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桂梅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國有林場綜合技術科,云南 景洪 666100)
在對景洪市國有林場進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景洪市國有林場管理者采取了多種有效的管理策略,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林業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豐富,因此,要想推動景洪市國有林場實現更快、更好發展,創新林業工程規劃設計策略、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十分有必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了研究,希望能使廣大林業工作者受到一些啟發。
(1)從景洪市國有林場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景洪市國有林場跨越4個行政區域,林場總部位于景洪市白象路,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占地面積大,具有十分明顯的地理位置優勢。
(2)從景洪市國有林場地形地勢的角度來看,景洪市國有林場位于無量山脈,隸屬于橫斷山脈,從云南省地貌區的角度來看,其主要位于云南省南部的丘陵區,地勢由南到北依次升高,瀾滄江各級支流貫穿其中,地形復雜,表面支離破碎,垂直高度變化大。景洪市國有林場附近山脈走向多數為南北至東南,最低海拔800 m,最高海拔1700 m,山地資源豐富。
(3)景洪市國有林場具有十分豐富的水文資源,境內有20余條瀾滄江之流流經于此,其中包括小黑江、南曼河、中河、清水河、麻地河等。
(4)從景洪市國有林場氣候資源的角度來看,景洪市國有林場靠近熱帶邊緣地區,屬于熱帶濕潤氣候,具有干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冬暖夏熱的特點。年平均溫度19.5 ℃,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1900 mm之間,6~10月是景洪是國有林場所在區域的雨季,雨季降水量相對較大,約占景洪市地區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7月是景洪市國有林場所在區域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單月降水量可達到300 mm左右[1]。冬春季節氣候相對干燥,年平均有霧日約在140 d左右,這一氣候特點能夠有效彌補冬春季節降水量不足的缺陷,與此同時,景洪市國有林場所在區域日照資源也十分豐富,最高可達2000 d。
(5)從景洪市國有林場土壤資源的角度來看,赤紅壤、磚紅壤、紅壤是主要的土壤類型,景洪市國有林場區域范圍內的土壤多數呈現出質地較黏、土層深厚、酸性的特點。其中,赤紅壤的分布范圍最廣,是景洪市國有林場最常見的土壤類型,多數分布于海拔800~1500 m之間的山地位置,非常有利于山地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熱性竹林,思茅松林等林木類型的生長,這種土壤有機質含量約為5%左右,偏酸性,具有土層深厚的特點;相比于赤紅壤,磚紅壤的數量相對較少,多數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溝谷或盆地邊緣位置,非常有利于季雨林,熱帶雨林的發育,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鐵鋁元素,有機酯含量約為4%左右,同樣具有土層深厚的特點;紅壤的分布量介于赤紅壤和磚紅壤之間,多數分布于海拔1500 m以上的山地位置,適合在常綠闊葉林條件下發育,土壤多數呈酸性,富含較多的有機質,此類土壤分布較少,屬于亞熱帶山地性土壤的一種。
首先,景洪市國有林場位于“昆曼”國際通道附近,通過思小高速公路能夠實現與外界之間的連通,林區主要通過鄉村公路與周邊地區聯系,附近公路總里程約600 km,附近鄉村公路分為4級,近幾年,在發展過程中,工作人員將原有的樹木采伐到改建成了林區巡護道路,總里程約500 km,但是,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加之林區內降水量較大,道路在常年的雨水沖刷作用下路況較差,已無法滿足工作人員日常對林區進行巡護的需要[2]。
其次,從林區內經濟的角度來看,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景洪市國有林場廠區周邊鄉鎮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依舊較低,僅為景洪市市區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的1/2左右。
首先,要依據事先確定的林木撫育方式來確定伐區面積, 2017年實現了森林撫育4萬余畝,從撫育方式的角度來看,其中包括8081畝生長伐面積,33913畝疏伐面積,56畝透光伐面積[3]。
其次,在班組分配方面,針對2017年天保工程撫育的4萬畝森林,共劃分178個小班,其中,共采伐約7萬株林木,采伐蓄積約1萬m3。從撫育方式的角度來講來看,生長閥區域共劃分38個小班,櫟類為優勢樹種,區域總面積8081畝,采伐樹木約17000株,采伐蓄積超過2000 m3;疏伐區域共劃分139個小班,其他闊葉為優勢樹種,區域總面積33913畝,采伐樹木約5萬株,采伐蓄積約8000 m3;透光區共劃分一個小班,其他闊葉為優勢樹種,區域總面積56畝,采伐樹木約800株,采伐總蓄積約8 m3。
2017年度景洪市天保工程森林撫育作業計劃落實期間,普遍存在林木結構不良,森林整體質量下降,林木密度過大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森林整體生態功能的發揮,在整體采伐撫育作用下,需重點落實以下幾項目標。
