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強,蔡曉娜,王 威
(河南省澠池縣自然資源局,河南 澠池 472400)
澠池縣大部分屬于丘陵山區,全縣水資源總量少,土石山及黃土丘陵溝壑地區較多,受到地勢以及地質因素的影響,降水形成的產流下泄速度較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林已成為澠池縣遏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做好水土保持林幼林撫育工作十分重要,不僅能提高水土保持林建設項目質量,更有助于遏制澠池縣水土流失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澠池縣建設水土保持林地主要是為了改善較差條件的地質,選擇栽植小規格苗木更有利于苗木成活。幼苗從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塊上,根系一般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苗木初期很難從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水分和營養,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健康正常生長,需要較長的適應期和恢復期。幼林苗木比較矮小,枝干比較細,當遇到大風大雨天氣,極易出現斷苗;由于幼林枝條很嫩,易遭受動物啃食;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也較差,此類侵害也會影響幼林存活。對水土保持林幼林進行撫育,有利于苗木盡快適應澠池縣境內較為干旱的地質環境,迅速萌發新根,提高苗木成活率;有利于加快苗木長高長粗,促使苗木健壯,提升苗木抵御風險能力;有利于盡快成林,盡早發揮水土保持林的生態效益[1]。
(1)堅持科學有效,保護優先的原則。培育幼林的工作人員應將保護和培養幼林和珍貴的樹種當成重要任務來做,時刻保持警惕,關注幼林的生長情況。
(2)當地要堅持分區施策,澠池縣內不僅有貧水區,還有部分富水區。所以應全面調查澠池縣內實際情況和條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樹種以及栽培方式。并且還要對種植的幼林經常觀察,適當補充所需的水分和養分,這樣才能保證幼林的成活率。
(3)堅持森林撫育試點作業必須以林場職工為主的原則。林場職工因為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對于地質條件等也比較熟悉,所以在參與森林撫育試點作業時,能將資源用到恰當的地方,有利于幼林健康茁壯成長。要將全面經營承包責任制全面落實,就需要相關人員層層簽訂責任狀或者合同,也必須保證合同的有效全面。簽訂合同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這樣能有效避免出現以權謀私的現象。合同簽訂好后,應將其進行公示,便于社會公眾監督,也提高簽訂雙方的責任感。
(4)堅持以培育生態林木為基礎。在進行工作之前,有關人員應科學合理地調查編制好生態公益幼林撫育作業設計。按照合同中的任務將林木成片培育,這樣能夠統一處理,還能穩步推進有關工作,促進當地人員再就業,帶動經濟的發展。
澠池縣的丘陵山地較多且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以及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優勢尤其適合種植水土保持林,依據澠池縣的氣候及地質情況,當前澠池縣主要植被為以槲櫟為主的櫟林和以栓皮櫟為主的櫟林組成的落葉闊葉林;以側柏和油松為主的點片狀分布的針葉林;以胡枝子、連翹為主的灌木,以黃櫨為主的灌木,以連翹為主的灌木,以荊條、酸棗為主的灌木和以棠梨為主的灌木等形成的落葉灌叢;以白羊草為主、以黃背草為主、以羊胡子草為主和以蒿類為主的草甸。為確保澠池縣水土保持林幼林撫育的成活率,采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樹種為主,同時為確保水土保持效果,宜選用根系發達,樹冠濃密的樹種,并且還需考慮到澠池縣水資源不豐富,易出現干旱情況,冬天氣候寒冷等情況。綜上所述,澠池縣水土保持林幼林撫育的樹種需滿足耐旱、耐旱、根系發達、樹冠濃密且成活率高等條件,適合采用油松、側柏、楊樹、白榆等樹種。
幼林間的雜草過多時,會與幼樹爭水爭肥,造成幼樹生長狀態不佳。幼林的除草活動應該合理安排,盡量留有一年的封閉期,讓幼林能夠適應澠池縣的氣候以及土壤。在此之后的第一年,因為樹林封閉會使雜草瘋長,應該除草最少三次,第二年可以減少到兩次。后期的除草次數除了每年進行一次,還要結合幼林的生長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比如容易長草的地方多除幾次。有的雜草會纏繞到幼樹上,與幼樹爭奪陽光,嚴重時甚至導致幼樹死亡。當幼林地存在纏繞性雜草時,應及時清除或斬斷。
在松土方面,幼林生長的土地如果比較厚實會使透氣性變差,將會阻礙幼林根部進行正常呼吸作用,使部分的幼林和根系造成一定程度的腐爛變黃,進而影響整個植株。如果太過松散將會造成水土流失,也很難能培養幼林的抓地力,在惡劣天氣容易出現傾斜。因此,在進行松土時,要結合實際地形選擇恰當的松土深度,這樣不僅能夠保持適當的透氣性,使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還能保持水分。并且隨著樹木的生長,需要增加松土深度,還需每年覆蓋新土。
