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的創新教學展開深入研究,先闡述了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作用,如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美化心靈,然后又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如對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準確定位,發揮思政引領作用、設計音樂制作課程與思政課程課件、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體現出公共音樂制作課程課件藝術性、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腳本設計,通過這幾點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 思政素質教育 創新模式
引言:在當今社會,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深入改革,也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課和思政素質教育課程,學生能通過課件來學習公共音樂課件課。在欣賞音樂過程中,逐漸養成藝術細胞,促進智力發展,進一步也提高道德素質。基于此,在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課程中融合聲巴政素質教育,提高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課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想象力,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進而使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獲得提高。
一、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作用
音樂是實施素質教育中最佳途徑,在高職院校音樂課程教育中,充分發揮出思想素質教育作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公共音樂課程教育是一個必選課程,在進行音樂課程教育和學習時,能夠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還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
從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程的角度上來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共藝術教育和公共素質教育,對于音樂課程教學和思政素質教學來說,可先進行音樂課程教育,學生在音樂學習和音樂欣賞下,來培養學生道德藝術情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進行音樂欣賞時,體會到藝術美,進而培養學生完美的藝術靈魂。學生在音樂課件課程中,還會能夠更好地凈化自己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進行J困政教育過程中,可融入音樂作品欣賞,樹立學生三觀,這種塑造審美觀方式,鍛造學生有自己的世界觀,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認知能力,充分認識到思政素質,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政素質教育。
(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公共音樂課件課在藝術課程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此課程發揮著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道德情操,使學生富有創造能力。在公共音樂課件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對音樂進行欣賞,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融合思政素質教育時,進行音樂欣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高等院校公共音樂課件課融合思政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獲得提高。
(三)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美化心靈
在公共音樂課件課中融合思政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心靈和美化心靈。藝術修養和道德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學習英語課程,體會到生活的美感,有一個良好的道德情操,在進行公共音樂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三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道德品質。還能養成協作精神,有利于學生形成美好心靈,也推動了精神文化建設。
二、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的創新教學策略
對于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來說,也是培養思政素質和道德情操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育人重要方式。在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教育中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還能將思政教育和音樂課程教學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也促進高職院校不斷完善藝術培養和素質培養教學體系。
(一)對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準確定位,發揮思政引領作用
高職院校在進行公共音樂制作課時,對于課程設置選擇上,找準定位,根據社會需要人才需求,進行藝術教育中融合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為了將開設公共音樂制作課程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在進行課程定位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結合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思政素質,尤其是在音樂教育管理上,對公共音樂課程人才培養和人才建設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完善相關教學體系。在公共音樂教學中,要融合思政教育,提高學生感知能力,還要對學生形成思想道德風尚給予引導,使學生創新能力和思想素質獲得提高。
(二)設計音樂制作課程與思政課程課件
在公共音樂制作課程設計中,結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融合思政課程課件,促使我們教學過程不斷優化,進而提高了教學效果,有了計算機的輔助,符合學生實際需求,體現出現代教育的魅力。基于此,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生活事例設計課件內容,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設計高職院校音樂課程課件時,可開設關于民族音樂課程,如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和交響音樂賞析課程。這種學習和欣賞音樂傳統音樂課程模式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而且還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
(三)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體現出公共音樂制作課程課件藝術性
在高職院校公共音樂制作課件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融合思政素質教育,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能夠起著一定幫助作用,使學生在音樂藝術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音樂美學元素,營造出良好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環境。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不僅僅提高學生音樂素養,調動學生主動性。基于此,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體現出對媒體課件藝術美,將多媒體色彩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集中學生注意力。為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藝術美,可以以形象美和聲音美表現形式。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美,提高學生陶冶情操,獲得感知和理解。
在公共音樂課件制作上,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要結合教育規律和教育思想,尤其是教學藝術。采取做有效形式將其表現出來,運用制作公共音樂課程課件方式,將音樂藝術本來面自體現出來,而且還能蘊含著不同思想,更加生動化、具體化。
(四)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腳本設計
在對公共音樂制作課程腳本設計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將學生主動性要充分發揮出來,可以在不同機會下,采取不同情景,根據學生所學的腳本知識進行腳本上的設計。在腳本設計過程中,要邏輯組織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從而設計出思路清晰、有一定結構性、各項任務明確腳本內容[4]。但在頁面設計上,要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有條理性。可針對不同課題設計相應的板塊,可以以圖表按鈕形式展現出來。
例如:教師在設計聲樂課板塊設計時,其主要內容要有歌曲背景資料、歌曲演唱、分析重點、伴奏等,又比如:在設計欣賞課板塊時,將作曲家和作品分析、音樂相關知識體現出來。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實際需求來學習。
結束語:總而言之,在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教學中,要融合思政素質教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認識到公共音樂課件制作課程的地位,以公共音樂課程藝術培養為核心,進行音樂欣賞。在設計公共音樂課件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公共音樂課件藝術美體現出來,體現出現代教育的魅力,進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晶.構建高職高專思政課情境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6):130.
[2]陳琛.高校公共音樂課程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的創新教學模式探索[J].湘南學院學報,2019,40(84):123-125.
[3]王志強.關于“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風,2019(19):44.
[4]邵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社會熱點問題的滲透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74.
基金項目:課程思政背景下中國音樂史課程德育滲透路徑研究,編號:2019kcsz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