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博,馮輝榮
(福建農林大學 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悠悠千年歷史的滌蕩中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價值體系與思想內涵。書法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高校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高校書法社團是高校社團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以繼承與弘揚傳統書法文化、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為目標。福建農林大學旗山書法協會隨福建農林大學旗山校區的建設應運而生,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
根據以往經驗,每個學年新晉會員的書法水平不一,有的之前從未接受過書法教育,有的臨池十載,已小有成就,為同輩之翹楚。有人鐘情硬筆書法,鐵畫銀鉤,美觀實用,有人獨愛軟筆,濡墨揮毫,追慕古風。習篆隸者有之,攻楷行者亦有之。以上幾點的不統一決定了高校書法協會的書法教學不可能按過去統一的教學方式進行,必須有針對性地組織分班授課[1],以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問題,旗山書法協會制定出以下策略:①根據書法水平高低,分為基礎班與提升班,分開教學;②硬筆書法單獨開班。以楷書、行書這兩種實用書體為主要教學內容授課,以古代經典碑帖為范本教學,取法乎上;③軟筆書法分為篆隸班和楷行班。篆隸上溯秦漢,楷書主攻歐顏,行書取法二王,與古為徒。
得益于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當今社會步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以迅猛之勢滲透到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表現出對新媒體的依賴性,高校社團活動和新媒體相結合將是今后的大勢所趨[2]。近年來,對于獨具特色的文化類產品,結合傳統媒介與新興媒體平臺,讓經典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已成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效嘗試[3]。網絡教學有很多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它在時間、空間安排上相對自由,學生可隨時隨地上課學習,這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旗山書法協會擁有指導老師馮輝榮教授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開設的《書法學堂》課程這項得天獨厚的資源,采取線上學習與線下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既減輕了不少的教學負擔,同學們也學習到了更多書法知識,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書法是一門綜合的傳統藝術,學書者不僅應該掌握相應的技法,也要具備淵博的學識、高尚的修養。正所謂“書之功夫更在書外”,如果學書者整日埋頭于技巧的錘煉而從不關注書法作品所表現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不通曉中國古典文學,不具備字外之功,那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字匠。旗山書法協會充分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性,在傳授技法時也穿插講解一些書法理論知識,引導會員在提升“字內功”的同時也關注“字外功”,以培養綜合型人才為目標。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擴充協會藏書,以方便會員借閱;②定期開展書法沙龍活動,講授書法理論、書法故事等內容,提高會員的理論知識水平;③不定期舉行書法論文導讀與研討活動,提升會員的學術能力。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4]。高校社團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扮演著重要角色[5]。書法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具有思政教育功能,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社團文化中可以實現思政教育與實踐育人的統一。旗山書法協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通過鼓勵會員創作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的書法作品,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傳統書法文化,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為學校的立德樹人任務助力。具體措施包括:宿舍文化長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法作品展等。
書法作為一項中國傳統藝術,如果能與相關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書法與茶藝都具有靜心、淘神、養性、健體、怡情等功效,都溶中國哲學、東方文化、民族精神于一體,在人文精神上息息相通[6]。臨池時必須平心靜氣、心無旁騖,飲茶時也要求身心放松,從而頤養身性、陶冶情操。將茶藝與書法相結合能夠達到相互促進的積極效果。旗山書法協會活動室通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結合,如今已經發展成集琴、棋、書、畫、茶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人文氣息濃厚。在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的當下,協會依然完好保存著具有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文化形態,成為校園中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主力軍。
正所謂“愛畫有情常拜石,學書無日不臨池”、“一日不書便覺思澀”、“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要想提升書法水平,不在臨池方面下一番苦功夫是不可能的。但據以往經驗來看,多數同學在開學初剛加入書法協會時積極性很高,而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活躍的同學越來越少,很多同學不能堅持下去。究其原因,是因為書法畢竟是一門慢學問,需要時間的積累,它不需要也不可能通過速成的方式來實現,多數同學在短期內書法水平并沒有顯著提高,于是就心灰意冷,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曾國藩云: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7]。針對此問題,旗山書法協會通過建立激勵制度來提升同學們對于練習書法的積極性,鼓勵會員練習。具體制度有:①在協會QQ群相冊建立書法交流區,鼓勵大家將自己日常臨摹、創作的書法作品在交流區發布,并根據會員的活躍度進行獎勵,獎品為字帖、毛筆等書法用品;②根據每個月會員的出勤率評選出月優秀會員,頒發獎狀、獎品,根據一學期的出勤率情況在學期末評選出優秀會員,頒發榮譽證書、獎品。
高校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陣地之一,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高校書法社團以繼承與弘揚傳統書法文化、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為目標。在國家大力弘揚文化自信、大力提倡“課程思政”的背景之下,福建農林大學旗山書法協會基于書法教學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組織分班授課、配合網絡課程、聯系書法理論、融入思政元素、結合傳統文化、建立激勵制度六項育人策略,為同類型的高校書法社團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