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東

【摘要】造型、黑白關系及色彩是藝術設計的三大重要元素,平面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要圍繞提高這三方面的能力而設置課程和展開實施。該文探討了三者的特性及相對關系,在注重教學細節的同時,把造型、黑白和色彩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基礎課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才能為藝術設計打好堅實基礎。
【關鍵詞】造型 黑白 色彩 結合
網絡的繁榮、新興媒體的不斷涌現導致以影像、圖片、符號為主角的信息爆炸時代的形成。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每個人的視野,做為受眾需要甄別良莠;而平面設計師則需努力讓自己的設計脫穎而出,這其中設計作品的水平是重要考量。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水平的提高和設計基礎課程的合理設置及充實有效的教學內容有著直接的必然關系。
符號與圖形是視覺傳達的核心,要做好平面設計必須建立起以圖形和符號為載體的思維表達模式。而這種模式的建立是貫穿于整個設計基礎課的教學實施之中。模式的建立不能立竿見影,必須是一個較長時間的有意識訓練過程。所以基礎課的設置必須既要有前后嚴密的因果邏輯關系又要選擇極其有營養的課程。
造型、黑白關系及色彩是繪畫、攝影、影視及諸多新興藝術形式的主體構成三要素,也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平面藝術設計的基礎課程設置也都是圍繞著旨在提高這幾方面能力而展開的。
造型能力永遠是圖形創意從業者的第一生產力。把創意外化成設計作品,造型能力是最重要的手段。圍繞提高造型能力一般會設置《速寫課》、《設計素描》、《人體寫生》等課程,這些課程前面銜接高考前的基礎教育,后面順應《插畫設計》、《圖案設計》、《圖形創意》等課程。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藝術設計學生的造型訓練和純藝術生的訓練還是有不小區別的。首先就純藝術學生而言造型轉化成他們需要的藝術語言非常簡單順暢,幾乎不存在什么隔閡,尤其單純追求其繪畫本身藝術性的學生更是如此,比如中國古典大師李公麟的線描人物、動物,其線的造型本身便形成了很成熟的語言并有了自己的語境。
而對于設計專業的學生則有所不同,造型只是手段和工具;而且沒有大段的課時做造型的訓練,但造型能力又是實現設計構想的必要手段,這就要看如何充分利用好這短暫且寶貴的基礎課時間。
這時教師對造型規律的正確認知及美學規律的正確導向就顯得特別重要。視覺傳達是以圖形為載體的藝術,圖形的獲取基本都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自然,同時作為設計主體的人對來自客觀的圖形具有能動的主觀改造。
如果沒有主觀歸納改造從而達到升華,那么直接取自自然的形狀就會顯得缺少智慧與設計主體的審美情趣。就好比分別用詩歌和紀實文學去描述同一個情緒,詩歌應該更有難度,而且詩所營造的氛圍應該更藝術一些。那藝術造型是應該靠近主觀呢還是更靠近客觀?這其實是整個藝術圈不斷討論且每個藝術參與者都不斷拷問自己的一個問題。造型太靠近客觀或者反之都不是太好的狀態,其實每個藝術家在造型方面都是介于主觀和客觀兩者之間的某個點上,且這個點是隨著人的審美等諸多因素的改變而改變的。更靠近客觀的寫實造型在一開始的時候更容易讓人接受,但隨著年齡、視野和知識結構的變化導致人的藝術觀乃至人生觀都會一點點地改變,這些變化將直接導致藝術情趣的取向變化,這其中對造型的要求所產生的微妙變化很有趣。一開始造型靠近客觀的會漸漸向主觀方向移動,反之亦然。由此看來,更高價值的造型必須是主客觀之間的某個點,這個點太靠近主觀則所創作的作品會空洞乏味,沒有道法自然的靈氣;如果太靠近客觀則會缺少歸納提升,無法做到藝術高于自然。
可見,造型的這個點的位置是一個動態的,處于主客觀之間微妙平衡的一個點,基于藝術稟賦和諸多后天因素而導致每個人的點都會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的造型訓練課程正是幫學生去尋找自己的點。明白了造型訓練是在做什么對課程設置及最大化的達到教學目的都有很大幫助。例如在速寫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仔細觀察模特,用線條繪制出生動概括的人物形象。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其一是生動,這主要靠觀察,畫得像模特就會生動,也就是靠近客觀;其二是概括,要求線條流暢,刪減次要細節,即主觀因素的介入。這是老師的要求,但學生未必理解或不能馬上達到效果。
