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齊亞莉 聶群成
摘要: 結合“健康中國”戰略背景,討論當前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影響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相關因素。闡述通過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校院合作辦學,鼓勵學生參加康復技能大賽,建立康復治療創客空間,擴展學生頂崗實習方向,綜合培養畢業生職業能力,加強就業擇業精細化指導,全面提升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關鍵詞:康復治療技術;畢業生;就業質量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健康意識及康復需求的不斷提高,我國康復醫學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動健康與康復行業發展,壯大康復行業規模,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再一次將康復提升到重要地位,但與之相對應的國內康復人員就業現狀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其中部分高職類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當前仍呈現下降趨勢。2006年-2019年13年間,醫學技術(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先后設立,并逐步開始招生;開設康復治療學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快速增加至158所,開設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學校也由原來的64所增加到242所。隨著康復治療相關專業招生規模的急劇擴大, 招生人數日益增多,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成為了康復行業及相關學校關注的熱點問題[2]。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康復行業發展日益成熟化,就業門檻更高;本科院校康復相關專業大幅擴招,高層次康復人才涌現;高職畢業生自身定位不清,前期就業準備不足;康復師資準入與認證體系未建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冗長重疊。這些都客觀上影響著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健康中國”戰略背景,提出如下對策:
一、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成立由教學醫院知名康復專家、臨床一線資深康復治療師與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教學專業委員會,定期開展研討,共同修訂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根據當前康復醫學的發展現狀,立足專業發展特色,積極布局“健康中國2030”,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逐步延伸、擴展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方向。例如加大社區康復、中醫康復、運動康復等方向的人才培養力度,多元化培養社會可用的康復人才,順應新形勢下康復服務領域的擴展以及多學科融合的發展。
二、深化校企(院)合作辦學
一方面,深化與多家全國知名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合作辦學,發展教學醫院與實習基地,邀請醫院康復領域專家定期來校開展教師集體備課和專家講學活動,選派優秀專職教師到三甲醫院進行進修,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推動高職院校與相關養老機構的合作,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培養具備老年康復技術的康復專業人才。
定期與用人單位召開座談會,回訪用人單位滿意度、并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等問卷和調研工作, 分析并修訂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崗位能力要求,結合康復治療師(士)資格考試要求,校院雙方共同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標準。除此之外,承接醫養類專項技能培訓、職業鑒定、健康宣教等社會服務職能,鍛煉“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及水平,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
三、鼓勵學生參加康復技能大賽
注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自身心理素質、溝通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等培養。學校創造時間、空間、場地和氛圍,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別、各類型的康復技能大賽,了解當前行業內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提升學生的臨床技能。同時以康復技能大賽為切入點,檢驗和評價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促進專業教師及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合理化調整,使高職教育更好地與學生的發展相協調。
四、建立康復治療創客空間
同時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探索實施新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因地制宜開展"康復治療創客空間"。在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利用學校的創業平臺,為學生提供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支持,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幫助下或行內專家的指引下,從事專業相關的自主創業,提高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擴展其未來就業方向,讓每個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都有機會實現個人夢想。
五、擴展學生頂崗實習方向
由校方與實習單位共同成立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頂崗實習領導小組”,完善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建立10個月的有效實習周期,增加三級以上醫院+基層醫養中心的實習模式選擇,根據學生的實習意愿,鼓勵其自由填報。加強實習前安全教育的培訓;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制定相關實習實訓管理規定和考評辦法,督促學生主動學習知識與技能,保證畢業生培養質量;成立“實習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帶教老師培訓工作,提高帶教老師隊伍素質,考核與評價帶教老師帶教成效。
六、綜合培養畢業生職業能力
積極探索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康復人才崗位需求,完善校企(院)康復崗位對接,逐級遞進化培養學生能力,全程貫穿素質培養。通過“識崗”“練崗”“臨崗”和“頂崗”四部曲,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學校舉辦針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特定的就業培訓,向畢業生普及
求職方法與技巧,采用情景式教學法幫助學生求職演練,提升畢業生求職中應變能力。除了針對不同崗位進行專業技能的集中實訓外,緊扣學生日常生活中形象氣質、衣著修飾、言談舉止、溝通交流等細節,提升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高今后的就業競爭力[3]。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講座,傳授面試經驗,就業技巧。
七、加強就業擇業精細化指導
將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就業指導融入日常教學課程,提升學生的主觀認識,合理定位,認清現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全范圍就業[4]。
(一)社區康復:引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到基礎衛生醫療機構應聘就業,既能緩解基礎衛生醫療機構康復人才緊缺,又能充分實現畢業生自我價值。隨著國家醫療衛生改革深入,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崗位缺口較大,引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摒棄錯誤就業觀念,適時擇業就業,與基層醫療一起成長。
(二)醫養中心:作為健康中國的重要舉措,醫養結合已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各地市逐漸建立起醫養結合試點,根據已取得的試點經驗,下一階段逐步開始復制和推廣,在此過程中需要培育專業化的醫療隊伍,讓更多專業化康復人員進入到醫養結合行列,所以隨之而來的相關就業機會也日益增多。
(三)私人康復工作室:私人康復工作室是當前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發展異常迅猛,雖然規模和資金投入等與公立康復醫院還相差甚遠, 但是他們擁有先進的經營理念、靈活的管理模式、優質的服務體系和透明的激勵機制。
(四)南方就業,擴大就業范圍:對于中職生源且在校期間已取得康復治療士執業資格證的同學,鼓勵他們在完成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情況下,搶先一步,及早應聘就業。對于想開拓視野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選擇到沿海發達地區三甲教學醫院實習,為他們后續就業搭建更好的平臺,擴大就業范圍。
(五)繼續深造:對于學習欲望強烈且無太大家庭經濟負擔的學生,學校幫助拓展其學歷提升渠道,引導他們繼續深造,參加專升本考試,提升學歷。
在當前“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引領下,康復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康復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日趨成熟,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也會逐漸增高。我們應把握時代機遇,反思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抓住市場需求,積極尋找應對策略,順應新形勢下康復領域的擴展,為地方與社會提供更多實用性康復類人才,逐步提升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立典.健康中國戰略下康復服務發展的探討[J].康復學報,2018,28(01):2-4.
[2]王丹,羅治安,羅云,等.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8,33(12):1460-1462.
[3]李海波.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基于校企合作視角[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06):85-86.
[4]伊吉普,牛真珍,莊慶國,等.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及對策研究——以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7):38-39.
作者簡介:楊晶晶(1994--),女,漢族,河南濟源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康復醫學教育及高職高專實習就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