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雁鵬
當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存在矛盾與沖突的前提下,尋求二者實現互動融合的路徑,實現互補共贏,協同發展,構建和諧的媒介融合新機制,是實現媒體行業快速穩定發展的明確方向。因此,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融合的有效路徑,對促進媒體融合發展,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是指信息發布與傳播的速度。傳統媒體在信息發布過程中,需要通過信息的采集、整理、編輯、修改、排版、印刷出版等多道程序才能夠完成信息的發布。信息發布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傳播時效性較差。尤其是對于新聞類信息來說,極大地影響了信息的時效性。新媒體在信息發布中具有明顯優勢,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可以實現信息的即時發布,甚至是現場直播,第一時間將信息傳播出去,傳播速度具有即時性,有效保證了信息的時效性。
傳統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紙、雜志等,傳播范圍有限,而且更多的是通過被動傳播,公眾不收看電視、訂閱報紙雜志,則信息不能實現有效傳播。新媒體傳播范圍則非常廣泛,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可以擺脫時空限制,進行廣泛傳播。同時,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可以通過信息推送的方式,將信息直接推送到公眾面前,提高了信息傳播的主動性。
媒體公信力是媒體權威性的重要表現,決定于公眾對于信息傳播媒介的信賴程度。能夠對媒體公信力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主要是根據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確定的。傳統媒體相對具有更高的公信力,這主要是由于傳統媒體信息傳播較為嚴謹,對信息來源的正規性具有較強的保障。同時,傳統媒體在進行信息發布前,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充分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公眾對于傳統媒體具有較強的信任度,媒體公信力較高。而新媒體公信力則較差,這主要是由于新媒體門檻較低,很多新媒體信息發布者專業能力不足,不具有辨別查證信息真偽的能力;或者是專業素質不高,為吸引眼球,或一味追求發布速度而將不經查證的信息發布出來。尤其是當前自媒體迅速發展,且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很多自媒體為獲得關注,甚至存在胡編亂造的現象。這些都導致新媒體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影響公眾的信任度,導致媒體公信力不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聞傳播上,新媒體公信力遠遠不能與傳統媒體相比。
傳統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主要是單向傳播的方式,受眾只能被動接受其傳播的信息,而無法實現與媒體的互動交流。新媒體則相反,受眾在通過新媒體接收信息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夠快速獲得反饋,具有較強的互動性。
傳統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通常都會受到時間、篇幅、版面等因素的限制,從而限制了信息傳播的數量及內容。并且傳統媒體在信息發布之后,在進行修改則具有一定的難度。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的受限因素較少,信息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為受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延伸服務,例如下載、收藏、分享等,受眾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個性化檢索,獲得個性化服務。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有優勢,實現二者的互動融合,相互取長補短,獲得共同發展。現階段,科技傳播有效性是提高科技知識服務于社會的必要途徑,本文以科技傳播為例,分析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動融合的有效路徑。
傳統媒體具有當前新媒體不可及的公信力,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來提高自身的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在科技信息傳播過程中,對于新技術、新產品的相關信息發布,如果僅為新媒體傳播,則可能會有大部分受眾保持著懷疑的態度,但通過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則能夠有效提升科技信息的可信度。例如,人民日報與微博的聯合,在其合作中,人民日報通過注冊微博賬號進行信息發布,具有較高的國民信任度。如在屠呦呦榮獲若貝爾醫學獎相關信息傳播中,人民日報微博賬號對相關信息的推送,再利用微博平臺廣泛傳播的特點,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屠呦呦及其團隊在醫學上獲得的巨大突破和貢獻,提升了微博影響力的同時,也擴大的傳播范圍。
媒體與新聞受眾的互動,能夠有效提升受眾的體驗感,提高媒體的吸引力。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受眾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信息。因此,傳統媒體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的互動性的利用,拓寬傳統媒體與受眾的對話渠道,從而提高信息傳播效率,促進自身發展。傳統媒體在進行科技信息傳播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例如,科技期刊借助新媒體平臺,構建屬于自己的新媒體信息發布渠道,與受眾進互動。科技期刊是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集中發布渠道,其通過注冊微博、微信賬號、公眾號等,建立屬于自己的門戶網站,通過“兩微一端”,搭建預售中交流互動的多樣化平臺,及時獲得用戶的意見與建議,并及時反饋用戶有關于科技信息的疑問,從而提升用戶的黏性,是科技期刊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
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內容都是媒體傳播的核心基礎,內容為王是各類媒體發展都需要遵循的原則。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專業性,具有良好的品牌效應。新媒體在內容傳播中,則需要充分借鑒傳統媒體在內容管理方面的突出作用,如制定完善的內容管理、審核機制,確保新聞內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再結合自身傳播優勢,實現穩定發展。傳統媒體則需要在保持內容可靠性的基礎上,與新媒體進行互動融合,積極改革自身獲得發展。例如,當前自媒體迅速發展中,一些科技博主等自媒體在科技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借助自身與受眾的高效互動,通過為受眾提供互動性、針對性、分眾化的科技內容傳播,實現了良好的科技傳播效果。例如,殼網旗下的科技自媒體,立足于受眾,制作《夏日挑選西瓜小竅門的科學依據》等科技傳播小視頻,內容既具有實用性,受到大眾歡迎,同時還可以傳播科學小知識,提高科技傳播效果。
信息發布渠道的合理性和針對性,是保證媒體信息傳播流暢性的重要前提。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傳統媒體與其有效的互動融合,能夠有效拓寬信息發布渠道,擴大信息發布范圍,從而提高信息傳播影響力。在此背景之下,科技傳播工作者應當抓準當前融媒體發展機遇,不斷拓寬信息發布渠道。例如,中科院在科技信息傳播過程中,通過與抖音等短視頻App平臺合作,通過制作短視頻的方式向受眾傳播科技知識,提升了受眾對科技傳播作品的滿意度。此外,中科院還可以進一步進行跨界嘗試,例如制作科學主題影視劇、動漫等各種形態的科技傳播作品,打造科技大IP,根據分眾化特點采取合理渠道進行信息傳播,掀起全民愛科學的潮流。
新時代,傳統媒體發展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但其在媒體公信力等方面仍舊存在較大的優勢。同時,新媒體發展雖然具有信息傳播快、范圍廣等優勢,但也存在信息傳播混亂、傳播質量不高等問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針對科技類等重大信息的傳播中,通過二者的互動融合,在保證信息質量的同時,有效提高傳播速度、傳播范圍,充分發揮媒體融合優勢,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