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文化建設顯得非常重要,而基層博物館建設中,對藏品的保護與管理就屬于文化建設,不能引起重視的重要工作,就具體工作而言,要不斷的創新研究,以精準施策,切實做好藏品的管理與保護,有利于做好開發利用,為人們提高精神食糧搞好服務。文物是傳統文化的彰顯與記錄,基層博物館承擔著文物的保護與管理職責,應在傳統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本文從幾個方面對此項工作進行了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基層博物館;藏品管理;保護
一、做好藏品保護與管理的意義
基層博物館雖然藏品不多,但是各具特色,代表著地方傳統文化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是歷史的沉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文化見證,許多藏品由于管理和保護的方法不當,造成損壞;有的由于不重視,造成丟失;有的管理不科學,保護不及時,使得館藏文物失去應有的歷史價值。搞好基層館藏品的保護與管理,才能真正的開發利用,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據不完全統計,基層館在國家所有博物館的數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做好藏品的保護與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對豐富文化建設內容,能夠提供載體和見證,因此,搞好基層館藏品的保護與管理意義重大。
二、藏品的管理及保護措施
(一)形成全社會管理與保護藏品的共識。
對于基層博物館而言,所有的藏品都是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僅僅博物館的管理與保護遠遠不夠,需要通過地方政府的重視,輿論媒體的正面宣傳,形成破壞、盜竊文物可恥的氛圍,不斷優化館藏品的管理與保護環境,形成全社會愛傳統文化,自覺保護文物的意識,從而為提高基層博物館的藏品保護與管理責任感,為文物保護與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館舍與文物有利的保護管理環境。
目前,從傳統的基層博物館建設來看,館舍大都與景區、寺院、廟宇等建在一起,一般館舍陳舊,藏品裸露存放的較多,與安全、干凈、通風透光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館舍陰暗潮濕,墻壁破敗,文物遭到雨淋、粉塵掩蓋的情況到處可見,因此,應從管理與保護的觀念出發,對建在不利環境或者危險地方的館舍,應重新選址,提高重建標準,按照管理與保護的具體要求,結合上級管理部門和大型博物館建設的要求,在選址、設計、施工質量以及藏品管理與保護的各個方面,本著干燥、通風有利于藏品保護的條件,創設藏品的有利管理與保護環境,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對藏品的無意識破壞和馬虎造成的文物損失。
(三)提高基層館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計算機、互聯網的應用,對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環境都做了很大的改善與調整,信息化管理不僅效率高而且精準度強,基層博物館的藏品保護與管理也是一樣,要借助互聯網計算機的信息化技術優勢,提高管理水平,不斷強化保護效果,各地針對不同特色的館藏品,建立數據庫,在分享的同時開展保護與管理的技術交流,使基層館藏品的信息化管理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加強入賬藏品的妥善安置與保護
一般的入賬藏品都是基層博物館比較有價值的文物,做好入賬文物的妥善安置與保護管理是藏品保護管理的重點,必須要求專門專人專管,在管理機制和養護維護要求中,增加必要的措施和技術要求,要與普通的藏品進行區別分開,放置柜架也要經過相關的技術處理,強化防腐蝕功能,嚴防潮濕,做好雷電防控,確保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對文物不能造成直接威脅。進行環境控制的同時,做好登記、建立檔案,建立相應的數據信息,做到標碼清晰,容易察看。
(五)做好藏品的日常養護。
入館的藏品分別是級別不同的文物,做好日常養護很有必要。一是對造成破損藏品的修復。在搬運、騰挪和上架的過程中,有些藏品難免磕碰擦蹭,形成輕微的破損,要請專家技術人員做好專門的修復,并加強日常養護。二是對特殊的藏品實施專門管理。三是開展日常維護的科學研究。入館藏品由于制作材料不同,所占空間不同,工藝不同,修復起來不是簡單地加固和補丁,需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因而必須加強科學研究,結合傳統文化的內涵要求,加上美學、結構學等相關的專業技能,都要經過研究,制定修復方案,確保準確無誤,才能開展修復施工。
(六)對館藏隊伍進行培訓。
全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很多,形式內容各具特色,新時代,要做好館藏品的保護和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對現有人員隊伍,有計劃地進行專門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強化他們的敬業精神。一是相關的高等院校,創造條件,為各地的人才培訓,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保障,一方面各地可以委培人員到高等院校進行專門學習,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開設這樣的專業,培養專門人才,彌補社會上的人才需求。二是文化和博物館管理機構,通過工作指導或者線上培訓,加強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社會科研機構與各個博物館結合各自的職能,也可以對現有的隊伍人員素質實施幫扶式培訓。
三、結語
基層博物館及其藏品的保護與管理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載體,能夠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發揚地域文化特色,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因此,加強館藏品管理和保護的研究,提高科學的管理和保護方法、措施,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劉福艷.淺談關于新時期基層博物館藏品管理保護[J].中國民族博覽,2020(10):225-226.
[2]焦成.基層博物館藏品管理與保護探討[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04):91-93.
[3]張杰.關于新時期基層博物館藏品管理保護的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9):29+34.
[4]羅瑞明.淺談基層博物館藏品管理和保護[J].大眾文藝,2015(01):40.
作者簡介:
洪惠(1973—),女,蒙族,本科,蒙古通遼市博物館,文博中級館員,研究方向: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