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昌明
(廣西興安縣林業局,廣西 興安 541300)
油茶屬山茶科,又叫茶子樹、茶油樹,是一種常綠小喬木,種子含油量高達30%,既可作食用油,又可作肥皂、蠟燭,精練茶油還可作化妝品及醫用原料,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油茶樹適應能力較強,在種植過程中不與其他農作物爭土地,同時還有護林防火的功能。鑒于其營養價值豐富、用途廣泛,在農業生產和地區經濟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必要深入對油茶的栽培技術進行探討。從選地造林、選種種植到成長期的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都要作為栽培重點,使油茶能夠實現速生豐產,從而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增加經濟收益,促進農業發展。
適宜油茶生長的林地應是土質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酸性土壤,適合馬尾松、映山紅、杉樹等生長的山地或丘陵地區也適宜栽培油茶,以土層厚度大于60 cm、地下水位小于1 m,避風向陽的紅、黃壤地為佳[1]。選好地后就可以對林地進行開墾整理,整地工作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最佳開墾時間在夏秋季節,整地前要先將林地內的雜草、雜物全都清理干凈,再結合所選林地的坡度,選擇相應的整地方式。對于坡度在15~20°之間的林地,可以全墾方式進行整地,對于坡度高于15°的,可以水平帶狀整地方式進行整地,對于坡度在20°以上的,可以圍繞山地成“品”字狀定點挖穴培植,每穴之間的距離保持在1.2~2.5 m,每個穴的深度控制在100 cm以下,直徑1 m左右為宜。還要注意在挖穴時底層的土和表面的土要分開放,挖好穴后可在每穴內施入2 kg農家肥或0.15 kg鉀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促使油茶苗木速生豐長。
優良的油茶種苗是油茶速生豐產,繼而實現優質高產的必要條件。要保證油茶能夠速生豐產,應選擇優良無性系嫁接培育而成的生長期在一年以上的優質種苗。具體而言,所選的種苗應當具備發達的根系、飽滿的頂芽,高度達到30 cm,生長狀況良好。對于從外面買回來的苗木,在種苗的調運方面應當嚴格把關,在技術和質量方面都要達到優良種苗的標準,在確保所得苗木是具備“三證一簽”、無病蟲害的健壯種苗的同時,還要注意讓苗木的根部在運輸過程中保持足夠的濕度。油茶是兩性蟲媒花,需要異花授粉,因此,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油茶林內品種的搭配,最好選用5個以上花期相同的優良無性系品種搭配起來進行栽植,便于異株授粉,有利于油茶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油茶最佳的種植時間為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或2月下旬到3月上旬,最宜在陰天或下小雨時進行移栽。在起苗前3 d左右,可灌溉苗圃,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確保順利起苗而不傷害苗木根部,提高苗木成活率。在移植過程中,可用濕麻袋包裹苗木根部,時刻保持根系水分充足。可將油茶苗連帶根部的營養土一起定植到種植穴中,保持苗木根部舒展,并覆土壓緊。實生油茶和嫁接的油茶在結果的時間和達到盛果期的時間上存在差異,當前,油茶主要通過嫁接方式進行繁殖[2]。這就使得在栽植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油茶的嫁接口須高出地面2 cm左右,陰天移植一定要澆定根水,澆完水后蓋上一層松土,形成小小的土堆,種植密度以每hm21800株/hm2為宜。油茶苗木隨采隨栽較好,對于當天沒有栽完的苗木,最好通過處理后放到濕潤的土壤中進行假植,以免苗木枯死,造成浪費。
