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本文主要講述了從中國古代藏書樓到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要歷程,詳細介紹了藏書樓的起源以及戊戌變法、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對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推動作用。通過對古代藏書樓到近代圖書館發展和演變的歷史背景進行詳細分析,進而為我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藏書樓起源 近現代圖書館 發展軌途
引言:在我國古代就有收藏典籍、字畫的優良傳統。據文獻記載自周朝起就已經有專門進行書籍收藏的官員和藏書制度,并在清代到達了鼎盛時期。隨著歷史的發展與變革,受到了西方思想影響的學者逐漸推動了藏書樓向近現代圖書館的轉變,本文試從古代藏書樓的起源談起,逐步分析歷史運動對于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轉變的促進作用。
1.中國古代藏書樓的起源
在中國古代,政權機構、寺院、民間團體以及私人收藏圖書文獻的建筑物都可以稱其為藏書樓。藏書文化歷史悠久,具體可以分為官府藏書、私人藏書、寺觀藏書、書院藏書四個方面,藏書文化隨歷史的進程而不斷壯大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古代藏書樓的逐漸興起和壯大。據現有資料證明,藏書樓這一概念發源于周代,是由于皇室貴族和官員富戶為滿足自身收藏需求與子弟培養需求而建立的用以藏書的屋子,后隨著書籍收藏的增加,收藏地點發生變化,逐步演變為藏書樓。藏書樓在明清時期進入鼎盛,開始逐步涌現出各具特色的皇家藏書樓、私家藏書樓。古代的藏書樓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收藏性。由于古代紙張與筆墨的局限,不但不利于書籍的傳閱與流通,還需要具有較好的保存環境,否則極易導致書籍出現受潮、發霉、生蟲等現象。此外,由于當時生產力較低,印刷技術十分不發達,導致書籍數量較少,并且我國古代等級制度分明,以至于書籍只能供少數上層統治者擁有。第二,封閉性。由于古代的封建制度使得各階層間等級制度嚴明,藏書樓作為私家財產并不對外開放,僅供自家子弟進行閱讀與的收藏。
2.戊戌變法推動藏書閣的轉變
我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誕生于清代末年,是基于古代藏書樓基礎上,結合當時社會需要所建立的新事物、可以說戊戌變法運動的出現是推動封建制度下藏書樓向近現代圖書館轉變的起源。
戊戌變法運動對于圖書館事業的轉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圖書館的建立。光緒年間的“強學書局”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公共意義上的藏書樓,在此基礎上,以梁啟超先生為主的維新派開始大量興建公共藏書樓。由F公共藏書樓體制不完善,沒能充分發揮公共藏書樓對人民思想的促進作用,而后,大批新式學堂的圖書館紛紛對外開放。隨著變法運動的深入開展,大量外國人進入中國開立圖書館,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第二,圖書館法的產生與發展。維新派在建立公共藏書樓和圖書館的同時也制定了相關規定,隨后,一些思想開明的官員紛紛向清政府提議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在光緒二十八年,清政府頒布了國家層面上第一部對圖書館進行規定和管理的法律。戊戌變法的出現動搖了傳統的封建主義,不但開立了歷史意義上的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更為后續圖書館事業建設提供了理論萌芽與法律參照,推動了圖書館體制由古代藏書樓向近現代圖書館模式的轉變。
3.五四運動揭開了近現代圖書館的新篇章
1919年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并向傳統的封建思想制度發起了挑戰。五四運動的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使中國人民的思想意識開始覺醒,并將無產階級推上了領導地位,從而引起了政治體制與文化意識的變革。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圖書館事業開啟了嶄新篇章。第一,各種新式小規模圖書館開始出現。工人與農民圖書館的誕生是五四運動在推進圖書館建設方面的一重要成就,在我國的圖書館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五四運動時隨著西方思想及科學文化的大量涌人,在知識分子的帶動下人們開始重視自身的發展學習,全國各地大量開始開辟圖書閱覽室,以此來增進工人與農民的知識,推進基層人民的思想建設。第二,通俗圖書館的建立。所謂的通俗圖書是指內容較為淺顯,文字較為簡單的讀物及書刊。五四運動后,北洋政府逐步重視了文化發展的作用,鼓勵各地建立通俗圖書館來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通俗圖書館的建立可以算是近現代圖書館的雛形。
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我國圖書館事業奠定了基礎,作為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五四運動徹底否定了封建主義,大力提倡新文化,不僅改變了傳統圖書館的封建觀念,更是建立了面向基層勞動人民開放的近現代圖書館新理念,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社會文化教育的作用。
4.新文化運動促進近現代圖書館觀念的深入
在經歷了五四運動后,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了飛速發展,人們開始轉變了自身觀念,這也促使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近現代圖書館的觀念開始深化,并在圖書館的發展中逐步引入近現代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在1919年李大釗先生就指出:現代圖書館建設不應與古代藏書樓一樣,要在藏書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圖書的效應,使圖書館具有教育性質。在李大釗先生的倡議下,圖書館職能逐漸向多元化轉變并增加了讀者服務,使圖書館的業務中心由書轉向人。
新文化運動的發起對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產生了諸多影響。推進了圖書館學理論的產生。新文化運動帶來了大量的西方先進思想,西方的圖書館學理論與力、館方式進入中國,促使圖書館學者們與相關人員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謀求圖書館的新發展,通過借鑒西方的先進思想,逐步拓展了我國圖書館學理論,為我國近現代化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與專業幫助。
結束語:綜上所述,無論是中國古代的藏書樓,還是近現代的圖書館,它們都是在特定社會環境下與歷史史命中產生的產物。我國古代藏書樓歷經時代變化與制度變革,由傳統的私人藏書樓轉變為面向大眾提供教育的近現代圖書館,它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聯結了中國古代藏書樓與西方近代圖書館思想,足夠成為中國圖書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頁。
參考文獻:
[1]王國榮.圖書館的演變歷史與新形態的出現[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09):140-141+144.
[2]劉春云,龔蛟騰.新文化運動與整理國故運動對中國圖書館學近代轉型的影響[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36(03):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