使得大自然的光色瞬息萬變,有的畫家著重于寫景,有的畫家偏于抒情,水彩以其特性在這一領域獨領風騷;以抽象大塊面的結構構圖或以地平線布局,加上個人豐富幻想的細節,對自然進行精細概括和提煉。例如,透納喜愛戶外直接取景作畫的方式,親近自然進行創作展現他優秀的速寫功底。與自然接觸才是細膩豐富的情感最濃厚的時刻,透納能將其把握住并表現出來,他悠閑地在泰晤士河畔,隨心所欲地用水彩勾勒提煉自己所捕捉到的躍動的光線。19世紀的水彩風景畫具有嚴謹的寫實主義傾向與用色強烈鮮明的抽象風格,寫實與寫意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空間的營造與表現。由近到遠,垂直于水平線。光與氛圍之中尋求與結構的折中,從光、陰影和顏色中獲得對比,營造畫面形體結構和內在力度。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在色彩的應用上,水彩風景畫更注重表現光色和大氣效果。“潑色法”運用在水彩畫中,頗像中國水墨畫,具有抽象的意味。如:透納的《暴風雪》這幅畫,雖然描畫的是在漩渦風暴中航行的船,但是所呈現的卻是船只與風暴融為一體的畫面。透納在風景畫創作上大膽地以抽象的手法表現船的形式,自由瀟灑運用色彩,成功地表現出大海上風暴的氣氛效果。透納的水彩風景畫就像中國的大寫意作品,絕不是忠實于對象的寫生之作,而是為表達情感而創作,是帶有強烈主觀愿望和戲劇性夸張手法創作的作品。
三、技法熟練,材料豐富
早期英國水彩風景畫所采用的技法,重點放在精準的素描造型上。用筆純凈寬闊均勻,將單色、薄透的色彩一遍遍涂在素描底層之上。只有這種技法,水彩風景畫才便于制版、設色版畫。通過大量復制印刷發行,滿足市場的需要。由于當時的水彩畫和設色版畫之間是沒有多少界限的。在設色版畫盛行的時期,被版畫復制技術長期所束縛,水彩畫的繪制技法得不到發展。到了19世紀,畫家的技法更加成熟,對于變幻莫測的光線和云彩的飄移,以及地面景物隨著光的變化而變化,色彩和調子也相應變化,這一切不可能一成不變,但畫家能用獨特的眼光和手法表現出來。熱衷于局部的中國白的應用,透明色與不透明色層層疊疊,干畫法和濕畫法相結合。擦、洗、刮等方法追求真實感。如:畫家康斯坦布爾用“油畫-水彩”的材料技法描繪風景氣氛,水彩因為靈動不固定性,有著表達自然界短暫變化的優越性,但在表達具體而不可駕馭的特定氣氛則需要用油畫輔助。畫家需要有一種預定的專業知識組合水彩技法,在千變萬化的自然界與水彩變幻不定之間,穩定客觀對象駕馭表現技法。
四、19世紀英國水彩畫的藝術欣賞
(一)真實性
19世紀英國水彩畫家對水彩風景畫的審美觀念也是不盡相同,多種多樣。畫家們養成旅行寫生的習慣,從觀察中獲得經驗。掌握素描淡彩功夫,以推展大地深遠的空間,以準確的透視和比例、敷彩形成自然界的真實性。“真實”的自然只是表象的,所以是虛構的景色。色彩的功能主要是表現光線的來源,強調明暗的差異,形體相似與實景實物有同等的輕重感覺。例如:畫家普勞特在《羅馬諾爾瓦的古市場》中用小號水彩筆和蘸水鋼筆以褐色來勾勒建筑的外形與石塊、瓦片、窗格。由這一幅古代市場作品,可以看出普勞特畫筆下典型雕像般的人物形象與灰棕色線條勾勒建筑的厚實感,呈現出如舞臺一般的效果。例如:福斯特《德文郡的幽谷》細致描繪了德文郡一處樹林密布、清溪穿越的山谷。畫家用超強的耐心,將白云投下的光線描繪得逼真感人。左右兩側山坡有覓食的羊群,左上方有裊裊炊煙升起的城鎮景觀,通過左側坍塌地與近景植被的仔細交代,畫中可以看出描與擦的混合所造成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畫家、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用自身飽滿的情感融入水彩畫中。作品充滿了藝術家的情感、思想和追求,透過作品我們看到的是英國畫家的修為和愿望。司圖阿特與瑞里特合作的《雅典的古跡》第一卷前言中說道:“由于將真實性看得比其他方面都重要,我有意拋開那種最容易使藝術家沉迷其中的隨意性……畫中的每一個事物都沒有經過想象力的修飾……畫中的人物也是來自景點的真實性……”,我們不難看出司圖阿特的研究忠實于自然。
