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剛,謝倩文
關鍵字 新媒體;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內容為王
如今新媒體傳播十分廣泛,人人都充當著傳播者,同時也是受眾。媒體融合發展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早在2014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已經提到了中央在媒體領域作出了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顯示了中央對于媒體融合的高度重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媒體融合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頂層設計已然成型,然而具體實施的效果卻還沒有充分得到體現,很多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因此在這里探究新媒體如何促進媒體融合中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新媒體擁不僅繼承了傳統媒體的特質,同時還具備了傳統媒體所不能及的獨特優勢。
1)它的交互性強。很多社交軟件不僅能滿足人們對交流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狀態展示給大家,在這個過程中又接收了他人的狀態展示情況。比如常見的社交軟件“微博”“微信”,健身軟件“keep”,或者購物軟件“淘寶”“得物”等,都具備了很強的交互性。
2)傳播快,受眾廣。通過手機、電腦發布的國內國外信息,用戶接收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區的限制,讓更多的事件及時收到關注。
3)視覺效果好。新媒體的形式和內容無疑很吸人眼球。比如短視頻、動圖、圖文結合的方式都充分利用了新媒體的優勢。
4)更新及時,題材新穎。新媒體的速度正暗合了新聞的即時性、時效性。只要在互聯網的覆蓋下,我們可以接收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實時發生的事件。這個特點可以說是新媒體最為重要也最為明顯的特點。而且現在的4K 超高清以及5G、VR 等新科技被運用到了新媒體傳播中,新媒體傳播更是如魚得水。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水到渠成的過程,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不僅如此,新媒體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很多人已經習慣于用手機看新聞和資訊,也習慣于電腦上瀏覽一些門戶網站,主流媒體也對自己的微信和微博平臺進行深入挖掘和維護,而且先進技術正在改變著受眾的視聽體驗。以微博為例,一方面人們獲取信息十分快捷、便利,微博的排行榜會篩選出熱點事件,供人們讀取;而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中總有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微博的快速傳播也使得很多未經證實的謠言有了很廣泛的受眾,這種情況下,主流媒體更要借助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揮作用,及時澄清、證實,凈化網絡環境。
全媒體時代,不論職場身份是記者、編輯,還是主持人,每一位都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者,還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來梳理信息,第一時間傳回直播間,不再局限于傳回單位才能制作播出一條有效新聞。當遇到突發新聞時,每一位全媒體的參與者還可以參照傳統廣播媒體優勢,第一時間直接和直播室電話連線,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全媒體時代,新興媒體自然站立在潮頭的。新媒體處理信息的優勢也很明顯:
1)主流:現在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小型媒體甚至個人媒體,都已經或多或少地使用新媒體來實現自己的傳播的目的。尤其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的主流媒體任重道遠,不僅坐鎮微博、微信等各大平臺,來完成新聞傳播的任務;同時還要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
2)實用:隨著新媒體的普及,一方面,人們日漸依賴于從手機或者電腦端獲取信息。只要打開網頁,就可以搜索想要知道的消息,這對于受眾來說十分便捷。另一方面,對于傳播者來說,新媒體提供的渠道和方式也節省了他們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不過盡管渠道變得便利,仍然要注重新聞的內容,渠道的作用不容小覷,可是內容為王是一條永遠不會過時的法則。
3)個性:如今受眾細分越來越明顯,很多媒體也將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作為追求的目標之一。媒體會根據用戶的瀏覽情況進行個性化推送。有的媒體直接開發更為細分的領域,通常訂閱的目標用戶都會有很強的黏性,這點不僅利于媒體的發展,同時也為受眾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比如某聽書軟件會細分到“大歷詩風”,這樣的內容很符合現代人的個性化需求。
創作出嚴謹客觀、廣受好評的融媒體作品,新媒體任重道遠。
1)守正創新。在繼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上,公信力和輿論導向作用始終是主流媒體必須秉持的原則。在報道客觀公正的基礎上,也不能缺乏創新。這給主流媒體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不過,中國主流媒體在融媒體建設這方面積極主動,成效顯著。以央視新聞為例,不僅在傳播形式上與時俱進,在語言風格上也不落窠臼。在報道重大事件的時候嚴肅公正,在報道具有人情味的事件上的語言風格讓人如沐春風。同時在報道過程中將視頻、圖片、文字、表情包結合,傳播快速又具有趣味性。
2)用戶至上。用戶是媒體的目標,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資源。任何媒體都要秉承著為用戶服務的宗旨。無論主流媒體還是普通媒體,為的都是向用戶傳遞信息,得到用戶的支持。在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用戶廣度以及用戶黏性是衡量一個媒體內容的重要標準之一。獲取信息的數量變多,方式簡潔,用戶也會更具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挑剔的眼光,因此做好內容是留住用戶的最根本方法。沒有好的內容,空有噱頭和華麗的美編,是不會長久地吸引用戶,內容才是真正發人深省的。
3)融合共生。采寫編發的過程和新聞生產的體制,都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同一媒體內部的改革,不同媒體之間的合作。首先,在同一媒體內部,已經從傳統的采寫進步到多種手段并用、充分利用科技產品來實現新聞生產的高效性和優質化。眾多媒體都參與到了信息共享、資源互換的過程中,力求雙贏、多贏,共同推動架構重整和轉型升級;加強區域內資源整合,將單向度的宣傳向多元化的服務平臺拓展、向全領域的產業發展延伸,推動良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在全媒體時代,媒體人都知道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實現的過程總是滯后于設想。當前和今后的很長一個階段,國內的媒體融合都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和優勢,來達到重整架構和產業轉型的目的。新舊媒體在博弈中共生,這種媒體生態環境也促進了傳播機制、話語方式、渠道開拓以及盈利模式的進步和升級。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媒體領域的發展也同樣進入了“新常態”,中國的國情要求傳統媒體勇擔重任,進行自身的深化改革。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媒體融合這一戰略的緊迫性,也要從行動上積極應對出現的各種挑戰,真正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媒體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二者匯流必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形成全新的傳播形態和傳播格局,以更加強大的力量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