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江
“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和推廣為媒體產業帶來了新的氣象。由此導致了一大批新形式的媒體行業出現,借助當前科技技術的“東風”,實現了迅速崛起和發展,對傳統媒體產業造成的巨大的沖擊。然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并非是絕對的競爭關系,新技術、新理念的出現同樣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將這些技術與傳統媒體結合,也可以發展出“電視+”。將節目與“互聯網+”融合后,能夠極大的促進電視節目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度和傳播范圍。而當前電視國際傳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果做到傳播范圍和傳播力度的擴大。
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傳統的電視節目傳播過程中,只能依賴于廣播電視傳播,沒有結合“互聯網+”技術,這就導致了電視節目的傳播速度非常慢。因為電視節目的播出都是提前安排好順序的,無法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這就導致了電視節目傳播的靈活性非常低。而且由于廣播電視信號的覆蓋問題,導致有些地區沒有響應的信號覆蓋,無法收看到這類的電視節目,這些因素導致了電視節目的傳播受到了影響。如果說傳統電視媒體傳播是一條崎嶇山路,那么應用“互聯網+”的新媒體走的就是高速公路[1]。所以即便新媒體在信息質量方面比不過傳統媒體,還是實現了蓬勃的發展。
傳統的電視節目在傳播過程中,需要通過有效電視進行。這種傳播過于局限,在新媒體沒有介入的情況下,由于媒體途徑的單一,這些弊端沒有顯現。但是當傳播更高的媒體形式出現后,傳統電視節目時效性差的特點就成為了非常明顯的缺點。電視節目需要提前錄制,而且節目播出有固定的時間,這就導致很多突發的時事熱點無法傳播。新媒體在這個方面就體現出了它的即時性和高效性。所以為了增加傳統電視節目的時效性,借助互聯網渠道是必然的選擇。尤其是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我國的電視節目傳統的傳播方式很難傳播到國際上,更不要說時效性滯后,更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2]。
在媒體行業,傳播范圍越廣說明其影響力越大。傳統的電視節目傳播方式依賴于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這種傳播方式的局限性非常大,即便有衛星進行信號的轉播,但是覆蓋范圍仍舊有限。很多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無法接受到廣播電視信號,就無法獲取消息,這就為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造成了影響。如今的互聯網已經實現了全球覆蓋,即便在非常偏遠的地區,也實現了網絡的通暢,這就使依靠互聯網傳播的消息具有高更寬廣的覆蓋范圍,從而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電視節目的傳播想要打開當前媒體傳播的局面,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是必然的選擇。電視節目介入互聯網傳播渠道,可以拓展電視傳播的途徑,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電視節目傳播速度慢、時效性差和傳播范圍下的弊端。使電視節目同時具備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優勢。如今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越來越依賴于手機等移動終端,所以通過移動設備收看電視節目,能夠擴大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和傳播的實效的限制,人們隨時隨地可以拿起手機收看節目[3]。
電視節目對互聯網的介入可以通過將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的花絮和精彩素材進行剪輯,以當前人們最喜愛的短視頻形勢放到互聯網上,公眾通過這些帶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短視頻,產生對電視節目的收看欲望,從而促進但是節目的宣傳和推廣。而且通過短視頻可以進行文化和精神的傳播,短視頻時長通常在30 秒以內,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將國家文化和國家特色進行展示。將這樣的短視頻放到國際平臺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宣傳國家文化,提高國際影響力,公眾通過這些短視頻的收看,也能夠增加民族自信,從而增強愛國主義氛圍。
在媒體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公眾對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最開始信息的傳播只有報紙,后來有了廣播之后,人們從廣播獲取信息的意愿開始超過報紙,之后電視的出現,電視排在了最前方。總之,隨著新的傳媒工具的出現,人們在更改著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最快、最便捷的信息接收渠道是人們最優先選擇的,所以當移動互聯時代到來后,移動終端成為了人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4]。針對這樣的情況,電視節目顯然已經在優先級上落后于移動設備和PC 端。那么電視節目就需要做出改變以求電視節目的傳播不受影響。
通過當前媒體市場的情況觀察發現,未來媒體傳播的優先程度根據信息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表現。對于綜藝、時事、新聞等節目人們更傾向于通過電視收看,而地區性質的消息和身邊事人們更習慣通過移動設備查看。所以未來電視節目的播出計劃就要根據公眾的收看傾向,進行調整,在網絡上以地區性消息為主打,而電視節目則以新聞、綜藝和訪談類節目為主,能夠有效提高電視節目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電視節目的錄制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在時效性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即便是很多時事性的新聞,由于事件的突發性,導致了新聞記者趕到現場的時候,事情已經結束或者錯過了事情發生的初始階段,記者只能進行后續報道和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進行猜測性的報道。隨著當前移動設備的多功能向發展,手機已經集攝影和錄制于一體,很多時間在發生時,現場的人員會使用手機進行拍攝和錄制,這些影像資料剛好能夠彌補記者采訪之后造成的素材損失[5]。而且這些拍攝素材來自民間,會讓人更加的身臨其境,更有代入感。
這些即時的新聞資料能夠為電視節目的剪輯提供非常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來自社會的資料使用,能夠讓公眾在收看節目的時候更加親切,這種新聞來自民間又回到民間的節目效果是受過專業新聞采集人員達不到的。這樣的電視節目會讓公眾有參與感,感覺電視節目和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連,增加觀眾對電視節目收看的興趣。
短視頻可以說是目前公眾最喜愛的信息接收方式,在國內外都有巨大的用戶基礎。通過數據分析,用戶在使用移動設備收看信息的手,更加喜歡習慣采用短視頻,所以,將新聞節目進行短視頻化拆分,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并且有針對性的標題更加一目了然,不同類型的信息可以吸引到不同的用戶群體,增加用戶基數。不僅可以應用在新聞上,還能夠應用到很多節目的制作和傳播,例如傳統文化和愛國情懷的傳播[6]。
可以說短視頻就是通過簡單精煉的視頻形式為公眾提供需要的信息。這種形傳播形式在資源共享的互聯網時代,可以豐富網絡資源內容,由于短視頻的國際化程度,可以降低海外素材的采集成本。而且具有民族特色和國家文化的短視頻能夠做到宣傳國家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民族影響力的效果。短視頻以自身的“小成本”實現了“大情懷”傳播價值。新媒體傳播方式不僅不會對電視國際傳播造成制約和打擊,還能極大的促進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力,為國際傳播提供了全新的傳播方式和平臺。
總之,信息技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信息的傳播布設好了渠道。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借助于“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更快、更廣、更高效的傳播,增強自身的影響力,讓電視傳播更加國際化,實現國家文化的國際傳播,增強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