(1)需要對林分密度進行調整,最大限度的保證株數合理。
(2)要有效調整林分結構,通過對營養空間進行調整,對林分狀況進行優化,在此基礎上,有效促進整體林木質量的提升。
(3)對林木的培育周期進行有效控制,使單位面積的出材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4)要保證林分內部的衛生,使林區內樹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5)在樹木生長方面,要在有效控制活節的基礎上,消滅死節,提高樹干的飽滿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保證木材的質量。
(6)要合理優化林區內部林木的生長條件,為樹木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光照條件以及通風條件,最大限度的避免風害以及樹冠火問題的發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蟲害。
(7)要對林木的培育周期進行有效控制,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保證木材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木材整體的工藝價值和利用率,在此基礎上,使森林的多種效益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首先,從生長伐的角度來看,2017年,景洪市天保工程計劃撫育生長伐面積8081畝,從撫育目標的角度來看,用生長伐的方式來進行撫育,天窗的面積最大不得超過25 m3,采伐工作結束之后,林分郁閉度要始終保持在0.6以上。要對林木的密度進行合理調整,將生長不良和生長過密的樹木伐除,在保證林木營養空間的基礎上,使保留下來的林木能夠更高質量地生長,樹干的形態能夠更符合生長的需要。每次采伐的樹木的數量需要保持在樹木總量的11%~26%之間,樹木采伐工作結束之后,郁閉度需要控制在0.75~0.83之間,撫育工作結束之后,目的樹木的數量和輔助數目的數量比需要控制在47%~76%之間。
其次,從梳伐的角度來講,2017年度景洪市天保工程計劃撫育疏伐面積33913畝,從培育目標的角度來看,疏伐是最主要的撫育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伐除生長不良、密度過大的林木,在去劣留優基本原則的作用下,保證林木密度符合標準,在此基礎上,對林木的空間結構和樹種進行調整。撫育工作結束之后,林分郁閉度不得低于0.6,樹林中間不得留有空地和林窗,確保林木能夠均勻分布[4]。伐出的林木數量約占林木總數量的12.6%~19.8%,伐出蓄積強度需要控制在9.0%以內,郁閉度需要控制在0.69~0.81之間。
最后,從透光伐的角度來講,2017年度景洪市天保工程計劃撫育透光伐面積56畝,從培育目標的角度來看,透光伐是主要的撫育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伐除生長不良、密度過大的林木,在保證間密留勻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林木的空間結構和樹種分布,撫育工作結束之后,林分郁閉度不得低于0.6,樹林中間不得留有空地和林窗,伐出的林木數量約占林木總數量的11%,伐出蓄積強度需要控制在6%左右。
根據林場現實情況以及社會的實際需要,將伐區劃分為薪材和原木。
首先,2017年度,景洪市天保工程森林采伐總蓄積為9985.5 m3,從撫育方式的角度來進行劃分,采伐生長伐蓄積為2167.8 m3,采伐透光法蓄積為7.8 m3,采伐疏伐蓄積為7809.9 m3。
其次,通過林種來對伐區采伐蓄積進行統計,2017年度,天保工程共采伐用材林蓄積2175.6 m3,防護林蓄積7809.9 m3。
此外,在采伐工作結束之后剩余物的利用方面,通過對采伐工作結束之后的剩余物進行收集,依據市場的實際需要,將剩余物轉化成纖維板材和薪材的生產原材料,在此基礎上,使加工業對木材的需求量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與此同時,促進森林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從林業工程建設的輔助措施來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對撫育作業區原有道路進行恢復,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是運輸作業的實際需要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
(2)加強集材道建設,集材道的寬度需要控制在5 m之內,間距需要控制在50 m以上,要對箐集材、順溝等問題進行合理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侵蝕溝問題的出現。
(3)需要做好臨時楞場的建設工作,在傳統的人力歸楞作業方式的基礎上,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要求撫育作業人員在全面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簡易歸楞,從業人員在實際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做好安全保護,雨后路面濕滑的情況下,若木材表面未干,需在第一時間停止作業。
(4)要做好臨時工棚的搭建工作,臨時工棚需要盡量搭建在方便管理、有利于撫育作業開展、有清潔水源的地域。
撫育采伐作業工作開始之后,在對采伐的木材進行裝車、歸集的過程中,往往會不同程度的破壞森林植被,給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嚴重者還會帶來污染問題和水土流失問題。為了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問題的出現,使林區內部的生態環境能夠得到盡快的恢復,采伐工作結束之后,工作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對臨時工棚、裝車場、楞場、集采道中的廢棄物品進行清理。
