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欣
【摘要】農村集體經濟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制度基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在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發展壯大集體濟要根據當地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提高集體經濟管理水平,補齊農村農業發展短板,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村集體 經濟問題 調研思考
近年來,我縣以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為抓手,按照積極穩妥、因地制宜、加強管理、示范帶動的思路,細化目標、強化保障、扎實工作、創新實踐,切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力地提升了村級組織的組織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穩定脫貧奔小康提供堅實組織保障。
一、嘉蔭縣發展現狀
由于我縣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自身發展能力不強,我們確立了以申報中央和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及項目拉動、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工作思路。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2018年申報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及項目進展情況。2018年對上申請資金210萬元,成功申報項目a個,每村獲得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30萬元。
(二)2019年申報中央和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及項目進展情況。2019年對上申請資金300萬元,成功申報項目6個,每村獲得中央和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項目分別為:保興鎮東湖村流轉林地使用權置業項目:目前資金已經到位,土地已購買完畢,并簽訂了合同辦理了相關手續,正在準備對外發包;伊春市嘉蔭縣烏拉嘎鎮立志村土地流轉項目:目前項目資金已經到位,正在與土地流轉方進行流轉相關事項洽談中。伊春市嘉蔭縣向陽鄉育才村土地流轉項目:目前項目資金已經到位,土地購買合同和公證都已完成,正在辦理相關手續;伊春市嘉蔭縣常勝鄉河口村生豬養殖項目:由于資金到位時間較晚,不適合生豬養殖,該項目預計明年年初進行實施;伊春市嘉蔭縣滬嘉鄉福陽村三減小麥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目前項目資金已經到位,正在辦理土地流轉過戶手續;伊春市嘉蔭縣紅光鄉東開村綠色蔬菜種植產業項目:目前項目資金已經到位,正在進行項目手續審批。
2017年至2019年省級扶貧和我縣、鄉三級扶持的8個項目全部完工,預計2020年能夠獲取收益。
三、存在問題
(一)村級運轉經費不足。由于嘉蔭縣2017年執行了省政府黑辦發[2017]57號文件,村干部工資和離職村干部生活補貼翻番增長,個別大型村村級轉移支付除去以上兩項開支已經難以承擔村級正常支出,馬上要擠占村集體的其他收入。
(二)發展動力不夠足。村干部對發展集體經濟信心不足、依賴心理重,現有村集體經濟項目大都是依靠中央、省、縣扶持資金,在挖掘利用自身資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方面做的還不夠。
(三)發展后勁不夠大。現有村集體經濟項目渠道不寬,產業項目規模相濺l較小,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夠大;相關部門扶持政策不到位,鼓勵引導措施相對較少,缺少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四)缺乏市場管理經驗。由于我縣地處邊境地區,人口稀少、交通閉塞、信息不暢,市場經濟不活躍,廣大村干部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缺少市場管理經驗,抵御市場競爭風險能力差。有的村班子特別是村支部書記缺乏敢闖敢拼的沖勁、洞察市場的眼光、經營管理的本領,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拿不出思路、想不出辦法,發展集體經濟僅僅局限于資產租賃、機動地發包之類的傳統方式,沒有現代管理經營的思維和能力。
四、工作建議
(一)總體思路。圍繞實現穩定脫貧奔小康目標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途徑,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強力實施“惠農富民”舉措,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形成村級集體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持續有效的增長機制,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占娜各提供有力支撐。
(二)途徑措施。一是進一步明確職責任務。由組織部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明確責任分工,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加強保障;積極協調國土、發改、商務、住建、農業農村、自然資源、市場監督、稅務、金融等部門,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主動搞好服務,在政策指導、資金扶持、土地使用、項目引進等方面給以支持;把各鄉(鎮)黨委書記明確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第一責任人,進一步壓實責任,親自抓、負總責,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二是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結合現有的盤活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服務經濟、開展經營服務等發展途徑,組織財政、土地、農林、水利、金融等部門,制定完善財政、土地、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具體幫扶政策措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駛人快車道。三是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堅持“三有三帶”標準,注重從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村官中把懂經濟、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大力實施鄉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依托農村干部培訓中心,每年開展大規模輪訓;有計劃地組織鄉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提高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本領。四是進一步嚴格獎懲激勵。把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作為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設立扶持獎勵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扶持村集體收入增量;和增幅在全縣前10名的村。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績突出、貢獻較大的人員,在評先評優和干部使用上予以優先考慮。探索實行村干部報酬逐步與村集體經濟的效益掛鉤,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大會集體討論確定,其報酬可隨村集體經濟效益的增減而增減。
參考文獻:
[1]張曉紅,劉力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推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1(02).
[2]崔藝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J].特區經濟.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