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新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國營貝江河林場,廣西 融水 545300)
杉木是廣西的主要人工造林樹種之一,長期以來在廣西的林業產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融水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云貴高原苗嶺山地向東延伸部分,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西部和西南部為中山地區、東南部和東北部為低山地區、南端為丘陵巖溶區,因其地處低緯度范圍,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而又由于海拔較高,山地較多,因而表現出明顯的山區氣候特征。融水縣是廣西地區杉木生產的中心產區,生長的杉木不但面積廣、蓄積量大,而且繁殖生長快,適應性強。容器育苗在現階段苗木種植活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其能夠有效滿足苗木在溫度、濕度、光照的要求,促進苗木迅速生長,從而培育出優質壯苗,還能夠在育苗全過程中開展機械化操作。融水縣將容器育苗方式積極應用在杉木生產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種植效果。
杉木生長過程中,需要有充足的養分,融水縣做好切實有效的培育工作,以容器嫁接苗方式進行有效處理,保證嫁接苗的存活率。
(1)采用杉木容器嫁接苗木,能夠充分滿足苗木在生長環境方面的要求,如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這樣會促進苗木擁有著良好生長條件,并保持著快速生長速度,在培育出大量優質壯苗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2)出圃苗木減少了起苗和假植環節,可以通過機械化操作育苗的全過程,為有效實現育苗工廠化作業提供良好前提[1]。
(3)杉木容器苗栽植,使用全根全苗的方式,杉木苗木的根系會得到良好的發育狀態,不會給根部造成損傷,有效增強了栽植作業的成活率,不會受到實際栽植時間的制約,從而針對勞動力進行有效安排,促進分期栽植活動可以得到有計劃地實施。
(4)使用容器進行栽苗之后,緩苗期較短,有些甚至不需要緩苗,能夠良好抵抗不良環境,能夠在較早時期發揮造林效益。
容器育苗,應合理制作好容器,需要有效控制好制作材料,以促進苗木的健康生長。容器嫁接苗加工簡便,成本低廉,且具備較好的保水性能,在實際澆水和搬運過程中不會破碎。融水縣在多種容器材料試驗結果的分析和對比基礎上,選擇0.5 mm的無毒塑料薄膜進行加工制作容器,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融水縣海拔較高,擁有著較高的山地,表現出明顯的山區氣候特征,實際采用容器嫁接苗技術種植杉木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環境狀況、育苗的具體期限、立地條件以及運輸條件,確定好容器的實際大小。該地區在充分保證育苗造林效果的同時,盡可能選擇到小規格的容器,目的在于有效降低育苗成本。融水縣采用有底塑料薄膜容器,將其直徑控制在16~18 cm范圍內,高度控制在20 cm,將能夠符合杉木的正常生長需求[2]。
發揮容器嫁接苗培育方式的優勢,需要在容器底部進行打孔操作,融水縣使用該項技術手段過程中,一般在容器底部需要均勻分布9個左右的小孔,各個小孔的直徑需要保持在0.5 cm,其間距約為3 cm。
容器育苗,需要有高質量的基質作為支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選擇,確保容器基質能夠更好適應廣西地區杉木的生長需求[3]。融水縣的杉木容器基質擁有著廣泛的來源,應用成本較低,由此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實際選擇基質的過程中,注重其肥力、理化性狀,確保其可以達到通氣、保濕和透水的效果。同時,融水縣地區種植人員在選擇容器基質時,較為關注到其質量,避免選擇帶有雜草種子、蟲卵以及病原菌方面的基質[4]。在全面控制好基質自身質量之后,還需要針對具體配比進行合理把控,在大量的基質配比實驗基礎上,可以更好選擇到合適的配比。廣西地區融水縣在配比杉木容器基質的過程中,以基質總體體積為基準,選擇73%廣西黃壤+21%廣西紅壤+3%糠灰+3%菜枯。在這種配比下的基質,總體質量較小,擁有著良好的育苗效果,能夠被廣泛應用。
