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利軍
【摘要】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日漸突出,就業難問題己經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極大關注。基于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出就業率高、流失率高,就業質量低等現狀,筆者深入探究導致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困境的深刻根源。
【關鍵詞】中職 畢業生 就業困境 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職業教育也面臨一些問題,尤其是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受到全社會熱切關注,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探究解決中職畢業生就業困境的對策是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的。
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高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我國用人崗位中最基層人員一直是短缺的,近幾年沿海城市普遍缺工,特別缺少一線的技術工人,為解決招工難題,一些企業紛紛尋求與中職學校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加之大部分中職畢業生就業期望值,比高職生要低,愿意從一線做起,就出現了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高的現狀,根據《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2013年發布的情況來看(如圖所示),中職生就業率高達96%以上,高于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90%。
(二)不同學科專業之間就業率差異明顯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體制轉軌時期,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和變化,某些規模不經濟、產品技術含量低、污染嚴重的行業出現行業性虧損,就業困難:而另一些行業必然會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迅速發展,如第三產業的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社會服務等,就業人數則大幅增加。面對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迅速變化,我國職業教育結構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從而使某些專業的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而某些專業的畢業生卻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所以不同專業畢業生就業差異明顯。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理工類專業,如土建類、機械類、電工類畢業生的就業率較高,中職文科類和農科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十分激烈,就業率偏低。
(三)中職畢業生就業流失率高,就業質量低
由于就業長效機制的缺乏,使得一些中職生會因為各種原因輕易地離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有的用人單位為了能夠使生產的成本降低,故意壓低工資,甚至通過裁員達到降低成本目的,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職生就業的穩定性。為了了解目前中職生實習就業的更多情況,筆者于2018年7-12月,選擇了廈門、上海、蘇州、無錫、鄭州、天津等十余個大中城市中的100家企業以及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等近10幾個城市的32所中職學校2000多人次中職畢業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生實習就業流失率平均高達55%,部分企業高達70%多:另外,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普遍不高,就業質量是一個衡量勞動者在整個就業過程中就業狀況的綜合性概念,反映了勞動者在就業機會的可得性、工作穩定性、工作場所的尊嚴和安全、機會平等、收入、個人發展等有關方面的滿意程度。
(四)中職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低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從事生產一線操作或管理技術工作人員,其優勢就在于學校進行兩三年的培養后,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但從實際就業情況來看,由于“校企合作”的不完全實現,專業設置和課程實施滯后于社會企業的需求,有的學校更是缺乏對就業市場的深入、全面調查論證,導致盲目辦學,使得所設專業與社會需求的就業崗位技術類型南轅北轍。許多中職生現在從事的崗位,一些初中畢業生通過一些簡單的社會培訓也可到到上崗要求。
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全球經濟危機、高校擴招加大了中職生的就業壓力
一方面,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徘徊,歐洲已明顯進入衰退期.歐債危機就是很好的例證,從表面上看歐債危機只是少數歐洲國家的經濟問題,但實際影響已經擴散至全球范圍,歐共體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在中國的投資占中國接到的海外投資總體的一半水平,歐債危機會使得一些歐洲企業減少在華的崗位需求,這將給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另一方面,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導致就業崗位需求與實際崗位數量差距拉大,加上物價上漲導致使一些靠微薄退休金度日的社會人人不敷出,被迫重新走向勞動力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業的競爭。
(二)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準確
定位問題一直是困擾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目前我國中職定位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一種傾向是一些中等職業學校在教育中強調學科型的傾向,套用大學的教學模式、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式的中職教育:第二種傾向是盲目追求“升級”的傾向,而忽視學校的辦學特色。由于這兩種傾向的存在導致中職學校定位不準確,不少中等職業學校仍在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未凸顯出學校的應用性特色,辦學方向與經濟市場的需求脫節。另外,一些中職學校辦學特色不突出,一段時間內勞動力市場急需何種人才,各學校就一哄而上競相設此專業,而不理智考慮市場需求與供給的關系,結果專業設置盲目,缺少前瞻性,造成畢業生“結構性失業”。
(三)企業用人制度標準高、要求嚴苛
受到學歷及工作經驗的制約,中職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企業大多為民營或私企,而這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大多數未給畢業生繳納社會保險,又常常通過加班的形式延長畢業生的工作時間,有3萬人參與的《2013年度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職場人在公司平均工作時間為8.38小時。30.3%的人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最長為16小時。這個數據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外資與合資企業更為突出。低薪、密集的工作安排直接影響到了中職生的基本生活,加上工資待遇、技術要求、就業機會與其他的社會勞動力沒有本質區別,這也給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重重困境。
參考文獻:
[1]葉小玲.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10)
[2]袁靜,中等職業學校職業問題與建議[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5)
[3]夏麗萍.中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意義、問題及對策[D], 蘇州大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