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坤
【摘要】2908年以來,大學生招生規模發展迅速,大學生就業競爭激烈,特別是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的就業更處于劣勢。研究表明: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缺乏職業的長期規劃、職業的認知能力不足以及性別歧視均影響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職業規劃。本文針對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解決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貧困家庭 女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一、前言
中國恢復高考招生以來,招生的規模在一定的比例內逐年增長,在2000年以后招生的規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到2019年全國高校錄取820萬人,錄取率接近80%。同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人數達百萬,涉及眾多高職院校。高校的擴招的提高了高中的升學率,讓更多的學生圓了大學夢,提升了學歷,從而提升了國民素質,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受教育差距,實現了教育飛躍發展,更有利于發展經濟,拉動內需。然而擴招結果導致了教育質量下滑,打破了大學生就業市場洪需平衡。面對大學生就業日益嚴峻的形勢,大學生在大學時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非常必要。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關乎其就業競爭力,關乎家庭和社會的發展,特別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的就業。
二、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困難的成因
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就業困難已經是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貧困女大學生,在高中以前大多在欠發達地區接受教育,個人認知、家庭背景、社會資源、就業信息等都受到一定限制,這些限制影響了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部分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受到的教育就是追求成績,埋頭苦讀,往往在語言表達、社會實踐和視野等方面受限。進入大學后面對環境的變化,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不知所措從而袖手旁觀,如不及時調整自己,容易導致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往往連唯一追求的成績都會失去優勢。在喪失自信的前提下,經濟貧困女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更無從談起。同時,近年來,社會中出現急功近利,一切向錢看的虛榮社會風氣,對缺乏家庭和社會資源的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在這種心理之下,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科學性,從而制約他們的職業范圍和職業選擇。有研究表明:來自非貧困家庭的學生在擇業選擇上比貧困家庭學生更具有主動性和開放性;人際關系方面非貧困家庭的學生也顯著優于貧困家庭學生。
(二)對職業生涯缺乏長期規劃
非貧困家庭女大學生面對職業困境會有多種選擇:一是通過考取證書增加職業選擇的砝碼;二是通過考研或者出國來延緩就業時間,提高學歷增加就業的實力。然而對于貧困家庭女大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就背負了物質和精神負擔,只能通過及時就業獲取薪水,緩解家庭的壓力。不少研究表明:父母教育程度高,子女教育程度顯著高于父母程度程度低的家庭;家庭月收入高,子女教育程度顯著高于家庭月收入低的家庭。可見,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由于自身家庭情況,在長期職業規劃當中缺乏主動性,處于被動狀態。
(三)職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認知
大學生對專業和職業的認知程度,影響著個人駕馭職業規劃的能力。家庭是排在學生成長的第一位,家庭氛圍是否整合、父母職業的社會地位、家庭的教養方式都影響著女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貧困家庭自身文化水平、社會階層和認識水平等限制,無法與女大學生進行深層次關于職業的進行溝通和交流,更無法進行有效地指導。然而非貧困家庭對于職業的了解、行業的發展、職業未來發展空間相對于貧困家庭均有深入了解,能對孩子有效的指導或者潛移默化地影響。有研究表明:父母職業與孩子職業具有很大的相關性。
(四)性別歧視在有些行業依然存在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在就業市場被歧視一直存在,特別是側重刁體力的職業。同時女性就業時,雇主考慮女性特有的生理結構,面臨人生必須考慮的生育階段,根據勞動法,雇傭單位必須提供相對長時間的產假,同時還要繳納各種保險和安排其他人頂替她們的工作,客觀來說增加了雇傭單位的勞動力成本。
綜上所述,貧困女大學生家庭社會資源的擁有度較低;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家庭不重視教育或者對待孩子的教育有心無力;父母對孩子關注度較小,父母為了生計無法經常關注孩子的教育。
三、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經濟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盡管在職業選擇和發展面臨諸多不利,但是不能忽視學校、社會、教師等外部環境的因素,更不能忽視貧困家庭女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地發揮程度。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的職業規劃。
(一)充分發揮大學生自身在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觀能動性
貧困家庭女大學生是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客觀審視自身的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有意去建構資本或者規避不利因素,就會極大消減家庭經濟貧困對自身在職業生涯規劃的不利影響。中國歷來就有貧富不超過三代入的說法,激勵著女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的命運。很多來自貧困家庭女大學生通過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技能,在社會占有一席之地。
(二)發揮社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貧困家庭女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深遠的影響。國家在扶持貧國家庭女大學生時不僅要物質經濟的支持,更應該從心理、精神多等方面幫扶貧困家庭女大學生。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就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取向,即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貧困家庭女大學生堅決消除“等”、“要”、“靠”觀念,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到西部地區、邊遠地區工作。學校應加強對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對就業困難的學生應加強心理排查并建立臺賬,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計劃。政府部門應對貧困家庭女大學生營造公平的競爭的環境,建立健全公平制度,根據其特點引導相應的崗位就業。
(三)多措并舉支持經濟貧困家庭女大學生深造
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大學生就業市場,貧困家庭女大學生處于劣勢,很多貧困家庭女大學生愿意提升學歷,但是自身經濟條件有限而選擇放棄:。而對這種情況,政府、社會、家庭要采用多種方式支持女大學生提升學歷,提高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能力。
(四)營造家庭經濟貧困女大學生就業良好的社會環境
政府和社會要加強《勞動法》關于女性就業權利的宣傳,用人單位要認真貫徹女性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消除女險就業歧視。政府加強對企事業單位的監督,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通報,并追究法律責任,從而進一步保障女性就業的權利。同時,政府、學校應提供經濟貧困家庭女大學生就業培訓,提升職業適應能力。進一步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掌握創業技能,實現自主創業,創造就業崗位。在培訓中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原則,要突出市場導向原則,適時分析市場變化對創業行業的選擇,切實提高創業培訓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曦,陳海萌.和諧社會視閾下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53-57.
[2]胡文燕.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索——基于家庭環境對職業生涯規劃影響的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v.14(21):177-178.
[3]趙杰.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問題與對策探究——基于家庭因素影響的視角[J].青年時代,2019,000(003):172-176.
[4]顧姍姍.高校貧困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模式的構建[J].價值工程,2011(23):291-292.
[5]葉逢杰.高校貧困生就業分析及對策探討[D].2008.
[6]馬超俊.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02):55-58.
[7]依帕爾古麗·托合提肉孜.女性就業歧視及應對措施[J].商,2016(2):58-58,共1頁.
[8]徐章輝.我國城鎮青年女性就業歧視狀況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6,000(007):20-23.
基金項目: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校級課題項目“資助育人視域下貧困家庭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幫扶路徑研究”(項目編號:ZZ201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