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政
【摘要】我國金融業市場已經全面開放,這既符合我國長遠利益,同時也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金融監管應當適應開放要求,在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定與安全、保護存款人和社會公眾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監管不應成為增強我國金融業國際競爭力和金融創新的障礙。因此,分析金融開放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影響及其對策,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迫切任務。本文對現階段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開放 金融監管 對策
1.現階段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金融法律體系不完備,監管理念和手段落后。
完備的監管法律制度是實施有效金融監管的前提和依據。雖然我國的金融監管已經邁人了以法制手段為主的階段,但金融法律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已經制定的法律規范過于原則,操作性差,缺乏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監管部門在具體實踐中難以把握。一些行業,如證券業和保險業,還缺乏專門的監管法律依據,容易出現監管不到位或監管真空的現象。此外,在監管理念上,往往注重合規性監管,側重機構的“準入性”管理,而且缺乏在金融開放條件下開展監管的意識。這就造成了監管會采取計劃性、行政性手段,不利于金融業務的開拓創新,也不利于金融機構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結構。
1.2 監管主體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
監管機構嚴格分工、各司其職,相互間協調性差,面對混業經營的趨勢和金融業務創新,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雖然建立了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但還不能真正做到相互配合、信息共享。盡管修改后的《人民銀行法》以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都對此問題做出了規定,但這些規定過于原則,很難落到實處。
1.3 金融監管組織體系有待完善。
根據國際金融監管的普遍經驗,有效的金融監管應當建立在監管當局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組織的自律監管、金融機構自身的內控機制、社會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基礎之上。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還很薄弱,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1.4 分業監管體制與混業經營趨勢之間存在矛盾。
外資金融機構大量涌人國內,必然會要求從事混業經營,即使我國利用限制性保護條款,這些機構也可能通過跨國經營的方式繞過監管,開展混業經營。同時,我國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在金融實踐中,已經在從事混業經營性質的金融業務,分業監管體制無法對上述情況進行有效監管,甚至會出現各行業監管機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奪權力或在出現問題時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這是影響中國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
2.開放形勢下完善我國金融監管的對策
2.1 健全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更新監管理念和手段。
應當在現有金融監管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監管經驗和國際性監管標準,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并抓緊制定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同時應根據新形勢的要求,補充制定新的金融監管法律規范,使監管機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以此維護金融業安全、穩定、有效地運行。在監管理念上要樹立在開放形勢下進行監管的意識,樹立合規性監管與風險監管相結合.以風險監管為主的指導思想。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動的風險控制。在監管手段上,必須以法律手段為基礎,根據金融市場的規律和要求,采取間接的手段進行監管,改變過去單純依賴行政命令式的監管方法。在保證金融穩定的前提下,放松約束金融業合理競爭的過度監管,尋求保證金融業效率和穩定的最佳均衡點。
2.2 改革和完善現有的金融監管組織體系。
要充分發揮金融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管作用,完善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機制,逐步建立起行政監管為主、行業組織自律、金融機構內控、社會監督配合的大系統監管體系。有效的金融監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行業組織自律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督促各會員認真執行金融法律、法規,協調金融機構的同業競爭關系,及時發現金融風險隱患,確保金融業平穩健康發展。而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又是外部監管的基礎,只有金融機構內部形成良好的內控機制,外部監管才能奏效。今后一段時期,應當著力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和金融機構內控機制的建設。
2.3 適應混業經營趨勢,加強監管主體之間的協作。
我國金融業已經走上混業經營之路,這是金融開放和國內金融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面對混業經營趨勢,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樹立協調監管的理念,淡化分業管理,強化彼此之間的協調合作,將法律的原則性規定真正轉化為具體的協調監管聯動機制。完善已經建立的高層定期會晤制度,充分實現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2.4 加強國際間金融監管的合作與交流。
金融開放條件下,金融業務不再局限于某一國家和地區的范圍,容易引發諸多涉及金融監管的國際性問題。我們應當主動適應金融監管的國際化趨勢,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與協調刀月垮國監管的需要出發,我們可以開展雙邊監管合作,在條件成熟時,還可以通過國際金融組織開展多邊金融監管合作,以實現防范和化解國際性金融風險、保障國際金融安全的目標。
2.5 建設高素質監管隊伍,提高監管效率。
具備了健全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監管隊伍加以落實。同時,監管隊伍的整體素質,還直接關系到監管效率的高低。因此,必須根據金融開放形勢的要求,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開展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引進一批精通業務,經驗豐富的高級監管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法律要求,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結束語:
在中國金融市場已經全面開放的今天,國內金融市場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也使國內金融業利用自己的長處與外資金融機構展開競爭,從而提高資本市場效率。但國內金融市場仍不穩定,國家貨幣政策實施難度加大,過快開放可能引發金融波動甚至爆發危機。因此,監管部門應該與時俱進,在把握全局的情況下,履行全新的職責。
參考文獻:
[1]鄧富蓉.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影響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 (08).
[2]張璇.金融對外開放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1).
[3]劉翁雯.金融對外開放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大經貿,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