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亞明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巖寨國有林場,云南 紅河 661012)
云南珠江流域在長江上游地區,屬于干熱河谷地區,由于溫度更高、區域內氣候炎熱、土壤瘠薄、干旱少雨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水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自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加之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植被破壞現象日益嚴重,林地退化現象非常明顯。
干熱河谷主要就是指高溫低濕的河谷地區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由于這些地區的氣候炎熱、干旱、降雨量少、光熱資源十分充足,造成風害、蟲害、干旱、火災等自然災害非常頻繁。由于干熱河谷地區在上萬年之前就已經形成,獨特的地貌,其林地退化的原因與自然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關聯[1]。由于干熱河谷氣候屬于特殊地貌引起的奇特氣候導致區域內的水汽凝結釋放大量的熱使得空氣濕度顯著提高,而由于河谷地段空氣比較封閉,水分受到干熱的影響過度損耗。植被無法快速恢復,造成地表面的植被,枯萎死亡而引起大面積的裸土和裸巖地,此外在干熱河谷地帶還會有一種獨特的災害繼馮峰,一旦紛紛過境,氣候變得酷熱干燥,引起大范圍的森林大火。干熱河谷地區自然生態條件非常惡劣,水土流失現象相當嚴重,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受到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
人類開發利用自然,由于對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沒有建立良性的農牧民生態結構,導致土地承載力嚴重超負荷,很容易引起土地退化。過度放牧、亂砍亂伐等現象,也很容易導致干熱河谷地區地表草和樹木減少不易再生,導致水土流失問題加劇。由此而引發的惡性循環導致干熱河谷地區的生態系統不斷退化,給植樹造林帶來嚴重影響[2],森林植被恢復極其困難。
干熱河谷地區每年的雨季非常的集中,降雨量比較少,蒸發量大,干濕季差異明顯,干旱季節比較長,在每年的3~5月份正處于植物旺盛生長期,但此時卻為旱季,導致降水量少、蒸發量過大,造成土壤中的水分過低。在植物生長發育時,由于缺水問題導致植物在短期內快速枯萎。而到了每年的6-9月份雨季階段,由于降水量大,氣溫較低,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會快速的消耗殆盡,使得土壤有機質含量非常低。
干熱地區氣溫的絕對高值超過了40 ℃,地面的絕對最高溫度甚至超過78.7 ℃,絕對最低值會低于0 ℃以下。氣溫極值更低這些異常的天氣,甚至出現霜雪災害現象,很容易導致洗溫植物受到霜雪災害的影響,給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造成嚴峻挑戰。由于受到人類行為的破壞,導致干熱河谷地區原始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退化,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最終造成林地退化的情況,在干熱河谷地區如果大量開展人工樹種單一的造林,很容易引起森林病蟲害的爆發,不利于生態環境修復[3]。
修復退化林,最主要的就是對已經退化的樹木進行更新,通過平整、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地自身的承載能力,滿足新植物的生長發育需求。在退化林修復時,要確保植物的正常發育不受影響,對生長發育不良的樹木必須及時修復,確保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生長平衡。
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尊重自然,科學修復等原則。首先,要嚴格按照森林具體的類別以及培育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高效高產的樹木品種,確保林業生態系統的經營可持續,要按照退化的程度和退化的類型確定輕重緩急,分步開展退化林的有效修復。其次,在退化林修復時應該堅持“宜灌則灌、宜喬則喬、喬灌結合”的修復策略。在樹種搭配時要確保混淆復從,深根為主,優先選擇,抗逆性強,生長性穩的本土樹種,要劃分不同的區域類型來進行林分修復工作,確保臨汾的生態防護功能以及生產功能得到全面提高[4]。
對退化重災區以及遭受重大危險性的有害生物進行及時防控,確保生態保護與改善民生的有機結合,避免因噎廢食,而造成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在退化林修復的過程中,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可以選擇具有經濟效益的樹種,既能夠起到良好的生態保護效果也可以為當地創造更多的營收。最后,在開展退化林修復的過程中必須要創新機制,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到退化林修復之中,營造良好的退化林修復投融資機制,確保退化林修復的質量與水平得到強化[5]。
選擇人工更新造林,采伐造林以及補植補造等不同的方法進行修復。所謂的人工更新造林主要是結合退化林的實際生長條件進行分析,選擇適應性良好的樹種進行人工培育,嚴格按照退化林修復技術導則來選擇保證造林計劃因地制宜,采伐造林是在森林法的要求下,保證森林采伐的單位和個人嚴格按照采伐規定的面積、樹種、株樹、期限完成采伐造林任務。要對伐區作業行合理設計。在采伐的過程中應該選擇間伐或擇伐等不同方式提高采伐的整體效果,補植補造修復則是指對郁閉度小于0.2的中度退化林分采取補種優質壯苗的方式,在補種完成之后必須由專人進行看管,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有效預防,在補植密度選擇時,必須要根據現有株數和退化林所處年齡階段的密度進行合理判斷,確保在補植補造完成后林分的密度在85%以上。
所謂的低效林,主要包括低效純林樹種不是林,并從危害林以及經營不當林和衰退過樹林等不同類型,通過對這些低效林改造,能夠進一步促進樹木的正常生長在對低效生長不良的林分進行撫育時,要積極加強撫育除草,擴充樹盤,增加施肥量,合理修復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多種方式,確保樹木生長發育的水平全面增強。在富裕的過程中應該對低效春林經營不當點等臨汾進行重點改造,確保退化林密度和結構得到合理調整。采取透光撫育的方式,保證林地質量得到增強,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還要對林間的雜物進行及時清除,如果有條件的還要多施有機肥和農家肥,增強土壤肥力,為樹木的生長創造合適條件,另外在樹木生長期間,要對病蟲害、鼠害、兔害進行徹底的清理,避免對樹苗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威脅。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要積極改造,并從危害林和衰退過暑里,由于任何一個森林的生長都有明確的規律,所以要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由病蟲害的控制轉變,為病蟲害的預防,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體系,對森林病蟲害的控制,妥善落實加強技術指導,實現技術創新,用新培育的樹種代替老品種[6]。
增強林政管理隊伍與群眾的護林意識,必須要定期對組織管理隊伍與培訓進行培訓。通過舉辦關于森林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講座,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提高管理隊伍的意識。森林公安執法部門還應該主動宣傳,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的法律咨詢活動,積極加強對林業法律法規的普及。
由于過度采伐問題的存在,很容易導致森林資源逐漸變為疏林地,進而變成無林地,造成林業資源破壞,嚴重阻礙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大對林權采伐的監督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責任追究體系,對于亂砍亂伐毀林燒荒等行為要嚴格查處,制止非法占用林地等行為。森林資源的覆蓋范圍和內容廣泛,不僅包括各種類型的木材,還包括礦產資源,而這些森林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一旦被過量開采就很容易造成森林資源毀滅性破壞。加強對退化林的改造,更新疏林地,合理規劃林木資源的開發方向。通過植被重建與封禁相結合的方式,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保護。提高禁樵、禁墾的執行力度,對于不按規定毀林開荒的行為要嚴格查處。
加大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監督監測體系。將監測和調查的有機結合,能夠極大的節省人工成本,對森林資源的現狀進行全方位把握,及時發現森林資源異常減少的情況。
在大力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要嚴格落實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加大管理保護力度,實現生態資源合理有序的管理。減少毀林的現象,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探索出更新修復、冠下造林、伐根嫁接、平茬復壯、補造修復等修復模式,建立了合同制、報賬制、公示制、技術負責制等管理機制,利用修復改造剩余物,開發了生物質能源、顆粒飼料等高附加值產品,提高了修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