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德文化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孝德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保障。探索孝德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路徑,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文城融合,注入“名城”之魂;文旅融合,唱響“名城”之名;文教融合,塑造“名城”之形;文企融合,做強“名城”之城。
【關鍵詞】孝德文化 經濟社會 融合
孝德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妥善處理能產生巨大的合力效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積極探索孝德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孝德文化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支持
孝德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文化軟實力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支持。我們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孝德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孝德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以南山為例,南山孝德文化是南山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01年起,南山集團便利用“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這一詞匯的吉祥內涵,策劃舉辦了一年一屆的煙臺龍口南山國際長壽文化節。2012年開始,龍口市將“孝德文化節”與南山國際長壽文化節一并舉辦,并增加了“新24孝賢”評選、“孝心微傳遞”等二十余個市民喜聞樂見的節慶活動,豐富了孝德文化內容,使福壽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南山孝德文化已經成為南山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張靚麗的名片,在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孝德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保障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對精神文明的訴求,這是人類社會完善自身的表現。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物質財富日益增加,這為孝德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保障。
自上世紀90年代,南山集團為解決南山村自身養老居住問題,便投資建起了2.2萬平方米的南山老年公寓,配備了賓館化的服務設施,凡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人住老年公寓,日常生活由專人照料,老人們平時在公寓里下棋、讀書、看報、做健身操,其樂融融。不僅有高標準的老年公寓,生活在南山的老人們還享受著優越的福利待遇。南山村民達到退休年齡后,按年齡每年可享受數額不等的養老補貼,每人每年免費定制兩套衣服,每年到齊魯醫院南山分院免費體檢一次,每月免費理發一次。每年重陽節,公司都要在南山各賓館宴請全村退休老人并發放禮包,被稱為“南山千叟宴”。
隨著社會老年群體的不斷增多,關注老年群體、發展老年事業成為南山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使命。正是基于這樣的擔當與責任,南山根據自身的旅游資源,將福壽文化融入到集團發展的占妙名中去。
2009年,南山集團創始人宋作文董事長提出了“從南山做起,讓老年人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更有樂趣,更有空間”的老年事業發展理念,以“中國首席濱海養生谷”的宏偉目標,把目光轉向了國內外的老年休閑度假、養老養生市場。在此目標的指導下,先后投巨資興建了南山老年大學、國際休閑療養中心、南山養生谷醫院等適合老年人休閑療養的設施,同時成立了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南山養生谷健康發展中心、南山陽光藝術團等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組織各類培訓班、文化交流活動等進入常態化運作。
南山孝德文化建設事實說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孝德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保障,確保“孝”由“知”到“行”,真正實現孝德知行合一。
三、孝德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路徑
推動孝德文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社會建設融合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
(一)文城融合,注入“名城”之魂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底蘊不深厚、文化特色不鮮明的城市,容易淪為過目即忘的無魂之城。鑒于此,一個地方進行城鄉建設規劃時,可以將孝德文化植入,進行深度融合,彰顯孝文化名城特質。
南山村是個城鎮化的新農村,它的養老中心,尤其是南山老年大學為南山村提供了高格調的文化品位。近幾年又在“養為核心,醫為基礎”的發展理念上,推出以服務有活力的老人及需要康復的客服群體,依托齊魯醫院南山分院醫療平臺,打造一流康養中心,為旅居、短期康復療養、全日制寄居養老、高端社區養老等提供康復保健、中醫養生、生活照護、關懷慰藉等多元化服務,建立了南山康養小鎮。無論內涵還是外延,都豐富和拓展了孝德文化的內容。同時,也擴大了地方影響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文旅融合,唱響“名城”之名
現代旅游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本質上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審美享受,是旅游者對文化的訴求。獨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孝文化是回望血脈的源頭。地方旅游發展中融入孝文化,無疑增添了旅游的文化感召力和情感吸引力。那些仰慕孝文化、懷念古孝子的海外游子,可以通過回國尋根、尋親,尋找未泯的孝文化古風,從親切的孝文化氛圍和濃郁的民族親情中找到歸宿感,得到心靈的撫慰。這樣的文化引力往往超過經濟引力,文化本身也能夠創造經濟效益而成為文化旅游的“吸鐵石”。
自2012年以來,每年的重陽節,都會在南山景區舉辦由龍口市政府主導,南山集團積極響應的孝德文化節。孝德文化節的開展,弘揚了傳統文化,給當地旅游業增添了溫情脈脈的色彩。同時,推出針對市外游客參與的新項目,對外召開旅游推介會,進一步做大做強龍口孝德文化節品牌,促進旅游業增收發展。
(三)文教融合,塑造“名城”之形
作為一種文化,孝德文化具備特有的教化作用,能夠在社會形成一種尚學明德的風氣,是社會文明極具生命力的部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要動力。孝德文化發展與社會治理二者有機結合、協調互動、共同推進,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孝德傳統、構建文明和諧社會,都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龍口以孝德文化建設為先導,系統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城市精神涵養,“最美龍口·好人之城”的城市品牌得到了快速傳播和廣泛認可。近年來,龍口市已連續8年舉力孝德文化節,評選先進入物,弘揚孝賢正道,先后有168人受到表彰。同時,每年拿2300多萬元用于發放長壽津貼,百歲以上老人每年可領取津貼4800元。[4]龍口市以實際行動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社會氛圍,通過“孝”這個道德風向標,把一人一家的個人品德、家庭美德深入引向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領域,構建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標準,使孝德文化浸潤家庭、沁人人心。
(四)文企融合,做強“名城”之城
孝的本質是一種責任,以中華孝文化為動力,把“孝養”和“孝敬”植入企業文化,是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新思路。企業孝文化是企業的“潤滑劑”,能夠起到凝聚人心、增強效益的作用。企業發揚孝文化,會增加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增強拼搏奉獻精神,促進企業發展。
南山集團就是一家將“孝文化”培育成為企業文化的成功例子,它以“家文化”、“孝文化”建設為亮點,從制度文化、關懷文化、精神文化、溝通文化、榜樣文化和學習文化多方面著手,通過開展“愛廠如家愛崗敬業,活動,樹立“企業為家”的思想,培養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把弘揚和踐行孝德文化的品德行為拓展到企業經營理念上,形成了“忠誠、責任、勤奮、敬業”的企業精神。妙用“孝文化”增強了員工的職業道德、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拼搏奉獻精神,促進了南山集團品牌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熊德琪.推進孝文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路徑[EB/OL].人民論壇網,http://www.rmlt.com.cn/2018/0724/523985.shtml?from=groupmessage,2018-07-24.
[2]周凱.孝文化:經濟發展的催化劑[J].人民論壇,2010(11)
[3]劉潔.德孝文化與社會治理[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3)
[4]山東省龍口市第八屆孝德文化節開幕[EB/OL].新華網山東頻道,http://www.sd.xinhuanet.com/sd/yt/2019-10/07/c_1125075835.htm,2019-10-07.
項目來源:本文為2019年度“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南山孝德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研究”(項目編號:CT201911252)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蘇永榮(1978-),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煙臺南山學院人文學院思政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