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幸城
(西林縣國有王子山林場,廣西 西林 533599)
馬尾松作為陽性樹種,根系發達,對于土壤的要求并不嚴格,但由于馬尾松栽培造林地中長期純林經營,林地肥力衰退嚴重,造成了林分生產力的下降,又受到病蟲害及森林火災等的侵襲,給馬尾松的產量造成較大影響,不利于馬尾松林業生產的高效發展。為提高馬尾松產量,保持穩產、高產,以混交林的形式造林,增加生物多樣性,從而保持生態環境的穩定。楓香作為速生落葉闊葉樹種,在栽培種植的適應性上較強,且楓香不易受病蟲害侵襲,大量的落葉還能夠起到改良土質的效果,以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進行造林,能夠提高混交林的生態穩定性,促進馬尾松的高產與穩產,保持馬尾松的優質生長,同時還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既促進林地土壤肥力的增強,也提高了林地土壤保水能力,極大提高了馬尾松的產量與質量[1,2]。
百色地區位于我國南方,右江上游,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屬于典型的山區。百色地區森林覆蓋率高,達63.9%,在植物資源上也較多,達2775種,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季候,夏長東短,陽光充沛,雨季較多,全年無霜。基于百色地區良好的地理環境,該地區種植的樹種、農作物等在產量上較高,多種樹種及農作物都能夠達到高產優質的種植效果。馬尾松與楓香皆是百色地區的主要栽培樹種,馬尾松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楓香作為速生樹種產量較高,以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進行造林,能夠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促進馬尾松的產量,并擴大馬尾松造林范圍[3,4]。
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造林的主要材料為馬尾松與楓香,應以百色地區當地的栽培馬尾松與楓香為造林的材料,這樣能夠使林木更加適應現有的自然環境與立地條件。馬尾松作為陽性樹種,喜光、喜溫,在百色地區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且馬尾松根系發展,對于土壤的要求不嚴格,所以在栽培種植中有較高的產量,但馬尾松怕水澇,所以栽培種植中需要做好排水工作。由于馬尾松的造林成本較低,產量較高,所以作為用材樹種具有較廣泛的市場,經濟價值較高,因此更需要不斷增加馬尾松產量與質量,方能夠獲得造林經濟效益。楓香是速生樹種,在亞熱帶地區有廣泛分布,且適應性較強,產量較大,市場需求較高,也是林業生產中用于林區防火的主要樹種,在馬尾松受土壤肥力下降、病蟲害與森林火災侵襲等造成產量降低的當下,以楓香作為馬尾松混交林樹種,能夠為馬尾松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提高馬尾松的產量與生長質量。
選擇造林林地后,為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設計不同的混交方式,以塊狀混交林與帶狀混交林為混交林造林方式。在馬尾松與楓香塊狀混交林中,將造林地分為多個方形的林地結構,根據塊狀的林地結構栽培種植馬尾松與楓香,以一塊方形林地結構種植馬尾松,相鄰四塊林地結構種植楓香為主要的林木分布方式,同樣,每一塊種植楓香的方形林地結構中,相鄰四塊林地結構中種植馬尾松,使得馬尾松與楓香間相互交錯,這不僅使得不同的樹種間能夠形成混交結構,也能夠使同一塊林地中的相同樹種保持群體性。在塊狀混交林中,楓香落葉對土壤有機質的改善能夠較好地作用于馬尾松林地結構中,發揮了混交林的優勢,同時也起到了較好的阻隔性,能夠形成純林特點,保持馬尾松與楓香的生長優勢。以塊狀混交林對進行馬尾松與楓香的造林,能夠提高造林優勢,也有利于提高林區防火效果,在林木的采伐上更加便利;在馬尾松與楓香帶狀混交林造林中,帶狀分布的方式能夠使不同的樹種都接受到陽光,而馬尾松與楓香都是陽性樹種,以帶狀分布方式進行造林,能夠起到合理利用光能的效果,促進馬尾松與楓香的生長,且帶狀分布在造林地空間的利用上更加均勻,帶狀分布下,楓香對于土壤有機質的改善也能夠更好地作用于馬尾松種植土壤中,提高土壤地力。在帶狀分布的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中,設計為馬尾松七行,楓香三行的交錯形式,在每行的栽培種植量上相等,縱向相互間隔,既提供純林環境,減少不同樹種的相互壓抑,又提高資源分布率,便于營林作業更好的發揮實際作用。
