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浦 楊洪
摘要:漓江旅游是桂林著名的旅游線路。本文通過前期調研,船舶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了解船舶工程的知識及游船、游艇設計規范,收集大量游船設計案例歸類,分析地域文化符號運用到有船造型設計案例,然后對桂林至陽朔漓江水道,游客人群,對桂林文化符號識別度進行調研。以此為基礎從桂林典型的文化符號中進行元素提取,變形與推演,最后形成漓江特色的游船設計方案。
關鍵詞:漓江特色;桂林文化;符號;游船設計
一、漓江水道與擬要解決問題
漓江段全長164公里,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是巖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漓江桂林市區段兩岸地面標高在154~132m之間,屬一級階地的堆積物,上部為粉砂質粘土,下部為砂卵層。漓江河槽寬在100~600米之間,江面寬一般為100~300m,在豐水期,漓江水面大多寬100~200m左右,水深1米多,而在枯水期,漓江水面寬大多在30~50m左右,水深不超過60cm,水量依靠流域蓄水補充。漓江的水文環境主要特征如下:水質清澈,透明度高。沿江河床多為水質卵石,泥沙量小,水質清澈,兩岸多為巖溶地貌;相對流量豐富,夏漲冬枯,暴漲暴落,豐、枯水期的水量差距顯著,水多與水少問題并存;漓江屬雨源性河流,降雨集中,雨量充沛,水量豐富,但徑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豐、枯水季節徑流量相差懸殊,豐、枯流量最大相差500倍以上;汛期來得早,枯水期時間長,漓江汛期為每年3月至8月,5、6月水位達到最高,8月汛期結束,9月至明年2月底為枯水期,時間長達5個月左右。
擬要解決的問題是設計出符合漓江特色的游船。首先分析桂林特色地域文化內涵,通過對桂林特色文化梳理和提煉,分析桂林文化的核心元素,并運用到游船造型設計上,在游客認知上產生共鳴,體現桂林旅游特色;其次分析設計的需求,創新點。以“乘客”為中心展開設計需求研究與設計,需要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地域文化特色、乘客的需求與行為進行定制;再次有關地域文化運用到船舶造型設計方面的文獻少。如何將漓江特色融入游船造型設計中,使漓江游船成為這座城市的典型的象征符號,為大眾所熟知。
二、游船案例與人群定位
著名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游船。威尼斯,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有水上都市的美稱,船是威尼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其中貢多拉最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直是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貢多拉外形明顯,極具地域特色它是一艘尖舟,造型輕盈別致的小船,在威尼斯水域,游客可以在貢多拉上一邊觀賞威尼斯風光的同時,還可以免費欣賞意大利傳統民俗歌曲,獨具魅力,深刻體現了當地的特色地域文化;此外,Absolute(雅舶仕)游艇運用的是著名的意大利跑車中使用的組件,內部做工精美,使用的材料是特級高品質皮革和堅固表面.全方位可見度的舵位設計,寬敞和安全的側甲板,多個貯物間和配有淋浴間寬敞的客艙,是Absolute(雅舶仕)專家智慧的結晶。
桂林屬國際旅游城市,游客來自世界各地。經調查發現現今桂林游船多為百人的標準游船,人群分布復雜,從磨石山至陽朔固定時間(上午9:00或9:30),一天兩趟,單程83公里,時長4.5小船服務的主要經營模式。模式單一。高端小型游船處于未開發階段。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類似家庭旅游,公司團建等小團體是高端小型游船的潛在消費人群市場潛力巨大,這些也是本次游船設計的消費人群定位。
三、漓江游船設計
桂林文化符號繁多,人們不可能全都認識,篩選分析典型桂林文化符號元素,在人們認知中形成共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本設計的重點。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文獻查閱然后和實地考察后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在此基礎上進行符號元素提取。一為象鼻山元素,象鼻山是桂林市的標志山,顧名思義,象鼻山形似大象,遠看仿佛有一頭大象垂首飲水,象鼻與象腿之間構成“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極具地域特色。二是靖江王城元素,靖江王城是桂林5A級景區,始建于明朝靖江王朱守謙,是廣西師范大學的前身,坐落于桂林市市中心,桂林5A級景區,每天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其建筑風格受王族風氣影響,城門通體采用象征王族身份的黃色最,城門的頂部有微微翹起的沿角,代表了靖江王城的特色。
在本次方案設計過程中,發現僅滿足游船造型美學以及產品的識別度是不夠的,游船作為瀏覽漓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是集美學與實用性為一體的現代工業產品,設計時必須嚴格針對游船的使用場景進行深入調研,綜合考量用戶需求、功能需求、地域文化、動力能源、造型美學、乘客行為、旅游服務,對目標游船進行產品功能、構造與尺寸、產品使用環境與方式。針對新功能開發、新技術應用等問題的分析與思考,提出設計概念,明確設計方向。在保證游船基本性能的前提下,進行游船造型創意設計。基于此,本方案設計了是一款桂林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型游船造型。造靈感來源于桂林象鼻山,提取象鼻山的整體立體造型作為游船的上層建筑,造型形似膠囊。采用吃水較淺的船體,保證能夠在漓江水道上穩定運行。此設計為單層游船,每次載客13人,大面積的舷窗設計為游客帶來驚艷觀光享受。
四、結語
游船造型設計與桂林文化息息相關,對于彰顯地桂林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代設計環境下,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就是保護和傳承民族、地域文化,在游船造型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過對地域文化元素的加工再設計,打造出具有桂林本土文化元素符號特征的工業產品,并使之成為構建桂林文化的新印象的標識符,從而形成有力的市場競爭力,繼承和發揚桂林文化的優勢,為桂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梁民杰.漓江游船變更為柳江游船的可行性分析.西部交通科技.2018 (02):188-191.
[2]劉李明,馬飛,張思;劉昊.高端游船游艇創意設計人才培養路徑探索與實踐.設計.2019:88-91.
[3]鄭剛強,劉志濤.船舶設計藝術理論體系研究.包裝工程.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