澠池縣內基本上為地下貧水區,地表水資源較為匱乏,再加上降水形成的地表產流受地勢因素的影響,能夠滯留的時間非常短,無法為地下水提供有效補給。在培養幼林時遇到降水量少的情況,應該進行人工補水作業,以此來提高幼林的成活率。結合澠池縣具體情況進行作業,比如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或季節就需要補水作業的頻率高一些。幼林的根系不發達且扎得較淺,所以幼林從土壤中汲取養分的能力較弱,因此要進行施肥進而提供充足的營養。施肥與灌溉最好是同時進行,在設置灌溉渠時,將肥料灑在溝渠的內行,這樣有利于肥料進行溶解,避免陽光照射造成肥料揮發也便于幼林能有效吸收。
為了保證幼林在不同的撫育期間都能有更為優質的成長環境,需要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和不同的林地情況選擇合理的間伐方式。一棵樹穴內萌生多株幼苗的要進行定株撫育;其他林木或高大灌木抑制幼林生長時,要進行透光伐;幼林出現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病蟲害破壞或遭受風折雪壓等自然災害時要進行衛生伐;幼林的密度過高、生長狀態較差的需進行疏伐。
在不能進行自然整枝、通風不暢的林分中通過修枝,人為的“助、減、緩”等技術措施除去林冠下部已枯死或瀕臨枯死枝條及部分活枝的過程,從而調節、控制通風與透光,給樹木生長發育創造適宜條件,造就通直干形、冠形優美的優質材質。對幼林進行除萌修枝作業,能夠促進苗木的高生長,有利于苗木盡快成型郁閉。修枝作業一般3~5年進行一次。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嚴防成災,根據造林樹種易發生的病害、蟲害種類和造林地區病蟲害發生情況等,有針對性地對病蟲害和有害生物進行監測和預報,嚴防發生大面積病害、蟲害等。澠池縣所建造的水土保持林若是出現病蟲害會連成一片,造成的損失較大。開展造林地病蟲害防治,主要內容包括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及時隔離、處理病蟲危害木,減少病源;一旦發現檢疫病蟲害,應及時伐除并銷毀受害木。針對不同樹種的常見病蟲害類型,建議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如采用科學化學防治措施時,應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的農藥和有可能對水源造成污染的化學藥劑,購買無公害化學藥劑[2]。
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保護造林成果。澠池縣樹木較多,一旦出現火災,波及較廣,極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必須加強防火。由專人負責防火巡查巡護,加強火源管理,及時清理林內可燃物,消除火災隱患,在當地森林防火指揮部的指揮領導下開展森林防火聯防工作,嚴格執行森林火災報告制度。在條件適宜區域建立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點和瞭望點,設置護林房和護林防火標志牌、隔離帶等,購置安裝防火、滅火機具,制定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方案。
幼林種植一年之后就要對林地中樹苗存活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如果出現樹苗存活率低于85%的情況,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補植。如果存活率只在40%以下,就需要重新種植。尤其要注意的是補植必須趁早,保證成林后林相整齊,便于進行整體撫育。在人畜干擾風險較高的造林地段設置圍欄、籬墻、防護溝等設施,可有效防止人蓄和野生動物等對林地的破壞[3]。
澠池縣有著晝夜溫差較大、雨水難以儲蓄的特點,會對幼林的發育帶來很大程度的影響。應根據澠池縣立地條件和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的管理管護方式,以有效促進幼林的生長發育。一是覆蓋地膜,可有效提升地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新栽植苗木盡快萌發新根,縮短適應期和恢復期,還可有效抑制苗木周邊雜草的生長。選擇黑色等顏色較深的地膜效果更好。二是修整樹盤。在苗木周邊修整外側高、內測低,四周高、中間低的育林樹盤,能起到收集雨水,減少地表徑流沖刷的作用。三是采用林農間作。農業也是澠池縣的重要經濟支柱。林農間作不僅用幼林地生產出糧食或是其他副產品以此來增加收入,還能幫助撫育幼苗。幼林生長的時候非常需要氮,所以在選擇間種作物時,優先考慮豆類作物,它的固氮作用能為幼林提供豐富的氮元素。間種作物必須是矮桿的經濟作物,這樣才能不影響幼林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在進行間種時,要對幼林根系的大致范圍作出預估,防止栽種時傷及幼林根部,還需動作小心不要剮蹭到幼林。在陡坡時要著重對水土進行保持[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