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岳江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趕赴朝鮮戰場。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揭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打敗美帝野心狼。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電影相關劇情是:王成英勇犧牲后,全軍開展學習王成的運動。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后,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并寄托自己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部隊首長也介入到歌曲的創作中,《英雄贊歌》在曲折中誕生: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人民戰士驅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為什么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發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一場戰斗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超過二戰最高水平的戰役。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幾乎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共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美軍戰后總結說:中國軍隊以他們不屈不撓的斗爭扭轉了白馬山之戰的敗局,并且迫使聯合國軍停止進攻。
70年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成為他們英勇作戰,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巨大精神動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與朝鮮人民軍一道贏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沖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斗,在最后一口氣時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占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斗,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余次沖鋒,斃傷敵人280余名,守住了陣地,立特等功、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有戰斗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立特等功、獲二級戰斗英雄稱號的通信英雄牛保才?;诖?,上甘嶺成為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不拍犧牲的代名詞,上甘嶺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同時激發許多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理論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而愛國主義則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終根植于中華民族心中,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砥礪奮進。
2020年9月19日是第20個“全民國防教育日”。而學校的國防教育則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的國防教育要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國防教育之中,利用2020年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組織學生觀看《英雄兒女》電影,請軍隊老干部講述上甘嶺戰役英雄故事,把國防教育與國防形勢教育相結合,教育學生牢固樹立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思想,使他們從歷史的經驗教訓和現實威脅中充分認識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向革命英雄學習的動力;要充分運用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社會活動,采取升國旗、唱國歌等形式,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愛國主義思想進入學校,傳播到課堂,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去,落實到學生的具體行動,使他們從小學甚至于幼兒園就開始時刻不會忘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今天的學生,就是國家明天的主人翁,是未來的建設者和保衛者。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國防教育列入工作計劃,加強對學校國防教育的組織、指導和監督,并對學校國防教育工作定期進行考核、檢查。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少年軍?;顒拥闹笇c管理。
小學和初級中學,應當將國防教育內容納入有關課程,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有條件的小學和初級中學,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國防教育為主題的少年軍校、征文、詩朗誦、革命歌曲等活動比賽;可以根據需要聘請校外輔導員,協助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
高級中學,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部隊應當協助學校組織學生的軍事訓練,傳播國防科技知識,提高軍事素質。
大中院校要通過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陵園、軍事博物館參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不斷豐富、拓展弘揚愛國主義教育載體,選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發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用好報刊、新媒體、廣播、影視、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化館等各種媒介,讓更多人了解、熟悉愛國主義精神,為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提供有力支撐;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舉辦座談會,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