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怡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和知識傳遞的橋梁,就像臍帶一樣緊密連接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這條臍帶是否能夠正常高效地履行職責,發揮效能,傳輸優質健康的養分,直接關系到一個高校教育的未來。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如何抓住機遇,建造更加科學的教材管理體系,對高職院校來說至關重要。目前教材管理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促進教材管理體制的改革已刻不容緩。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專業分類百花齊放,教學形式日益多樣化,招生人數大幅度增加。這為教材的管理工作帶來了無形的壓力。由于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教材種類和數量日益繁復,基于目前的模式教材管理人員單純只靠人力來完成教材的征訂、發放和結算變得舉步維艱。僅憑人工管理極易出現管理混亂的問題,應當根據當下形勢制訂一套全新的信息化教材管理體系來適應高校的教學管理改革和發展。
教材管理涉及到的具體工作分類繁多,包括教材的征訂、回告、發放、清退補領,講義的編排和印刷,以及龐大的費用結算等等,是一項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和耐心才可以勝任的工作。大部分高校基本只配備一名教材管理人員,工作量繁重復雜,且大部分工作都要仰賴人工完成,極易出現誤差。一名管理人員往往同時身兼多項職能,導致工作狀態混亂,壓力巨大。所以,優化教材管理人員配置,合理分配工作職能,提高管理人員自身水平和能力是目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材庫建設在教材管理工作中承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教材庫直接關系到教材的選擇和教學的質量,是高校教育的一大基石。一所高校的教材庫所涵蓋的教材信息往往超過十幾萬冊甚至幾十萬冊,它是高校歷年來教學軌跡的見證,教材庫的優劣間接體現了一所高校長久以來的教學質量水平,教學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但教材庫教材信息混亂、教材層次參差不齊,大量教材信息記錄錯誤、不完整或得不到及時的更新,為教師教材的選擇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所以,建立一套科學有序的教材庫管理運行方式才是解決問題之本。
目前,高校的教材選用基本都是由學院負責,教師根據需求自由選擇教材,匯總后由各院教學秘書提交教務處與書商進行對接,其中各環節審核稍顯形式化,這也導致了選擇的部分教材并未達到教學使用標準。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材選擇流程不規范不嚴格,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這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是教學管理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所以,建立一套嚴格的教材審核征訂體系,這是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和保障教學質量的壓艙石。
教材庫存積壓是很多高校都會遇到的問題,由于出版時間不確定、學生數量變動等多種原因都可能會導致教材的剩余。由于受報到率的影響,新生教材這一現象尤為嚴重,既浪費空間資源也帶來了經濟損失。新形勢下的教材管理模式應該順應時勢,努力提高管理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所以,建立一套科學聯動的教材管理鏈,利用信息化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和管控,讓數據和科學來引導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零庫存”。
場地不穩定、內部設施差、安全性不足、場地狹小、交通運輸不便等問題都為教材的發放和儲存工作帶來了多重障礙。因教材發放時間較短,導致場地不穩定或被占用,使優秀教材樣書無處存放。另外,因種種不可控因素,如天氣、時間等導致的變化都會為教材管理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建設正規的教材實體庫也是實現教材管理改革的前提條件。
教材管理工作程序復雜,包括教材招標、整理分類征訂單、發放、清退補領和結算等,十分考驗管理人員的統籌、數據整合能力以及細心和耐心程度,并非人們認為的只是發書那么簡單。所以,合理配置教材管理人員、科學整合團隊、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尤為重要。
合理分工,配備充足的教材管理人員,按照具體工作模塊進行分工協作,強化審查制度,把工作做到精準深入,發揮團隊協作力量,保障管理工作有條不紊,減小誤差。
提高教材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尤其是信息化能力,展開專業技能培訓,組織與有教材管理先進經驗的高校進行交流學習,關注管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個人提升訴求,為他們提供充實自己的機會,培養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材管理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工作領域都發揮著它巨大的能動性。就教材管理而言,建立一套完善的網絡信息化管理平臺是教材管理改革的必然切入點。根據從事較材管理工作的多年經驗總結,這一應用平臺應基本包含以下3 大模塊:優質豐富的高校教材信息庫、數據聯動的系統征訂平臺、精準分類的費用結算平臺和教材評價平臺。
2.2.1 優質豐富的高校教材信息庫
高校教材應適應當前教學形勢的特點,重視項目化,突出實踐性。學校可組織教師集中討論推薦優秀教材,并提供教材適用性和質量標準說明。隨后由教學指導委員會或者相關專家小組對所提交教材和說明材料進行審核,篩選出適用的優質教材,再由教材管理人員將教材的信息導入教材庫中。這既保障了教材庫的質量,也對教師的教材選擇起到了指導意義,數據清晰透明,避免了包銷教材和人情教材對教學產生不良影響,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
2.2.2 數據聯動的系統征訂平臺
在尊重高校相關教材征訂的管理辦法和原則的前提下,將審核過后已經導入教材信息庫中的教材系統征訂權限下放到各教學部,結合平臺中班級和課程信息點對點征訂。同時將平臺與學籍、招生等數據聯動起來,做到數據實時更新,直接生成更為準確的教材征訂列表,進而實現“零庫存”。管理人員從平臺中導出征訂列表后,不必再層層簽字審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管理人員還可以在平臺上針對學生個人進行數據的特殊維護,例如休學、退學、轉專業等,解決特殊原因遇到的清退補領問題,做到信息即時、準確、透明。
2.2.3 費用結算平臺
教材清退補領工作結束后,根據此前在征訂平臺維護記錄的征訂信息,系統可以自動進行教材費用的結算,并按照教材管理人員的需求進行數據分類統計,可按班級、學生個人、教材種類等進行分類計算,得出相應教材費用,并根據不同條目輕松檢索到所需數據。學生可以登錄平臺自行核對、查詢自己每個學期的教材書目和費用,做到信息公開透明,這也大大提升了財務管理人員在學生辦理畢業離校時教材費用的結算效率。
2.2.4 教材評價平臺
當課程結束后,學生可以登錄系統對此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進行評價打分,建立一套以學生為主體的監督機制,幫助教師和學校監控教材的選擇和質量,形成一個良性的“選—用—選”機制,回到最初對于教材庫的建設原點,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促進教學質量不停向更高水平發展。
在特殊環境下充分發揮供書商的能動作用,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服務,例如為特殊時期不能返校而需要進行網絡課程學習的學生提供教材一對一郵寄服務。建立危機應對機制,提高工作機動能力,在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下提出更多樣的工作方案。充分發揮供書商的特性,可以充當學校與出版社之間的親密橋梁,及時了解教材情況,協調電子教材資源的使用權限等,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因教材發放的時間呈階段性,且時間較短,導致場地不固定,嚴重阻礙了這項工作的可操作性。建立固定的教材發放場地,可用于日常展示、存放歷年來教材樣書,因新生人數不確定問題而導致的耗損講義也可以得到妥善保存,之后可以重復利用,極大地節省了資源,也為教材管理人員提供了寬松的工作環境。
促進高院校教材管理制度的優化和改革是推進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一步。正視高校教材管理機制中的缺陷,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經驗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循序漸進地促進教材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嚴謹地執行學校制定的關于教材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教材管理精英團隊,推動教材管理模式信息化,才能真正使教材管理工作成為教學的保障,為高校的教育發展打下基礎。以上是筆者對與當前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存在問題的剖析,以及針對相應問題結合工作經驗而提出的幾點建議。教材的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學質量的船錨,在知識的海洋中可以讓教學工作不懼暴風雨的考驗,保證學校這艘巨輪可以乘風破浪、穩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