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實現民族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作為基礎,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撐。文化自信事關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華民族的力量,激勵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可以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爭取更大的話語權,能夠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襲。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文化的高度發展和繁榮,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的高度發展和繁榮,才能凝聚民族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文化自信 中國夢 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歷經5000年綿延發展,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東方文明,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此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在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一、文化自信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對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一有機整體的自信,三者密不可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具有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文化的根基,又具有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先進文化引領中國前進方向,又在發展中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已經深深融人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始終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豐厚滋養。它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發展。只有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增強對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認識,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更加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具有獨特精神力量
中華文化蘊含著獨特的精神與力量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創造幸福、追求夢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等熔鑄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理想,是中華民族的永恒的精神財富。文化自信以一種無形的形態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中,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實踐中激勵人們的行為,成為人們不斷奮斗、戰勝困難、實現理想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在當代中國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凝聚磅礴力量,激勵全體中華兒女為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文化自信體現出獨特文化胸懷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是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念也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從女媧補天到愚公移山,從百家爭鳴到四大發明,從長城到京杭大運河,從“高峽出平湖”到“神舟飛天”,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振興中華”等這種偉大的精神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團結奮斗,朝著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前進。
兼收并蓄、開放包容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顯著特點,也是中國千百年來發展進步的重要經驗。從“厚德載物”到“和而不同”的包容氣度,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的開放姿態,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都體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的胸襟,讓中國人民以一種非凡的胸襟與氣度走向世界,與其他國家相互借鑒,與世界攜手同行、合作共贏。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
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一直相伴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過程,激勵著中國人們覺醒和自強。中華民族的發展飽經憂患與滄桑,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在發展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從“落后就要挨打”到“兩個務必”等。它們是中華民族在發展壯大中表現出的深謀遠慮,讓我們從來都是清醒的看待自己的發展和外界的形勢,這都源于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與危機意識,這也是中華民族雖然歷經苦難依然砥礪前行的重要原因。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歷程,中國人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時刻給與我們以警醒,從而激發出整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才能讓我們永遠奮發圖強、不斷進步。
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在最關鍵的時候,越是需要文化自信的支撐。文化自信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畢雪晗.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視域下的中國文化自信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05):39 -42.
[2]楊起予,文化自信的歷史由來和現實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9(6):51-58.
作者簡介:董慶強(1986年一),男,漢族,山東滕州人,管理崗教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