油茶栽植后,在幼林期需連續撫育3~4年,每年撫育3、4次。在此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幼苗的生長情況,若發現病株、缺株的現象,需要及時進行補栽,必須補栽同一生長時期的優良苗木,確保油茶苗能夠均衡生長。在栽植后的第一年,只需除2次草,不需要松土、翻土,這樣既能有效保護幼苗根系,又能避免雜草吸收林地的養分。第二年就需要對林地進行松土除草,還要逐步將林地擴穴成片。結合油茶樹的生長情況,在9~10月份,將基肥與磷鉀肥作為主要肥料按照1∶1的用量施入,當土壤具備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后,就能促使油茶樹速生豐長,結出的果實多、品質好[3]。油茶幼林時期需著重整形,輔以適量修剪,以保障主枝的生長具備充足的養分。此外,還可根據油茶林地的實際情況,套種大豆、藥材等作物,這樣既能避免雜草生長,還可提升土壤保肥力,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增產增收。
油茶成林的撫育管理以翻土墾復、中耕、施肥為主。翻土墾復一年2次,即冬墾和夏墾,冬墾在20~25 cm為佳,夏墾需保持在10~15 cm為宜,翻土墾復需將整個土塊翻過來,將雜草完全清理掉[4]。中耕需在春、夏、秋三季分別完成。修剪要根據油茶林的整體生長狀況進行,觀察油茶樹的長勢,將病枝、病葉、枯死的枝條全都剪掉,并適當地將過于密集的枝條疏去,使茶樹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條件。油茶成林在施肥方面與油茶幼林的施肥方式并無太大差別,只需增加一些肥料的用量。可在油茶樹葉緣外開寬度約為40 cm、深度約30 cm的施肥溝,在幼林期的施肥量上,每年在每株油茶樹上增施50 kg的土雜肥,其中氮肥、磷肥、鉀肥的比例保持在1∶4∶3,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油茶林速生豐長[5]。
在油茶栽培過程中,病蟲害對油茶的生長和結實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促使油茶速生豐產,必須有效防治病蟲害。油茶的病蟲害主要是大白蚊子、黑白蚊子、炭疽病、軟腐病等。對于大白蚊子和黑白蚊子,可用白蟻藥防治,效果甚佳。炭疽病多發于每年的7~9月,可用波爾多液1%的容量與茶麩水2%的容量搭配起來,每隔半個月噴施1次,連續噴施3~4次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對于油茶的軟腐病,則可將0.8%波爾多液和0.5賽力散混合,以10 d為間隔進行噴施,可有效防治[6]。對于油茶的病蟲害防治,還是要從加強田間管理著手,密切關注油茶樹的生長情況,盡量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對于已經發生的病蟲害,做到及時發現、迅速處理,最大程度地減少病蟲害對油茶林的損害。具體而言,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應避免將茶葉、山茶花等樹種與油茶樹種在同一林地,降低相互感病的幾率。還要做好田間的清理工作,結合冬季墾復,將油茶林里的病枝、病果、病葉等全面清除,集中燒毀,以免病菌越冬后造成下一年的侵害[7]。同時在施肥方面,應當多用有機肥和磷鉀肥。只有從根本上增強油茶樹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才能真正使油茶樹速生豐長,優質高產。當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時,需要用藥物進行防治,在防治過程中,也應采用藥物防治與綠色防治并舉,避免使用高毒農藥,以多種防治方式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保障油茶產量和質量。
油茶需要在果實完全成熟時才能進行采收,尚未成熟的果實種子含油率較低,若采收的太遲,成熟的果實將會裂開,種子掉在地上,容易發霉,也不易集中保管。成熟期一般在10月初,霜降時節為油茶的最佳采摘時期。油茶成熟后可以直接在樹上采摘果實,進行處理后再收集茶籽,也可以等果實成熟至裂開后,在地上收撿茶籽,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不在同一時期成熟的油茶林及采摘運輸不便的林地,目前大多數地區還是用直接采摘果實的方式進行采收。油茶果種成熟后呈現出深黑色,并且很有光澤[8]。采摘后的油茶種子需放置7 d左右,等到果子充分成熟后,再將其攤開翻曬3 d左右,待到果實自然裂開時,篩除雜物,將干凈的油茶籽放在太陽下曬1~2 d,直至完全曬干后妥善存放。
本文結合油茶的生長特性,從選擇適宜的油茶林地、選擇優良品種、油茶的種植、幼林及成林的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對油茶的速生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油茶的栽培種植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