根據對馬尾松與楓香塊狀混交林與帶狀混交林的造林實際效果分析,在相同的立地條件下,以馬尾松的林分生長量對不同混交林的造林效果進行評價。其中,在生長總量上,塊狀混交林的馬尾松與楓香生長總量高于帶狀混交林,對于原有的純林條件下的馬尾松生長總量也更高。在馬尾松樹高的比較中,塊狀混交林的樹高較帶狀混交林的高,也比純林條件下的馬尾松樹高來得高。在馬尾松胸徑的比較中,塊狀混交林的胸徑較帶狀混交林的高,也比純林條件下的馬尾松胸徑來得高。在馬尾松蓄積量的比較中,塊狀混交林的蓄積量較帶狀混交林的高,也比純林條件下的馬尾松蓄積量來得高。所以通過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的林分生長量的比較可以得知,在混交林的類型中,采用馬尾松與楓香塊狀混交林在產量上較帶狀混交林更高,且比馬尾松純林更高。因此在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造林中,可以選擇塊狀混交林造林技術,從而提高造林效益,促進馬尾松高產、穩產,改善林地條件,提高馬尾松與楓香的種植效益。
馬尾松在純林造林條件下,長期營造同一樹種,林地的土壤肥力下降,林下植被演替狀況表現為單一植被種類,如茅草,生物多樣性減低,在鳥類的棲息種類上也較少,所以容易引發馬尾松蟲害影響,如松毛蟲、松梢螟等,都是馬尾松的主要蟲害類型。純林造林條件下,馬尾松林木的產量逐漸降低,受到蟲害影響,在林木質量上也下降,所以通過混交林造林,形成蟲害的防治效果,其具體體現于以下幾點:首先,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造林中,改善了林木結構與土壤條件,混交林中生物多樣性增加,吸引的鳥類更多,林下植被種類也增多,促進生態環境穩定性的增強。其次,在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中,林內的溫度與濕度能夠略有提升,改善了氣候條件,林地土壤具有保水效果,土壤濕潤促進林下植被種類的豐富。再次,在喜鵲、杜鵑等鳥類棲息環境下,也有利于減少蟲害影響,不利于害蟲的滋生。最后,根據調查,馬尾松純林種植條件下,每年受松毛蟲的蟲害影響造成的危害較大,用于蟲害防治的資金成本上較高,而通過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的種植,能夠減少松毛蟲的數量,蟲害影響較少,在蟲害防治上經費成本支出較大,整體上擴大了馬尾松種植效益,且混交林造林條件下,馬尾松受松梢螟的影響也大大減弱,混交林對于蟲害的抑制效果明顯,具有較顯著的生態優勢,也能夠提高林業生產經濟效益,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
馬尾松與楓香作為用材樹種,分布廣泛,市場需求較高,在純林種植中難以發揮較高的林業生產效益,林木產量與質量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馬尾松,易受到土壤肥力與蟲害的影響。所以以混交林的形式將馬尾松與楓香進行混交造林,能夠提高混交林中的群落結構穩定性,改善林木種植結構,擴大林地營養空間,增加生物多樣性,從而保持林地良好的空間環境與營養條件,促進馬尾松的高產與穩產。在混交林造林類型中,選擇塊狀混交林造林相比帶狀混交林造林在林分生長量上更高,更有利于馬尾松的高產、穩產與優質生長,能夠較好地提高混交林的經濟效益。總的來說,馬尾松與楓香混交林造林,可選擇塊狀混交林,在造林優勢上更加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林地中的水分情況,土壤肥力,促進馬尾松葉綠素積累,提高馬尾松光合速率,同時,楓香具有護土與改土效果,加速土壤養肥循環,有利于提高地力,從而提高馬尾松產量與質量。因此百色地區栽培種植馬尾松樹種,可以混交林形式提高馬尾松經濟效益,選擇楓香作為混交林樹種,并采用塊狀造林技術,具有良好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