(二)語言
水彩風景畫的語言探索不僅僅是對作品構圖、技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作品自己的風格特點,每幅作品都有代表它獨有的個性與氣質。我們在看待客觀世界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觀察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大不相同。19世紀英國水彩畫家的水彩畫,基本上是按照其受過的嚴格訓練來畫輪廓,結構嚴謹。但是在線條運用上會更加自由表現畫面的氣氛。畫家不滿足于城市建筑物和城市內周邊一些范圍狹窄、景物刻板的畫作題材。他們更需要畫視野寬廣、內容復雜的景色。遺跡、古代建筑物以及宏偉壯麗、連綿不絕的群山之間,巧妙地運用并突出交叉對角線,一覽無余的遠景效果,使畫面產生空間感。例如:大衛·羅波茲《卡恩的圣皮耳教堂》畫面十分生動地表現出建筑物的天然特色——并不是直觀的建筑風格,而是刻畫了建筑物的內在歷史、構造和用途。強光由右下角投射下來造成右下角全部隱在一片灰藍色的投影里,因此,即使有前景中的三條漁船與岸邊漁民的大幅度動作及亮麗色彩,仍安穩地成為風景中一項元素而已。畫中巧妙地將冷暖色對比,以瀟灑的筆觸呈現水鄉古建筑與運河,賦予了畫面無限的詩情畫意。
(三)光與色
19世紀英國水彩風景畫的色彩樸實,如深綠色、棕色、干澀的深紅色和灰褐色;作品有時帶有畫筆的線紋,這樣產生了一種斷續的光照效果,是更為成熟典型的畫風。例如:吉爾丁《約克郡科爾克斯托爾修道院的黃昏》廣闊的山谷里,蜿蜒流淌的小河旁有一座古代修道院,云際射下的光束投在修道院的草原上。大塊面的形式與深紅色和灰褐色色彩搭配,畫面既統一、和諧又變化多端。例如:透納的《小帆船接近海岸》表達了光與色相互交織出的夢幻:光即是色,色即是光,畫面中的人物和物象融為一體,白色的帆若隱若現,完全被光的重要性所替代。畫家透納通常表現的是天光水色渾然一體,云、霧、水融會其中的景象,用炫目的光線、燦爛的色彩、大膽豪放的筆觸描繪出充滿激情、奔放和速度感的繪畫作品,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幅炫眼耀目的世界。
五、結語
通過對19世紀英國水彩風景畫的真實性、技法、語言、光與色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到畫中的語言、情感、高超的技藝,對后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和參考意義的。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獨有的天氣是風景畫創作的源泉,在表現天氣、營造風景氛圍方面與畫家的實踐與探索是分不開的。水彩風景畫影響了英國風景油畫,甚至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風景畫。
今天的水彩畫已經在世界各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這與英國水彩畫家們不懈的探求有關。縱觀英國水彩畫的發展史,不過三四百年的時間,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而獲得偉大的成就,是如此的驕傲和自豪。
參考文獻:
[1]楊恩生.水彩經典[M].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
[2]約翰·羅斯金.現代畫家[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安德魯·威爾頓.英國水彩畫[M].李正中,姚暨榮,譯.中國文聯,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