(1)選擇好合適的育苗地。融水縣以就近原則開展造林和育苗工作,這樣苗圃將能保持著方便的運輸條件,能夠順利實施澆灌作業,為田地或者土地管理活動提供重要前提。育苗地對于平坦要求較高,盡量選擇在陽光和通風條件都良好的半陽坡中,避免在低洼積水環境中進行育苗。
(2)積極開展整地工作。融水縣保持著育苗地良好的整潔效果,針對石塊和雜草進行有效清除,并實施整地作業。當圃地擁有良好的平整性,需要針對步道和苗床進行劃分,通常情況下,苗床寬度保持在0.8~1.0 m范圍內,高度為20 cm以上,還要根據地形的實際情況設定好苗床的長度,而步道的寬度需要保持在35 cm。在育苗地周圍開挖好排水溝,其深度保持在30 cm以上,使其良好應對育苗需求[5]。
(3)切實定植好砧木苗,正確擺放好容器。融水縣積極選擇到擁有粗壯苗干、發達根系、正常色澤、高木質化的壯苗,細致檢查好各個苗木,剔除病蟲害的苗木[6]。定植活動一般在早春時節進行,需要在容器中裝入1/2基質,將其搖勻,輕提苗木將其在容器中央垂直放置好,使得根系良好舒展,以苗木為中心,充分填充好基質,并對其壓實,使得根土之間形成密接效果,減少栽植深度過大,露根的情況。想要為后續開展圃地嫁接作業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合理設置好容器苗的實際擺放情況,每一個苗床上需要放置好4列容器苗,將黃土填滿到容器之中,減少容器苗倒落的問題。
融水縣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種植區域情況、常用杉木品種的基礎上,選擇了合適的嫁接方法。
(1)切接。首先,從離地面20 cm的砧木處,開展剪斷并削平作業,從砧木斷面的一個側面入手,按照垂直的方向切下平行的兩刀,刀口長度應為5 cm左右,直接到木質部為止,在確定兩個刀口之間距離時,需要將其和該苗木選擇的穗條直徑保持一致[7]。其次,在嫁接穗條的時候,其長度大約為5 cm,按照平行方式,將一面削掉,其深度需要保持在穗條直徑的1/2以內,最低要為穗條直徑的1/3,整個削面具備良好的平滑效果,需要將截面口進行削剪,使其形成楔形。再者,把砧木上兩個刀口之間的樹皮進行直接撕開,其中插入事先準備好的接穗,該接穗只保留一個頂芽,連接部分對準雙方形成層,綁扎環節使用塑料薄膜可以起到良好效果,并針對切口進行封閉處理[8]。
(2)舌接。切開砧木上端時,需要選擇離地25 cm的部位進行,斜切面和苗干之間要形成一定的角度,30°~40°就能夠起到良好效果。切好的整個斜面需要保持著3~4 cm的長度,削好接穗頂芽的角度,使其下部也保持著30°~40°的狀態,且長度和斜面一致,由此將兩者進行對接,使得接穗和砧木形成層達到良好的對接效果,同樣使用塑料薄膜開展綁扎、封閉工作[9]。
完成嫁接作業之后,需要切實開展管理作業,融水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松綁解帶。結合嫁接之后的具體氣溫進行選擇好實際松綁解帶的時間,當其溫度越高,嫁接面的愈合效果也會更好,需要做好全面細致地觀察。在嫁接后的25~30 d內開展檢查活動,如果達到較好的愈合狀況,可以松開這薄膜并進行重新綁扎;在此之后的25~30 d后,實施再次檢查工作,如果達到牢固愈合效果,可以解帶[10]。
(2)在松綁解帶之后,還要按照杉木的具體生長狀態,開展修枝和扶正、抹芽去萌作業。
(3)切實開展苗期管理活動。按照杉木苗的生長狀況,和其實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針對氮、磷、鉀的具體比例進行合理調控,選擇合適的追肥量,給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充分的支持。同時還要在中耕期進行除草作業,避免雜草吸取苗木的養分。
杉木生產造林,要做好科學有效的苗木培育,應用容器嫁接苗培育技術,可以起到良好效果。該項技術實際應用中,需要合理制作嫁接苗容器,定植容器砧木苗,并科學有效實施杉木容器嫁接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