根據上述關鍵詞安排教學細節就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需要讓作品生動就把單張作業的完成時間放長一點,使得學生有時間觀察與描繪模特的細節特征,比如每張作品30分鐘。與之相反,為了達到概括的目的則把繪制時間縮短,比如每張作品只給10分鐘、5分鐘,一分鐘或者默寫,從時間上的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學生掉人多余細節的刻畫中。在課程的整個教學中兩種方法輪流操作,使得學生在不斷地實踐中漸漸理解了什么是生動與概括的有機結合,然后老師再從理論上進行該流理效果就會好很多,并有效地在有限課時里達到滿意教學目的。
造型是視覺藝術的骨骼,黑白關系則是血肉。太極圖是圖形設計里面的經典之作,除了造型極其完美且動靜平衡之外,太極圖的黑白安排也達到了極致精妙。如果把太極圖去掉黑白關系只留線描輪廓,然后放到二十米遠的地方去看,其視覺效果就不明顯了,可見造型和黑白關系的共同作用才能使圖形獲得最大的視覺力量。
藝術設計基礎課里解決黑白關系的重點是“單色階九調訓練”。自然界里從最亮到最暗是沒有階梯變化的,單色明度色階是人為的設定,九調訓練的本質是在此基礎上強化了人為干預明度變化,使其主觀創造性在圖形創作中占主導地位。九調訓練一般放在《平面構成》里講,這是解決黑白關系的一個重點環節,對后續課程諸如《色彩構成》、《插畫》、《招貼設計》等都有很大作用和連續性要求。九調訓練有兩個主要教學目的,黑白色調的控制及黑白對比關系對虛實的控制。這兩點在九調作業中很容易做到,因為調式是規定好的。難點是老師通過更進一步的理論引導消化并運用到后續的作業中。后續作業之一比如畫一張以鳥為素材的中長調作品,學生就會真正把知識點領悟到。如果沒有拓展作業的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圖一參考資料,圖二以針尾鴨為題的中長調作業)
有了完美的造型和考究的黑白關系就能創再出很好的藝術品和視覺圖形了,比如到處可見的黑白標識、圖案,優雅的中國水墨畫,黑白的世界已經很精彩。如果說造型和黑白成就了很好的形象,色彩則是這個形象頭上的一枝花。孟塞爾色立體是基于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構建起來的色彩體系。這個體系科學明了,把色彩存在的問題可以綜合地解決,是色彩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色相及純度這兩個要素學生還是很好理解,在實踐中容易出問題的是明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前面課程里的九調訓練拿過來,強調色彩除了色相以外其色相的黑白關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有不少學生會被色相干擾而忽略了黑白,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后面設計圖的墨稿能明顯把問題暴露出來。和以前的九調訓練打通以后其拓展作業可以系統地解決不少問題,例如以鮮花為素材完成一張濁色、紅綠調和、高短調的設計作品,通過這種把知識點整合在一起的作業訓練效果很不錯,同時也讓學生熟悉了如何利用色彩知識把素材變成作品的一個完整過程,可以說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結語:教書育人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情,藝術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則更難。設計基礎課的課程設置要通盤考慮,做到前后課程銜接緊密合理,這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還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目標相對具體、操作性強、能在課時內達到為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細節,并緊緊抓住既定目標,直到實現為止。如果目標實現不了,要么修訂目標,要么反思教學細節。造型、黑白及色彩是視覺藝術的三大支撐要件,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并通過合理課程實施有機整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才有可能為以后的LX計課程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紹宏《設計的藝術史語境》,廣西美術出版社2018
[2]丁寧《西方美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威廉莫里斯(英)《靈動的設計》,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