要對作業區內部的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進行清理,清理完畢的垃圾需要統一進行存放,采伐工作結束之后,不可降解的廢棄物品需要統一進行燒毀之后進行掩埋處理,可降解的廢棄物品可以統一進行深埋;要做好糞便污水的排放工作;采伐設備維修、清洗工作結束之后,也需要及時處理廢棄物,避免地表積水滲入地下造成水污染;尤其是要嚴格管理有害有毒物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使作業區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依法開展病蟲害治理,堅持科學防控、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是主要的防治目標,相關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病蟲害防治意識,做好相關的撫育管理工作,在保證林分衛生情況達標的前提下,使林分的樹木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生長,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園區整體的病蟲害抵御能力[6]。
(1)要將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的落實情況納入林場綜合考核的范圍之內,做好指標分解工作,確保各基層單位都有需要承擔的責任,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進行考核[5]。相關人員在開展日常檢查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要經常深入基層之外,年終還要組織專門人員進行考核檢查工作,并第一時間通報檢查結果,真正做到獎罰分明,在此基礎上,提升林場全體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
(2)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具有較強技術性和法律性的工作,其設計范圍相對較廣,為了使全民的防災意識都能得到提升,要主動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民的病蟲災害防范意識,經常組織人民學習與病蟲害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宣傳材料的發放,培養人們的減災防災意識。
(3)要合理規劃樹種的分布,在對林區內部現有闊葉林資源進行充分保護的基礎上,使森林的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害蟲的天敵能夠擁有更好的生長條件,在此基礎上,有效避免病蟲害大范圍蔓延的問題。與此同時,對于林區內部的幼林區域要做好撫育管理工作,保證衛生的前提下,確保林分能夠健康成長,使林木整體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能夠得到提升[7]。另外,應針對森林病蟲害實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例如,對森林青蟲、螻蛄等森林害蟲,可使用1%的辛硫磷實施灌殺,具有較好的殺蟲效果。對于蚧類害蟲可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并按照1∶1500倍液的比例實施防治,從而有效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4)針對森林病蟲害應實施綜合治理措施,例如,在選種、育苗、選地、造林、經營、采伐等各個環節,嚴格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病蟲害對森林健康生長造成危害。同時,可引入更多森林物種,尤其是引入蟲害的天敵,并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保證森林的生態平衡。加大先進防治技術的推廣,切實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效率,并結合森林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健全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有效降低病蟲害對森林的影響。此外,當有病蟲害發生后,應制定全年養護計劃,并將重點放在病蟲害消滅的幼期,切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例如,剪除病枝、枯枝、殘枝,并清楚越冬害蟲的蟲卵以及潛伏的害蟲。并使用石硫合劑對灌木、樹干等進行防治,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景洪地區國有林場林業工程規劃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林場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的現實需要,在保證林場實際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避免生態破壞,同時,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升林木整體的生長質量,從而推動林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