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當前各高校均建立了“獎、貨、勤、補、免”相結合比較完善的資助體系,以國開行貸款和生源地貸款為主體,這些資助政策都切實解決了很多困難生的后顧之憂。但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部分受助困難生不知恩、不感恩的行徑,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筆者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系以公益活動為抓手,組織受資大學參加公益活動為例子闡述高職學生以公益活動推進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徑,發揮高校資助育人的作用的路徑。
【關鍵詞】公益活動 感恩教育 資助育人
當前各高校均建立了“獎、貸、勤、補、免”相結合比較完善的資助體系,以國開行貸款和生源地貸款為主體,這些資助政策都切實解決了很多困難生的后顧之憂。但是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了部分受助困難生不知恩、不感恩的行徑,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筆者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系日公益活動為抓手,組織受資大學參加公益活動為例子闡述高職學生以公益活動推進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徑,發揮高校資助育人的作用路徑。
一、感恩教育育人體系的背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2019年,學生資助將堅持黨的領導、完善資助政策、做好困難學生認定、改進資金分配與發放、推進信息化建設、強化資助育人、加強規范管理、擴大資助宣傳、加強調查研究、提升服務水平這十個方面發力。特別在強化資助育人、做好困難學生認定和改進資金分配與發放方面,力圖做到人性化、動態化和精準化認定。做到精準扶貧,這樣才不會讓其他學生覺得扶貧不公,以達到提高受助學生的感恩意識的目的。
感恩教育作為高校踐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是實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把感恩教育和生活世界育機對接,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實現對世俗生活世界的超越。這是一個長期、連續、動態的過程,需要高校輔導員充分尊重大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主動性,引導學生注意道德發展過程的親身體驗,進而養成良好德行,培養感恩意識。筆者所在院系就依此并結合90后00后的新特點以公益活動推進感恩教育。
二、組織受資大學參加公益活動推進感恩教育
在幫助貧困大學生的同時既要注重“扶智”,也要注重幫助他們把自己的“志氣,扶持起來,做個有骨氣的年輕人。筆者所在的院系組織受資學生參加“識恩知恩”“實踐公益鑄造感恩品質”“勵志樹人增強感恩效能”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并建立長效機制,以推進感恩教育。
1、感恩節養老院公益活動推進”知恩識恩“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受資學生了解什么是恩,明白所獲得一切非是天經地義,所有無私的給予都是自然的恩賜、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匯聚和凝聚。接受給予的人要心存感激,進而能把這種感恩之情化為個人的道德準則和品質,并積極踐行。以學生組織為依托,完善困難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機制,要求獲助學生每年必須完成20小時公益勞動。定每年定感恩節之日開展到社區養老院公益活動,通過與老人接觸感恩家人.感恩父母.感恩爺爺奶奶,為大學生知恩、感恩和報恩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2、“器官移植”“關愛流浪動物”實踐公益鑄造感恩品質
加強感恩實踐,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進行感恩教育。在課余時間進行實踐,與社區聯合組織受資大學生參加“器官移植公益活動宣傳”,與動物保護協會合作參加關愛”流浪動物“。中鼓勵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恩,實踐感恩。如器官移植公益活動宣傳,讓高職院系學生認知,知愛己,愛人,愛物。
與社區聯合組織受資大學生參加“器官移植公益活動宣傳”,傳播“2012感動中國一何月”器官移植的大愛精神。實踐公益活動促進我系受資大學,正確用倫理道德規范科技的發展,正確的理解器官移植的大愛,實踐公益鑄造感恩品質。我系參加過此類實踐公益的受資大學黃玉蓮再獲悉自己患尿毒癥后,感恩學院,社會的愛心幫助,簽器官移植捐贈同意書,離世后捐出自己器官。
3、“勵志樹人增強感恩效能”
完善資助制度,做到精準認定。將獲助學生每年必須完成20小時公益勞動寫人條例。在公益活動中鼓勵學生參加實踐勞動和家務勞動,并要求服務對象對學生實踐進行評分反饋,讓困難生感受家長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在切實的實踐體驗中喚起困難生的感恩意識。將感恩公益實踐切實與資助評比有機結合起來,完善機制,把勤工助學育人導向的強化。使受資助大學生能夠自食其力,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體現了“扶困”與“扶志”的有效結合。在確保“立德樹人、資助育人”的前提下,不斷推進建設物質支持與精神感染,能力提高與思想開化等方面的體系。要以公益為抓手加強對受資大學進行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勇氣,堅定他們學好本領、回報社會的信心和決心,真正增強感恩教育的效能,把感恩教育落實到實處。
感恩意識的培養是高校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學生資助的重要環節。感恩意識的培養是大學生愛國情懷、團體意識、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舉措,感恩教育應當滲透教育的全過程。針對當前存在感恩意識缺乏問題及原因,要突破傳統,多管齊下,從學校、社會、家庭各個層面加強感恩意識培養,切實讓困難生知恩、感恩。困難生既是感恩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強困難生感恩意識的培養,不斷促進資助育人在困難生當中的作用,讓更多的大學在受到資助過程中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物質的資助更是一份人文關懷才是資助育人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李若彬.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匱缺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9):149-150.
[2]胡鷗孫娟.內觀療法理念下受助學生感恩教育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78-79+111.
[3]王永燦.高校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分析及路徑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08):27-28.
資金項目:本文系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度資助工作研究專項課題“高職院校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路徑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